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盈余管理动机文献综述

2016-09-26陈欣欣乔玉娟司巧巧余涛

卷宗 2016年7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陈欣欣 乔玉娟 司巧巧 余涛

摘 要:盈余管理作为会计学界的热门话题,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动机的描述也是多种多样的。现阶段,盈余管理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对盈余管理有更深的理解,以及为企业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机;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1 盈余管理的定义

Healy and Wahlen(1999)把盈余管理看作是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陈建歧(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当企业能自由选择会计政策时, 常选择获得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政策一种行为Scott(2005)认为,如果管理当局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中自行选择,他们一定会选择那些对自身效用或是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张祥建和徐晋(2006)认为,盈余管理是在不违反政策法规及会计原则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当局利用会计或是非会计手段,凭借一定的职业判断,对财务报告中有关盈余信息披露或是与其相关的信息进行管理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误导其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以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另外盈余管理与盈余操纵、财务舞弊及会计政策选择是有区别的(涂云友,2006)。 相比较外国学者 ,国内学者对盈余管理的性质界定是相同的,都认为应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 因此,本文界定的盈余管理是在指在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前提下,企业凭借会计或非会计的手段达到特定期望的行为。

2 盈余管理动机

1、债务融资动机

Spiess和Affleck-Graves(1999)的研究发现,当管理者意识到股票价值被高估会通过发行债券或是股票的形式发出价值被高估的信号,从而通过这种手段对公司的盈余进行管理。刘娥平,施燕平(2014)的研究发现,发行公司在信用评级之前正向盈余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在信用评级之后公司存在明显的负向盈余管理的趋势,公司的盈余管理使得信用评级的作用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曹崇延,王阿静(2013)对公司借款的研究也发现,公司在有借款行为的时候盈余管理的使用的频率明显增高。

2、应对税收监管的动机

避税也是诱发盈余管理的一个动机, 特别是对短期的盈余管理行为(陈琴,2010)。 吕敏和曾富全(2010)以 2001-2006年沪深两市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上市公司的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及其与所得税税负水平相关性,发现高税率公司纳税筹划动机更为强烈。但公司为了获得税收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相对较低的报告利润,会使投资者和债权人对分红计划以及债务契约假设产生质疑。 虽然如此,我们仍可以将避税动因的盈余管理与税收筹划结合起来研究,尤其是与跨国税收筹划问题相结合。

3、管理者激励中的动机

Healy(1999)认为,盈余管理的出发点是因为奖金的存在,现代制度中的管理者和企业所有者是分离的,企业所有者根据企业经营者的财务数据或经营情况给予经营者一定的奖励。Holthausen 等人发现,当管理者的盈余超过了奖金的额度时,管理者有将盈余调低的倾向。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所有者不能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只能通过经营数据来了解企业的情况,通过这些信息判断管理者的经营情况并给予特定奖励 。 何威 风,熊回,玄文琪(2013)通过对晋升激励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发现,在存在晋升激励下,管理者盈余管理的水平明显提高,同时非国有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有更高的盈余管理来提升自己的职位。袁知柱,郝文瀚,王泽燊(2014)发现管理层持股以及薪酬激励总额与应计盈余呈正相关,与真实盈余呈负相关,通过验证发现管理层的持股计划对整个盈余管理影响不显著,但是管理层的货币激励能够明显地降低盈余管理,这和国外学者的研究是不同的。

4、IPO动机

Teoh,Welch 和 Wong(1998)发现,首次公开募股的企业在前一年中有调整盈余,对公司的收项目进行调整。他们进一步研究了在首次公开募股后的几年内公司还是有盈余管理的动机,公司会通过折旧政策和调整坏账准本金率来增加公司盈余。张宗益和黄新建 (2003),陈共荣和李琳(2006)通过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也发现,首次公开募股的公司也有对盈余管理的动机,通过盈余调整在市场上表现出良好的业绩。蔡春,李明,和辉 (2013)认为,首次公开募股企业不仅选择盈余管理,而且采用真实的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目的是发行价格最大化,当企业面临较低管制水平时,盈余管理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发行价。孙威,郝洪(2012)通过盈余程度的研究发现,盈余管理程度高的企业在随后的时间内公司的业绩有明显的下降,说明企业在首次公开募股的过程中明显地提高了利润,进行了高程度的盈余管理。

5、避免亏损的动机

蒋义宏(1998)提出了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动机是:在发行市盈率受到限制时为提高发行价格而进行财务包装; 为获得配股资格而进行财务包装;为避免连续三年亏损公司股票被摘牌而进行财务包装。陆建桥(1999)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认为亏损上市公司在出现亏损年份及其前后年份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于文君 (2013) 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发生亏损后,管理者出于税收、债务等目的进行盈余管理,通过会计政策等的调整,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判断。谢柳芳,朱荣,何苦 (2013) 通过对退市机制颁布前后企业的盈余管理研究发现,在退市机制之前公司采用应计盈余管理,在退市机制颁布之后公司更多的采用的是真实的盈余管理。

3 盈余管理研究方法

1、具体应计利润模型

因为总应计利润模型估计盈余管理具有系统性误差,而且只能评述企业的总体盈余管理水平;而对于具体的会计政策对会计方法选择时和对特定行业产生影响的时候,總应计利润模型就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因此,学术界又研究了从某些特殊的应计项目来估计盈余管理的程度,具体应计利润模型就此诞生。它的特点是通过一个特定的应计项目或者一组特定应计项目来建立计量模型。最早运用该模型的是 Mc Nichols and Wilson(1988),他们对上市公司利用坏账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2、盈余分布方法

总应计利润模型需要确定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然后研究的准确度依赖于对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的有效估计。盈余分布法则是通过研究管理后的盈余分布来检测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国内的许多研究也检验了ROE 的阀值点(6%~7%,10%~11%),证明了很多上市公司都存在盈余管理。Burfstahler and Dichev(1997)使用该方法研究表明盈余下降的公司有 8%~12% 运用会计判断来增加盈余,而轻度亏损的公司有 30%~40% 运用会计判断的方法扭亏为盈。

4 总结

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 IPO 的盈余管理、配股的盈余管理和 ST 公司的盈余管理等领域。对于盈余管理与债权人、公司治理、税收、管理人员的薪酬的关系等领域的研究还是显得很匮乏。这些都应该引起企业高度重视,也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盈余管理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晴晴.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J]. 经济视角(中旬),2011,05

[2]张炳红. 中外盈余管理文献综述[J]. 财会研究,2011,17

[3]吴文鹏.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J]. 新会计,2010,12

[4]潘红洋. 最新盈余管理文献综述[J]. 经济论坛,2015,08

作者简介

陈欣欣(1992—)女,汉族,安徽安庆人,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5级研究生,会计学专业。

乔玉娟(1992—)女,汉族,山东莱阳人,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5级研究生,会计学专业。

司巧巧(1992—)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人,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5级研究生,会计学专业。

余涛(1992—)男,汉族,安徽六安人,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5级研究生,会计学专业。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