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验证及结构探讨*

2016-09-28付春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题项信度弹性

徐 云 周 蓉 付春梅

中国.成都医学院心理学系(四川成都) 610083 E-mail:c510213@126.com



·论著·(心理评估)

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验证及结构探讨*

徐云周蓉付春梅

中国.成都医学院心理学系(四川成都)610083E-mail:c510213@126.com

目的:考察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的信度与效度,通过比较3种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标以判断哪种模型更适用于国内大学生人群。方法:使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成人版(EPQ-RSC)对400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心理弹性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4因素模型,即抗压力、自我控制、目标定向、社会适应性。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数(χ2/df=1.85,RMSEA=0.046,GFI=0.94,AGFI=0.92,CFI=0.94,NNFI=0.93)、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7,效标效度均表明4因素模型较好。结论:大学生中的心理弹性结构遵循4因素模型,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需进一步验证。

心理弹性;信度;效度;大学生

心理弹性(resilience)[1-2]是指个体在经历了压力、逆境和虐待等创伤事件后仍能够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能力,是一种经历应激、挫折后的恢复力。心理弹性使个体在面临危机或压力情境时能更快地获得平衡,保持良好的功能与适应,并发展出健康的应对行为。调查发现[3],49.3%大学生有中等程度的心理压力,根据上述情况,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弹性特征进行关注十分必要。Tugade等[4]认为,心理弹性较强的个体能够从压力事件或逆境中获得积极的情绪。Cohn等[5]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发现,积极情绪对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有预测作用。国内研究也表明,心理弹性对学业压力[6]、心理健康[7]均有着调节作用。

国内目前有关心理弹性的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是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中文版[8]和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RSA)。心理弹性量表的信效度关系到量表的功能及适用性[9],比如CD-RISC适用于临床实务,测量病患压力应对的能力,包括个人能力、忍受消极情感、接受变化、控制感、精神信仰5项因素,而RSA则通过对个体内、外的保护因子评估,来推断个人对于心理逆境的适应程度。国内研究者在CD-RISC量表适用性与应用性研究[10-11]中,均删除了一些鉴别力较弱的项目。国外研究的心理弹性结构是否能够跨情境适用于国内大学生群体?并且CD-RISC量表在大学生中的适用性及量表稳定性与信效度如何?本研究主要希望对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指标进行验证以及探讨其维度内涵,以利于有关应对方式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更好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于四川省内7所大学抽取41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412份,其中有效问卷400份(96.3%)。其中188名男性,212名女性。

1.2方法

采用于肖楠等翻译的CD-RISC量表中文版,该量表包含25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从0(很不符合)到4(很符合)。英文版[12]的α系数为0.89,重测信度系数为0.87。人格量表采用北大钱铭怡等[13]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测量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等人格特质,每个问题后面有两种备选答案“1是”和“2否”。根据Friborg等的研究[14]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内外向和神经质分量表作为效标。

1.3统计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Amos 17.0进行处理,主要方法有: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同质性信度)、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等。

2 结 果

2.1心理弹性量表的内部相关和项目分析

根据心理测量学的要求[15],理想的项目应具有与总分相关系数不低于0.3的条件,当相关系数在0.4以上时,项目运作相当令人满意。本研究对心理弹性量表的内部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各题项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均为显著(P<0.001),其中题项3、9、20等3项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低于0.4,相关系数分别为:0.303、0.309、0.297,因此删除这3道题项。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将量表总分排序,取高分端和低分端27%被试分别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对剩余题项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差异均为显著(P<0.001),表明题项的区分度较高,不再进行删减。

2.2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剩余的22道题项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著(P<0.001),KMO系数为0.911,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方差最大旋转,通过对载荷过低或存在双重载荷的项目进行剔除,保留了原始题项中的18道题,并重新划分为4个维度,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1.29%,满足测量学的标准,见表1。根据量表的内容与分析结果将这4个因子分别命名为:抗压力(在面对挑战情况时能以问题解决的方法应对,和曾经的生活事件形成的理念与免疫密切相关)、自我控制(认为自己有能力应对所面临的情境)、目标定向(体现出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与坚定的信念)、社会适应性(积极地态度与良好人际关系)。

2.3验证性因素分析

为比较模型的拟合指标,对该问卷的效度检验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本研究比较了原始问卷的5因素模型、于肖楠修订的3因素模型,以及本研究修订的4因素模型进行检验,见表2。本次研究中修正后的4因素结构模型结果见图1。

表1 CD-RISC量表的修订后4因素模型题项分布及载荷(n=400)

表2 心理弹性量表验证性分析拟合指标(n=400)

根据国内外学者[16-17]提出的指数准则,NNFI、CFI在0.90以上,RMSEA≤0.08,χ2/df值小于2,则可以认为模型拟合较好,AIC值越小的模型拟合越好。在本研究中,4因素模型最能满足模型拟合良好的条件。既不符合国外的5因素模型,也不符合国内的3因素模型。

2.4信度分析

心理弹性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7,各因子α系数分别为0.76(抗压力)、0.72(自我控制)、0.72(目标定向)和0.60(社会适应)。量表的Guttman分半信度为0.82~0.88,表明信度良好。

图1 心理弹性量表(CD-RSIC)的4因素模型路径

2.5效标关联效度

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与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内外向E的r值分别为0.316、0.296、0.213、0.193、0.322、与神经质N的r值分别为-0.315、-0.260、-0.166、-0.212、-0.318,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分析结果表明,CD-RISC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能够有效测量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

3 讨 论

自心理弹性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学者对其的研究主要包括概念的界定和结构模型的探讨两方面,CD-RISC量表着眼于心理弹性的核心能力,其测量内容包括个人能力、忍受消极情感、接受变化、控制感、精神信仰5项因素。CD-RISC量表中文版中于肖楠等[8]对国内一般人群的调查上保留全部题项但是重新划分为坚韧、自强、乐观3个维度,张钰等[11]则在军校大学生中的研究获得删除题项并重新划分为坚韧、控制力、适应性、目标实现等4维度。本研究则针对普通大学生调查发现其维度划分和题项分布与上述的研究均具有一些差异,主要划分为抗压力、自我控制、目标定向、社会适应性4维度。本研究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和信度指标均较好表明该量表中的保留题目可以更稳定与一致地反映出心理弹性的结构,效标效度的结果与国内外Campbell-Sills等[17]的研究一致,表明重新划分的量表能测量出不同人格特质在心理弹性方面的差异。因此,本研究修改后的心理弹性量表的4因素模型,适用于反映国内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结构和评估其状况。

不仅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结构因调查人群不同而异,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也如此,Friborg等[18]将RSA问卷应用于军校482名大学生,结果发现,原来的5个因素也可分为6个因素,认为心理弹性的结构差异可能是由于教育方式、约束、文化差异等的原因造成。本研究认为,心理弹性的抗压力、自我控制、目标定向、社会适应性4因素更符合普通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内涵包括4维度,与Garmezy[19]提出的心理弹性的免疫(protective factor)、补偿(compensatory)和挑战(challenge)3模型说与本研究具有一致性,其模型中的免疫指个体能将过去的成功经验延伸至当下的困境,使自己能具备信心与能力,增加抵抗困境的能力;补偿指在生活危机中,个人特质与环境资源可以缓冲挫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挑战则指压力事件有时会激发个人内在的斗志、开发未知的潜能,以及提升适应力。

本研究的结论建立在本次抽样调查的基础之上,其更进一步的解释和探讨还需要通过临床的应用和筛查,比如研究发现[20],性别、年龄、城乡和是否独生子女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因素,因此还应进一步对CD-RISC量表在国内大学生中应用检验它的适用性。

[1]Block J,Kremen A M.IQ and ego-resiliency: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connections and separatenes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6,70(2):349-361

[2]于肖楠,张建新.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5):658-665

[3]张林,车文博,黎兵,等.中国13所大学本科生心理压力现状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5):387-391

[4]Tugade M M,Fredrickson B L,Feldman Barrett L.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positive emotional granularity:Examining the benefits of positive emotions on coping and health[J].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4,72(6):1161-1190

[5]Cohn M A,Fredrickson B L,Brown S L,et al.Happiness unpacked:Positive emotions increase life satisfaction by building resilience[J].Emotion,2009,9(3):361-368

[6]蔡颖,梁宝勇,周亚娟.中学生的升学考试压力,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2):180-182,179

[7]赵晶,罗峥,王雪.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弹性,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9):1078-1080

[8]Yu X,Zhang J.Factor analysis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with Chinese people[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07,35(1):19-30

[9]席居哲,左志宏,Wei W.心理韧性研究诸进路[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9):1426-1447

[10]张佳佳,任景敏,黄健,等.成人心理弹性量表在军校大学生中的信效度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4):377-379

[11]张钰,任景敏,黄健,等.心理弹性问卷中文版在军校大学生中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11):868-869

[12]Connor K M,Davidson J R T.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Depression and Anxiety,2003,18(2):76-82

[13]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等.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J].心理学报,2000,32(3):317-323

[14]Friborg O,Barlaug D,Martinussen M,et al.Resilience in relation to personality and intellig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thods in Psychiatric Research,2005,14(1):29-42

[15]Campbell-Sills L,Cohan S L,Stein M B.Relationship of resilience to personality,coping,and psychiatric symptoms in young adults[J].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2006,44(4):585-599

[16]温忠麟,侯杰泰,马什赫伯特.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拟合指数与卡方准则[J].心理学报,2004,36(2):186-194

[17]Byrne B.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ith AMOS:Basic concepts,applications and programming(2 nd.)[M].New York:Routledge,2010

[18]Hjemdal O,Friborg O,Stiles T C,et al.Resilience predicting psychiatric symptoms:A prospective study of protective factors and their role in adjustment to stressful life events[J].Clinical Psychology & Psychotherapy,2006,13(3):194-201

[19]Garmezy N,Masten A S,Tellegen A.The study of stress and competence in children:A building block for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J].Child Development,1984:97-111

[20]雷万胜,陈栩,陈锦添.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2):155-157

http://www.cjhp.com.cn/(欢迎查阅,免费下载)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Xu Yun,Zhou Rong,Fu Chunmei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Chengdu Medical College,Chengdu 610083,China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in college students by comparing the fitting indicators of the three different structure models to determine which model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domestic college students.Methods: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scale(CD-RISC),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Short Scale(EPQ-RSC)of more than 400 college students by questionnaire survey.Results:Factor analysis of the data in this survey showed it included 4-factor structure of resilience(labeled respectively as tenacity,self-control,goal orientation,social adaptability).The results of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wereχ2/df=1.85,RMSEA=0.046,GFI=0.94,AGFI=0.92,CFI=0.94,NNFI=0.93,its Cronbach's α was 0.87 and criterion validity indicated the 4-factor structure model which provided a reasonable good fit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Conclusion:In the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resilience scale follows the 4-factor model.However,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struct may also need some modification in the later research work.

Resilience;Reliability;Validity;College students

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课题(编号:XLJKJY1415B)

R395.9,B841.7

A

1005-1252(2016)06-0894-03

10.13342/j.cnki.cjhp.2016.06.026

2015-12-04)

猜你喜欢

题项信度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作为数学教育研究质量分析的信度
欺凌参与者角色行为量表中国初中生版的修订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比较研究*
我国专业体育教练员绩效评估体系权重的研究
问卷是否可信
——基于体育核心期刊论文(2010—2018年)的系统分析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