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随迁子女学校融入的反思与对策

2016-09-29古丽排日·阿卜杜热西提

求知导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随迁子女少数民族对策

古丽排日·阿卜杜热西提

摘 要:少数民族随迁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他们的融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随迁子女如何融入新的环境,消除他们与其他同龄人的隔阂,而且对于促进民族和谐及社会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少数民族随迁子女学校融入问题进行反思,并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随迁子女;学校融入;对策

中图分类号:G75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其随迁子女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庞大,与此同时,这也对随迁子女自身带来巨大的挑战。其中有一类随迁子女,他们是有自己独特民族文化的少数民族随迁子女,相比而言,进入新的环境,他们在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面临多重困难。笔者认为,对少数民族随迁子女学校融入问题的研究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随迁子女如何更好更快地融入新学校学习中,而且从长远来看,对于促进民族和谐及社会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教师对少数民族随迁子女的理解与认识

首先,作为教育者应当对少数民族的文化知识有正确的认识。教师需要包容和尊重少数民族随迁子女,取下“有色眼镜”,尊重差异。正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师不该把这部分特殊群体的弱势与其他学生的优势相比较。相反,作为教育者,应该关心和接纳少数民族随迁子女,“扬长避短”,挖掘其闪光点,利用“皮革马利翁效应”,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从而促进他们更主动地融入新学校教育。

二、加强家校互动,构建和谐顺畅的桥梁

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随迁子女的家庭缺乏有效联系与合作。受到少数民族随迁子女家长自身文化素养与文化差异的双重影响,会导致家校互动不畅,家庭与学校疏离,校园文化不能很好地与家庭传统民族文化衔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阻碍了社会发展,导致少数民族随迁子女不能顺利融入新学校学习生活。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教师都应该为孩子融入新学校主动搭建良好的顺畅的家校互动的桥梁,以减少学校与家庭之间不必要的文化冲突,双方主动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实际状况,打破隔阂。

三、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当中

课外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和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兴趣性和自主性的特点。在教学组织以及学校课外活动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营造包容、接纳的班级氛围与气息。通过鼓励少数民族随迁子女表演节目等方式,不仅能使其他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而且可以激发这些随迁子女的集体归属感以及文化自信,帮助少数民族随迁子女更好地融入当地学校集体当中。

四、加强与民族院校的合作

学校可以联合民族院校,努力促使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与当地学校师生交流互动,呼吁少数民族成功人士对学校给予资助,共同为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例如,将少数民族知识分子、民族文化工作者或艺人组织起来,通过定期支教抑或在校举办民族文艺汇演、民族文化节、民族知识讲座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少数民族随迁子女感受到被关爱与被接纳的快乐。

五、开设民族班,实施多元评价,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尽管少数民族随迁子女数量在庞大的随迁子女人口中比重不大,但是,作为一部分特殊群体,无论在语文文字还是学习习惯等方面,都与其他汉族随迁子女有很多差异。政府需要强提供有力的财政、政策法规的支持。例如,可以在就近的公办中小学开设民族班,并且聘请高校毕业的民族教师,针对这些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课程当中适当增加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改变单一的评价标准,实施有差异的、更加客观的教育教学评价模式,真正促进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海 路,张旭东,降初卓玛.维吾尔族随迁子女的人际交往与文化适应策略——基于北京市XZ打工子弟学校的教育人类学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4,(6).

[2]滕 星.族群、文化与教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3]艾 琼.从乡野的主人到城市的边缘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随迁子女少数民族对策
Jiao Ayi| 《娇阿依》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少数民族的服装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成长之歌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家庭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考察
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