APP下载

融资租赁企业风险预警与控制机制研究

2016-10-08徐来辉

商业会计 2016年12期
关键词:风险预警融资租赁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2-0009-04

摘要:本文通过剖析融资租赁企业风险形成的原因,梳理我国融资租赁企业的七大风险类别,构建了融资租赁企业风险计量、评价与预警模型,并提出完善我国融资租赁企业风险控制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融资租赁 风险控制 风险预警 内部控制

国融资租赁业发展迅猛,在各领域均有一定规模,逐渐成为主流融资方式之一。然而,我国融资租赁业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风险管理意识总体还不强。本文试图分析当前我国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的产生机理,构建一个风险预警模型,使该预警模型切合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实际情况,具有操作性、易理解和可运用,并能为融资租赁企业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同时也为融资租赁业务提供风险计量与风险评价方法。

一、融资租赁企业风险的形成原因

由于融资租赁具有很强的金融服务行业属性,其内在的业务运作特点容易产生风险,也容易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而产生风险,风险类型也比较复杂。

(一)融资租赁的内在特点容易形成风险。(1)租赁物一般是专用设备,不具有通用性,加上承租人选择租赁物并指定供应商,当承租人不履行合同,融资租赁公司只能采取行使收回权、回收租赁物等措施,租赁物不通用使得租赁公司很难有效处理,容易产生损失。(2)融资租赁交易比较复杂,需要签订多个合同,其中涉及到出租人的有购买合同、租赁合同、担保合同等,所涉法律文书、法律条款越多,产生风险越大。(3)融资租赁的各交易方中,融资租赁公司在履行提供资金的义务后,便处于被动的地位,被动地等待承租人到期交付租金,增加了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4)融资租赁的租期一般较长,增加了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融资租赁期限一般不少于三年。(5)承租人拥有租赁物的使用权,租赁公司掌握租赁物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

(二)融资租赁的外部环境容易带来风险。(1)融资租赁的承租人群体质量不高,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技术设备陈旧、市场竞争力较差、企业效益不佳,在项目操作过程中容易产生风险。(2)融资租赁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的融资租赁起步晚,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关政策法规不完善。(3)国家金融体系改革给融资租赁业务带来一定风险。在金融市场较混乱的时期,金融机构提供融资利率较高,融资租赁公司筹资的资金成本较高,因此,融资租赁项目中由承租人承担的租金也较高。(4)融资租赁企业的筹资渠道单一。除了金融租赁公司可以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发行金融债券,其他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股东股本金投入和银行短期贷款。狭窄的融资渠道限制了融资租赁公司的流动资金来源,增加了租赁公司流动性风险。(5)租赁项目退出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租赁业租赁合同转让不方便,租赁资产证券化市场欠发达,这些缺陷使得融资租赁公司面临着更高的流动性风险。

二、融资租赁企业风险的种类

由于融资租赁融合了资金融通、产品促销、促进投资、资产管理等多种功能,具有信贷、贸易、租赁的特点,其风险类型也比较复杂。

(一)出租人自身的风险,主要是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融资租赁企业的内部程序、内部员工、内部信息系统,因存在不完善或缺陷带来的损失的风险。融资租赁公司的操作风险主要有超越授权交易、超过限额的交易、内部员工失误或欺诈。

(二)承租人带来的风险,主要有物权变动风险、信用风险和破产风险。物权变动风险是指在租赁期间,承租人享有使用租赁物、管理租赁物及其他权益,融资租赁公司无法完全享有租赁物的所有权可能带来的风险。承租人信用风险是指融资租赁交易中,承租人不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全部义务,给融资租赁企业带来的风险。破产风险是指承租人在租赁期内破产后,租赁物由租赁公司处置后,仍未能获得补偿的风险。

(三)供应商带来的风险,主要有所有权无效风险、信用风险和专业有限风险。所有权无效风险是指在特定的情况下,由于无法从供货商处取得租赁物合法所有权而给租赁公司带来的损失风险。供应商信用风险是指供应商不能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给出租人带来损失的风险。专业有限险是指在出租人不熟悉的某些特定领域租赁物件,对这些租赁资产的价格进行判断时,过分依赖供货商的报价而遭受购买价款过高,给租赁公司带来损失的风险。

(四)投资人带来的风险,主要有融资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融资风险包括租赁公司因融资成本与租金利率调整方式不同,带来的利率风险、融资期限与租赁期限不匹配的结构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租赁公司资金紧张,资金的供给无法满足公司运作的需求,造成财务上的困境。

(五)技术进步带来的风险,主要有经济寿命风险和技术落后风险。经济寿命风险是指技术进步造成租赁物维护费用增加和使用价值下降,造成租赁物的实际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技术落后风险是市场需求或技术进步所造成的租赁物过时的风险。

(六)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主要有法律风险和政治风险。法律风险是指目前融资租赁法制不健全,造成融资租赁各方都无法得到应有法律保护的风险。政治风险是指因国家政治事件的发生,导致社会动荡,引起政策和法规等变化,给融资租赁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

(七)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主要有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是指出租人从国外购买租赁物,由于汇率变化会对设备实际采购成本产生重大影响,给租赁公司带来损失的风险。利率风险是指出租人如果按浮动利率向银行贷款,当市场利率出现波动时,给租赁公司带来损失的风险。

除了以上风险之外,融资租赁过程中还存在采购风险、人才风险、货物运输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等。

三、融资租赁企业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一)风险预警指标的选取与提炼。通过剖析我国融资租赁企业风险的形成原因,梳理我国融资租赁企业的七大风险类别,在充分分析融资租赁企业风险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本文分别从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和资产流动性等五个维度设计风险计量、评价与预警指标。

1.资本充足性维度的风险预警指标。资本充足率是指在租赁交易过程中,融资租赁公司应对支付风险的根本保证,也是融资租赁公司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评价融资租赁公司资本充足性的风险定量指标主要有资本资产比率与资本充足率。资本资产比率,指融资租赁企业的资本与全部资产的比重。资本资产比率没有考虑资产的风险差异,该比率越高,抵御风险能力越强。资本充足率,指融资租赁企业的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重。资本充足率考虑了资产的风险程度,该比率越高,抵御风险能力越强。

2.资产质量维度的风险预警指标。资产质量是评价融资租赁公司经营风险程度的重要标准。评价融资租赁公司资产质量的风险定量指标主要有不良资产比率、资产风险分散率以及租赁逾期率。(1)不良资产比率,指融资租赁公司期末不良资产占全部资产总额的比重。不良资产率越低,企业资产质量越好,风险水平就愈低。其中,不良资产包括逾期融资租赁款、融资租赁呆滞账款和不良投资等。(2)资产风险分散率,指融资租赁企业资金投放的客户集中度。该比率越小,融资租赁企业风险越分散,所承担的风险就越小。(3)租赁逾期率,指融资租赁企业在融资租赁款到期后不能支付且逾期一定时间的融资租赁款占应收租赁余额的比重。该比率越小,融资租赁企业在选择项目以及租赁资产管理方面的能力越强,租赁资产质量越好,风险水平就愈低。

3.管理能力维度的风险预警指标。管理能力是融资租赁公司保持经营稳定以及谋求发展的内在因素。融资租赁公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高低,董事会、监事会、职能部门管理能力的强弱,已成为评价融资租赁公司业务经营稳定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融资租赁公司管理能力主要从管理层重视程度、管理层应对能力、制度和方法的完善性等方面考虑,但这些方面没有量化指标和比率,比较难评价,本文通过其他定量指标来评价:资本充足率、租赁逾期率以及应收账款周转率。

4.盈利能力维度的风险预警指标。盈利能力是融资租赁公司保持可持续发展并不断积累的能力。评价融资租赁公司盈利能力的风险定量指标有很多,本文选择了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营业利润增长率等三个指标。(1)资产收益率,指融资租赁企业每单位资产可以产生多大的收益。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利用资产带来的效果越好,总资产的收益水平越高,风险水平就愈低。(2)净资产收益率,指融资租赁企业每单位所有者权益可以产生多大的收益。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利用自有资金带来的效果越好,所有者权益的收益水平越高,风险水平就愈低。(3)营业利润增长率,指融资租赁企业营业利润增长速度的快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持续盈利能力。企业的营业利润增长率越高,持续盈利能力越强,风险水平就愈低。

5.资产流动性维度的风险预警指标。资产流动性是融资租赁公司维持企业正常经营所需资金的重要保证。评价融资租赁公司资产流动性的定量指标有流动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1)流动比率,指融资租赁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重,反映企业的短期流动性。该比率越大,企业短期债务到期支付越有保证,偿还短期债务能力越强,流动性风险愈低。(2)应收账款周转率,指融资租赁企业计算周期内的营业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的比重,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应收账款周转率越大,企业回收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企业的流动性风险愈低。

(二)风险预警指标的权重赋值。在对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赋权时,本文采用专家评价法。通过对一级指标的各“评价维度”和同一“评价维度”下的各二级“评价指标”两两比较,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其重要性程度。本文邀请了30位融资租赁资深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各维度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打分,并经统计分析得到了各级评价指标彼此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并进行量化,具体分析如表1—表6所示。

(三)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1.风险预警模型。根据上文对融资租赁企业风险指标选择与指标赋权,可构建融资租赁企业风险预警模型,如表7所示。

具体模型评价过程如下:首先,对各维度的风险预警指标进行风险值评价,然后根据对每个维度的各个指标进行加权平均得到该风险维度的风险值,再对各风险维度的风险值进行加权平均得到融资租赁企业综合风险值,最后根据综合风险值在风险评估标准中对应的风险级别进行风险预警。

资本充足性维度风险值V1=0.2×V11+0.8×V12 (1)

资产质量维度风险值V2=0.6×V21+0.25×V22+0.15×V23 (2)

管理能力维度风险值V3=0.35×V31+0.35×V32+0.3×V33 (3)

盈利能力维度风险值V4= 0.3×V41+0.5×V42+0.2×V43 (4)

流动性维度风险值V5=0.7×V51+0.3×V52 (5)

融资租赁企业综合风险值V=(1)+(2)+(3)+(4)+(5)=30%×V1+35%×V2+10%×V3+15%×V4+10%×V5=30%×(0.2×V11+0.8×V12)+35%×(0.6×V21+0.25×V22+0.15×V23)+10%×(0.35×V31+0.35×V32+0.3×V33)+15%×(0.3×V41+0.5×V42+0.2×V43)+10%×(0.7×V51+0.3×V52)

如表8所示,根据综合风险值确定风险级别,进行风险预警和风险度的评估。再通过各个维度和指标层面的风险情况进行因素分析。

2.指标风险值的评价方法。本文将风险程度划分为五级:风险极小、风险较小、风险一般、风险较大、风险极大。风险级别与风险值对照表如表9所示。

在风险预警实践中,根据金融企业管理办法与融资租赁企业管理实践,对各指标的指标值区间与风险等值进行匹配,建立各指标风险级别、指标值与风险值对照表。在指标评估标准临界值确定方面,若有国际标准,采用国际标准,若没有国际标准,则采用比较确定,可采用我国在金融稳定时的各指标标准,也可采用与我国具有相似经济金融背景的国家在金融稳定时的各项指标标准。在预警模型应用时,通过判断指标值在哪个值区间,来判断风险级别和风险值。

四、融资租赁企业风险的控制机制

(一)优化控制环境。首先,融资租赁公司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融资租赁公司建立分级风险管理机制,董事会、风控委员会与业审委员会,三级分工协作,识别和分析业务风险,构建科学、有效的风险决策体系。股东会、董事会与经理层组成融资租赁公司内部管理者,共同制定以风险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和制度规范。公司的监事会和董事会领导的内审机构对公司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形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立、所有者监督经营者的治理结构。其次,融资租赁公司要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系统。融资租赁企业应建立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的风险管理常设机构风控委员会;建立由总经理直接领导的业务审核常设机构业审委员会,并通过风险调查与识别、风险评估与评价、风险监测与预测、风险治理工具、风险与危机处理、培训与指导等一系列方法,有效把握各种风险。

(二)持续风险评估。融资租赁企业要完善风险评估管理和预警管理系统,建立全过程的、动态的项目风险预警、分析、评估和控制机制,包括租前风险防范、租中风险跟踪、租后风险应对等。

租前风险防范,主要手段包括积极收集相关信息,收集客户财务信息、信用状况、行业状况、租赁物状况等。针对收集的信息中一些不确定的风险点,应尽可能采取一些风险转移、风险分散的措施在租赁合同中予以回避,通过法律文本将风险降到最低。

租中风险跟踪,在租赁期内,应密切关注承租人的实际经营情况和租赁物的状况;关注客户的付款情况,记录客户信用,一旦逾期,需要加大催收力度,尽快解决;动态了解客户的盈利状况、发展方向,有重大变化应及时跟进,定期对租赁物现场检查。

租后风险应对,一旦客户出现信用不良的情况,应积极启动风险应对机制。通过租赁合同违约条款,应对承租人的信用风险和资产使用风险;建立多元的不良资产处置渠道,缩短租后风险处置周期,快速处置,减少损失。

(三)强化控制活动。融资租赁公司应该通过风险规避、分散、转移、补偿、抑制与消化等一系列策略来强化风险控制。

风险规避策略,是指融资租赁公司应根据其管理特点,建立信用风险评估系统,减少主观判断的因素,加强定量分析承租人的各种信用信息,实时监控,及时评估,动态监控承租人信用等级,以防止承租人信用风险,降低拖欠租金比例。

分散风险策略,是指融资租赁公司通过行业选择、行业分散、租赁期长短、租金额度控制、租息率高低等措施分散风险。通过控制行业集中度、控制单体客户合同总额度、控制长短租赁项目占比,以分散风险。

风险转移策略,是指融资租赁企业在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过程,将风险转嫁给其他交易对手而保证自己的风险处理策略。

风险补偿策略,是指融资租赁公司对信用评估减低的项目,采取提高承租人首付款比例、提供租赁项目保证金、提供残值担保、提供抵质押担保等补偿措施来降低风险的策略。

风险抑制策略,是指融资租赁企业加强对租赁项目的租后管理,动态了解项目的变化,提高风险点发现的及时性,并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的策略,主要包括风险预警与风险处理两步骤。

风险消化策略,是指融资租赁公司在风险出现并采用其他策略后,需要通过合理、适当的财务安排来消化风险的策略。这属于项目风险管理后期不可避免的事项,即通过财务安排来应对与消化。

(四)加强信息沟通。信息与沟通是融资租赁企业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控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融资租赁企业应改善内部组织沟通现状,并加快信息系统建设,保障风险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

重视沟通渠道方面的建设。融资租赁企业应丰富组织内部的沟通渠道,结合行业特点与员工特点,设立会议制度、定期座谈会制度、员工建议制度等沟通渠道,实现沟通渠道的多样性和畅通性。

重视信息系统方面的建设。融资租赁企业应加快建设信息系统,从系统的开发、实施和维护以及信息安全等方面,都要进行科学管理,聘用专业信息化人才专门负责信息系统建设,整合管理流程、业务流程与信息流程,实时采集处理数据、减少冗余,提高效率,大大提高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及时性和相关性,从而促进内部风险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

(五)健全监控机制。(1)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融资租赁企业应改变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平行设置的局面,将其设置在董事会下面,受董事会领导。这样的机构设置能够让内部审计部门更具独立性和权威性,能更好发挥监督与评价功能。(2)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内审部门应在内审工作中不断完善内审工作规范,明确内审人员职责,做到内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内审部门要定期开展内控制度执行审计,对于重要制度或重点项目开展专项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持续改进,确保内控制度的健全与有效执行。(3)完善检查与考评机制。检查和考评是融资租赁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审部门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设计出一套内控检查与考评体系,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内控制度完整性检查、合规性检查、设计缺陷检查、执行有效性检查,分析检查结果,提出改进建议,推进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持续完善。

参考文献:

[1]吴成颂.我国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

[2]张洁.我国融资租赁企业风险模糊综合评价的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3]裘企阳.融资租赁理论探讨与实务操作[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4]杨海田.中国融资租赁业年鉴(2013年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5]徐来辉.融资租赁企业风险预警与控制机制研究[D].宁波大学硕士论文,2014.

猜你喜欢

风险预警融资租赁风险控制
以运营动态为载体,推动地市运监工作实用开展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浅谈船舶融资租赁风险及其防范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及改进措施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信息化手段实现检验检疫工作风险管理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