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2016-09-28李宗国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养主观幸福感

李宗国 张 鹤 焦 燕

中国.山东枣矿集团东郊医院(山东枣庄) 277119 △通讯作者 E-mail:zhanghezhenzheng@163.com



·论著·(社会心理)

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李宗国张鹤焦燕

中国.山东枣矿集团东郊医院(山东枣庄)277119△通讯作者E-mail:zhanghezhenzheng@163.com

目的:探讨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沧州市40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得分79.77分,其中男生的主观幸福感总分为80.97分,女生的主观幸福感总分为78.24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75,71,P<0.05);②男生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对感情和行为的控制的3个维度以及幸福感总分上显著高于女生(t=2.345,2.251,2.989,2.191;P<0.05);③家庭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青少年的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5个维度有显著的相关(r=0.288,-0.137,0.290,0.241,0.113;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4个维度也呈显著相关(r=-0.052,0.102,-0.143,-0.158;P<0.05)。家庭教养方式中拒绝、过度保护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4个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r=-0.279,-0.157,-0.218,-0.178;P<0.05),情感温暖与其则存在显著正相关(r=0.312,0.194,0.252,0.185;P<0.05);④父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4个因子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①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女生;②总体来说,青少年中男生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与对感情和行为的控制3个维度上的幸福感高于女生;③家庭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是影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它们对主观幸福感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

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时通常采用的方法及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特征的总和,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应对方式是指典型的、习惯性的解决问题方式的倾向,也可以被认为是应对一系列广泛的应激源过程中人们通常使用的策略或方法[1]。良好的应对方式可降低心理应激水平,而不良的应对方式可增强应激事件的负性影响[2]。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3],有3个特点:整体性、主观性、稳定性。一些研究表明,家庭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分别在一定程度上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但从目前的参考文献中尚未见综合考察家庭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最富变化、最不稳定,也是最困难、最关键的一个成长阶段,他们还没有形成复杂而稳定的内部心理系统,可塑性很强,认知评价、情绪情感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非常大,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相对于其他年龄段人群来讲,以往对青少年心理状况的研究多数集中在考试焦虑、压力缓解、适应等问题上,而关于他们对自己生活质量整体评价的研究则比较少。因此,开展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既可丰富和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改善和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其理论和现实意义尤为重要。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从沧州市某小学和中学选取学生共436人作为施测对象,有效被试400人(91%)。其中男生229人,女生171人。

1.2方法

1.2.1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4]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编制,用来评价被试主观幸福感的量表。此量表共有33项。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除了评定总体幸福感,本量表还通过将其内容组成6个分量表从而对幸福感的6个因子进行评分。这6个因子是:对健康的担心(H)、精力(E)、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S)、忧郁或愉快的心境(SH)、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O)、松弛与紧张(焦虑)(RT)。国内段建华对此量表进行了修订,修订后是25个项目。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0.88,内部一致性系数男性为0.91、女性为0.95。重测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8]。此量表被广泛应用在测量成人和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方面。在笔者所查阅的文献资料中有32%都使用此量表。证明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按选项0~10累积相加,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烈。

1.2.2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由于原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试题过多,容易引起被试疲劳,且有些条目已经过时,蒋奖等在原问卷的基础上以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了重新编写,得到中文版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hort-form Egna Minnen av Barndoms Uppfostran for Chinese,S-EMBU-C)。本文采用蒋奖等人[5]在 Arrindell的简式父母教养方式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中文版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C)。该量表共42道题目,父亲版和母亲版各21个题目且内容相同,包括3个维度: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题量分别为6题、7题、8题。每个项目的答案均有(1、2、3、4)4个等级,即“从不”、“偶尔”、“经常”、“总是”4种情况。S-EMBU-C的父亲和母亲部分3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4~0.84之间,父亲版和母亲版3个维度间隔10周后的再测信度在0.70~0.81之间。在结构效度上,拒绝维度与情感温暖维度显著负相关;情感温暖维度与过度保护维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拒绝维度与过度保护维度显著正相关。在效标效度上,S-EMBU-C与EMBU的中本版相应维度的相关显著:二者父亲部分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3个维度上的相关分别为0.82、0.92、0.89,母亲部分3个维度的相关分别为0.90、0.93、0.91。综上所述,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3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4]由解亚宁和张育坤于1995年在国外应对方式量表基础上,根据我国人群的特点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它是一个自评量表,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分量表组成,包括20个条目,釆用4级评分法,即“不采取”记0分,“偶尔采取”记1分,“有时采取”记2分,“经常采取”记3分;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9,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积极应对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消极应对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

1.3统计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采用一般性统计描述、t检验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皮尔逊相关、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结 果

2.1青少年男女生主观幸福感总分与常模的差异比较

男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全国男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P<0.05);女生的主观幸福感也显著高于全国(P<0.05)。这说明本研究中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比较高,见表1。

表1 青少年中男女生主观幸福感总分与常模的差异比较±s)

注:*P<0.05,**P<0.01,***P<0.001,下同

2.2不同性别的青少年在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上差异比较

男生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和“对感情和行为的控制”这3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这表明男生比女生体会到更多的幸福感,男生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以及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上比女生获得更多的满足,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青少年总体幸福感差异比较±s)

表3 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家庭教养方式不同维度的相关(r)

2.3家庭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青少年的积极应对方式和家庭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维度分别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忧郁或愉快心境和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4个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对健康的担心存在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及精力、忧郁或愉快心境和松弛和紧张3个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对健康的担心存在正相关;家庭教养方式中拒绝与幸福感总分及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和紧张维度错在显著负相关;过度保护维度与精力和忧郁或愉快心境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对健康的担心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见表3。

2.4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以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和应对方式各维度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考察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和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父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4个维度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见表4。

表4 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3 讨 论

3.1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现状

本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情况来看,青少年主观幸福感总体显著高于全国常模水平,即大部分青少年是比较幸福的,主观幸福感在中等水平以上,这和2011年蒋玉涵和李义安[6]关于高中生、杨海荣和石国兴[7]关于初中生以及何灿和魏华[8]关于儿童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国外对成人、中学生和小学生的有关研究结果[9-10]均表明多数个体体验到的幸福感在中等程度以上,本结论在青少年身上也得以验证。这一结论也与孙翠香[11]、王极盛、丁新华[12]、张兴贵的研究结论青少年都报告了中等偏上的主观幸福感相一致。可能因为青少年对学业压力的意识较高中生低,而且课余时间也较高中生多,同伴交往较多,社会支持多有关。但是本研究也与王梅卜[13]的研究有所差异,可能与其选取的研究对象不同有关。

3.2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女生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与对感情和行为的控制3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女生。目前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行了很多,但在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上并未达成一致。孙翠香研究发现,女生与男生在主观幸福感除自我满意度外其他维度上并无差异。苗元江和徐维东[14-15]对青少年的研究表明,男性的幸福感要高于女性。而王梅卜所得结论是各维度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造成这些结果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研究对象不同,对研究对象所属范围的划分不一致造成,也有可能是因为所用量表工具不同造成。而本研究结果可能与男生的个性有关,男生由于自身的性别特点,如好动、精力旺盛、个性追求自,比女生有更广的兴趣爱好;男生基本上外倾,情绪稳定,性格更为开朗,更易满足,女生基本上内倾,但情绪不稳定,多文静、怯懦、合群守规,因而男生对感情和行为的控制强于女生。

3.3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青少年的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5个维度有显著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4个维度也呈显著相关。倾向于积极应对的学生主观幸福感相对较强,反之则弱,这和杨海荣[7]的研究相一致。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帮助个体最终成功的解决问题,从而起到心理平衡,保护精神健康的作用,主观幸福感当然会相对比较强。反之,如果经常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一定会对人的身心造成严重的损害,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庭教养方式拒绝、过度保护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4个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情感温暖与其则存在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父母亲多理解、关心孩子,孩子体验到的正性情感就较多,对生活各方面的满意感就强,总体幸福感就高。相反,父亲和母亲对孩子放任不管或管教过于严厉苛刻,孩子体验到的幸福感则较少。青少年的幸福感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基本一致,即父母的理解关怀对子女的幸福感受有正面的影响作用,而拒绝、放任、严惩型等不良教养方式则起着负面的影响作用。

3.4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共同预测作用

进一步对青少年的家庭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后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这说明家庭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不仅单独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二者联合起来的作用更加显著。对主观幸福感有明显的预测作用的因子为:父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消极应对方式与父亲拒绝对主观幸福感总分产生负性影响,而积极应对方式与母亲过度保护对主观幸福感总分产生正性影响。这表明父亲拒绝与消极应对方式不利于提高青少年主观幸福感,而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主观幸福感的提高。父母能多理解、关爱子女,子女体验到的正向情感就会相对较多,对生活各方面的满意感也会较强,感觉到的总体幸福感也就相对会更高;与之相反,父母对子女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或管教过于严厉、苛刻,子女就会产生一种抵触心理,体验到的幸福感肯定也会更少。

[1]岳冬梅,李鸣果,金魁和.父母养育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3):97-101

[2]薛朝霞,梁执群,卢莉.大学生应对方式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8):152-153

[3]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y Bulletin,1984,95(2):542-575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3:83-86,122-124

[5]蒋奖,鲁峥嵘,蒋苾菁,等.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6(1):94-99

[6]蒋玉涵,李义安.高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1):1357-1360

[7]杨海荣,石国兴.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6):416-417

[8]何灿,魏华.儿童主观幸福感和同伴关系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9):1384-1387

[9]Huebner E S,Drane W,Valois R F.Levels and demographic correlates of adolescent life satisfaction reports[J].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2000,21(3):281-292

[10]Gilman R,Huebner E S,Laughlin J E.A first study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Students’ Life Satisfaction Scale with adolescents[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00,52(2):135-160

[11]孙翠香.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与同伴接纳的关系[J].青少年研究,2005(2):13-16

[12]王极盛,丁新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2):96-98

[13]王梅卜.农村青少年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14]苗元江.影响幸福的诸因素[J].社会,2004(4):20-24

[15]徐维东,吴明证,邱扶东.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3):562-565

http://www.cjhp.com.cn/(欢迎查阅,免费下载)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Education Style and Coping Style on Subjective Well Being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 Zongguo,Zhang He,Jiao Yan

dongjiao Hospital of Zaozhuang Minging Bloc,Zaozhuang 277119,China

Objective: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eenagers parenting style,coping styles,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how parenting style,coping styles influence subjective well-being.Methods:Using 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Short-form Egan Mennen av Barndoms Uppfostran for Chinese Schedule and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aking 400 teenagers as the pariticipants.Results: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 subjective well-being scored 79.77,boys' subjective well-being scores were 80.97,the national norm was 75,mal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t with national norm(P<0.05),female subjective norm was 71,the total score of the samples was 78.24.The girl's subjective well-bein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orm(P<0.05);② in the life satisfaction and interest,energy,feelings and behavior control in three dimensions and happiness,male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emale(t=2.345,2.251,2.989,2.191;P<0.05).③The parenting styles and coping style were important factors to influence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positive coping styl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with five dimensions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r=0.288,-0.137,0.290,0.241,0.113).Negative coping styl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with four dimensions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r=-0.052,0.102,-0.143,-0.158).Family rearing refused,over protective dimens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four dimensions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ed(r=-0.279,-0.157,-0.218,-0.178),and the four dimension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emotional warmth(r=0.312,0.194,0.252,0.185).④Father refused,mother overprotective,positive and negative response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Conclusion:①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eenagers is in the median level② Generally,boy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the life satisfaction and interest,energy and control of the emotions and behavior is higher than girls.③Parenting style and coping style are important factors to influence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they have a good prediction effect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Teenagers;Parenting style;Subjective well-being;Coping style

R395.9

A

1005-1252(2016)06-0840-05

10.13342/j.cnki.cjhp.2016.06.013

2015-12-17)

猜你喜欢

教养主观幸福感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教养方程式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对立与存在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