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诗品鉴》的研究方法透视

2016-12-14刘琼秀

教育界·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研究方法鉴赏

刘琼秀

【摘 要】《风诗品鉴》紧紧抓住文学表达的核心要素,从思维线索、情绪特征、程度的探索和解析以及艺术形态诸方面对《诗经》进行品味和鉴赏。文章对《风诗品鉴》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风诗品鉴》 研究方法 鉴赏

继2014年12月出版《国风诗旨辩略》之后,杨树郁、许宏伟二位教授于2015年11月又出版了《诗经》研究新专著——《风诗品鉴》。

作为《诗经》篇章鉴赏类的著作,《风诗品鉴》紧紧抓住文学表达的核心要素,即情节和情绪,在事与情、情与意以及意与法的关系阐发中完成独具特色的风诗品味与鉴赏。

一、缘事寻情

文学所表达的一切情绪都是对现实生活的认知或感受,具体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现实生活中具体内容的陈述便成为激发情绪产生和影响情绪变化的必要因素。而作为抒情文学的代表样式——诗歌在情节展现上往往惜墨如金,点到为止。《风诗品鉴》的著者注意到了这一点,准确把握诗篇中提点的情节,在情节选取和展现的具体状况分析中,寻求情绪产生的诱因与特征,探寻情绪转化的方向与性质,把握情绪的线索与落点,在情节的梳理过程中实现对情绪程度的理解。

如《周南·关雎》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发现的现实情节的提点为起点,以“求之不得”这一遭遇为转折点,进入了内心感受抒写和心象展现的阶段。这种梦幻般境界的出现,是以事实为客观基础,以情感为主观条件的;反之,幻境的出现和其中的美妙情景恰使前面所述之事更为笃实,所露之情尤觉真切,在虚实的相生相发、相映相衬中,全篇的整体情绪充分流露。

再如《召南·小星》,著者抓住了“抱衾与裯”这一关键情节,寻求到了情绪抒发的主体,理顺了情绪线索。以往论者是将情绪主体确认为“肃肃宵征,夙夜在公”的男子;而著者从抱衾拥裯这一动作的分析中确认此乃家中女子的行为,如此,施事者就有了一个理想的落实,于是,“嘒彼小星,三五在东”的夙夜守望便是那独守空闺的女子了,尤其是“嘒彼小星,维参与昴”的特写就包含了更为丰富的情感内涵。原来是一位夫君“夙夜在公”的女子的望—想—拥—叹,是辜负香衾的怨怅与无奈。

二、揣情度意

抒情文学的表达过程实际上就是抒情主人公情绪的流变过程,即发生、走向、流程、落点,探寻这一流变的过程诸环节的特征便是理解诗意的必要途径。尤其是这一流程中的“走向”的转变对于诗意的理解尤为重要,无论是转向反面情绪还是转入理性思考,都直接影响着诗意的终极落点。著者意识到而且充分利用这一点来实现一些篇章的理想解析。

如《邶风·雄雉》,前三章与其他的思人之诗并无差异,无非是殷殷思人、切切盼来之意,然而到了第四章似乎没头没脑地来了一段颇为理性的表达——“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这与前三章的存现形态颇不和谐,且情绪的线索也难以继续,论者多以为错简所致,抑或作牵强之解。而著者却从主体情绪的进程中寻找到了另外一种解释,将这一章解说为:“你们这些君子们哪,原来根本就不懂得道德品性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如果能够不妒忌别人的所谓成就,不贪求任何虚名浮利,那么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不都算是很好、很成功吗?”如此解说,这教训说理与前三章的抒情感性的衔接就顺理成章了。前三章是诉说分离之苦,离则思、思则怨是一种情绪流转的常态,然于怨的对象却显示出其非同一般了,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在君子心中作祟的功名思想,这理性的教训和批判恰恰是前三章积蓄的情绪激荡起的峰巅。

三、揆意量法

文学表达的所有方法并不具备单纯的存在意义,同时更不具备单纯的高低优劣之分,只有担负起某种思想或情感表达的使命时,它的存在才得以具体而实际的体现出来,且须视使命完成的可能性方能确定其运用得恰当与否,并视其使命的完成程度评定其优劣高下。因而,必须在把握文学思想情感的本质特征的前提下去考量作品作法的选择、运用、特征及其作用。《风诗品鉴》在这方面不乏典型的案例。

如《邶风·简兮》,著者从其末章已然认定这是一首思人之诗。那么前面那么一段精彩的万舞表演的存在意义便可以沿着相思的情绪特征去寻求了。著者认为那位高大魁梧、舞艺出众的舞师给观舞人中的一位女子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于是心生爱慕,念念难忘。在思而不见之时,那曾经使之心旌摇动的万舞情景和舞师那动人的舞姿便油然历历展现于眼前。这是示现的运用,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的独到之处。且那场万舞的过程之完整、情景之真切,完全是缘于情感的专注,因为那舞师已然舞入女子的情感视野,那舞师的每一个动作及其细节都自然而然地拷贝于这多情女子的心扉之中,已然成为记忆储存中永久的难以磨灭的影像,而我们所欣赏的那一场万舞恰恰是这记忆的又一次展现。这情景展现本身,尤其是如此清晰的程度都让我们体会到这女子的用情之深、思情之重。

再如《卫风·氓》,著者从情节的辨析中已然认定这是一首怨妇诗,而非弃妇诗。于是,著者认为全篇以女子的情绪为线索,原来是女子遭遇不公、遭遇不幸的满含怨愤、充斥悲苦的泣诉。这样在作法解析上才清晰地论述其抒情为主,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特点,才清晰地论述其现实遭遇与往事回忆相互激荡时的浓重情绪,于是才真正理解了那断断续续,甚至零星散乱的记忆片段的展现是一种示现。情绪的流露和事实的交代穿插杂糅在一起,边泣边诉,亦诉亦数,在情绪波动与事实闪现的相激互动、相生互发之中将情绪推向高潮,形成颇具特色的抒情形态。

《风诗品鉴》是一部颇有特色的文学鉴赏类著作,其价值绝不仅限于风诗本身的品鉴,而是涉及文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等诸多方面问题的探讨,对于文学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有着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树郁,许宏伟.风诗品鉴[M].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2015.

[2]杨树郁,许宏伟.国风诗旨辩略[M].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2014.

[3]高亨.诗经今注(第2版)[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研究方法鉴赏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