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活分组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彰显个性

2016-09-26唐小琴

好家长 2016年5期
关键词:系鞋带分组班级

文 唐小琴

灵活分组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彰显个性

文 唐小琴

幼儿的操作活动,强调要给予幼儿的经验、知识在可操作的活动中掌握。它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辅助手段,使得教师的教育思路在幼儿的自主操作过程中得到体现,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使幼儿的自主性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良性发展。面对班级30多名幼儿,如何在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让操作活动大放异彩,达到预期效果呢?日常实践中,我采用了分组的方法来开展班级操作活动,支持和引领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差异操作活动分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引领我们:既要准确地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幼儿园活动由于受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其内容带有广泛性、启蒙性等特点,故相应的活动组织形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分组活动能根据班内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将幼儿分成两组或几组,利用活动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小组或个别教育,安排不同的活动,促进幼儿的兴趣发展。分组教学有利于提高幼儿自由活动的效率,规范幼儿的行为。常见的分组形式有这样几种:

1.好朋友结对分组,差异互补

好朋友不仅是玩伴,可以一起玩耍、游戏,更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学习。通常,好朋友之间能力的发展也是有差异的,会形成一种互补,和自己的好朋友结组,这是我常用的分组方式,也是较自然的一种,一般是两人为一组。与亲密的伙伴在一起,孩子们的心理环境便变得宽松愉悦,没有了拘束感和不安,活动氛围更轻松、和谐,活动的自主性增强,有助于达到操作的要求和目标,也更能促使孩子的能力在愉快的气氛下得到发展和提升,有助于操作技能的掌握。

“系鞋带”是我们中班这学期一直在开展的一项生活活动。为了孩子们都能较好地掌握这项本领,我们在期初定计划时,特别安排了一节语言活动——故事“系鞋带”。在这节活动中,我们通过故事《系鞋带》,巧妙地引出了系鞋带的儿歌:“两个好朋友,交叉握握手,变个兔耳朵,交叉拉拉手。”孩子们一下子就被这有趣的儿歌吸引了,跃跃欲试,操作兴致盎然,个个都想一显身手。可是,我知道在孩子们热情的背后,这将是一场持久战,绝非是光有兴趣就可以达成的。果然,在老师的示范讲解后,能够在课堂上系结成功的幼儿寥寥无几。在这节课后,我们又开展了几次这样的集体操作活动,但收效甚微,学会的幼儿以蜗牛爬的速度递增,真是急死我了。

就在这项活动陷入瓶颈之际,一次邀请舞的音乐活动启迪了我:或许让孩子们也以好朋友结对的方式来练习系鞋带,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每次集体系鞋带时,孩子们都是一边念念有词,一边忙于自己的那根绳子自顾不暇,就更不要说相互交流和帮助了。而教师要面对几十个不同差异的幼儿,难以做到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教师的主导受到限制,根本无法全面指导,从而导致活动在兴趣盎然中越来越寡淡无味,草草收场。

接下来的活动,我让孩子与好朋友两两结伴,分成18组,比一比、赛一赛:看看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一组的好朋友进步最快,掌握最好,并每次评出6组“最佳好朋友”组合予以奖励。经过几次这样的“好朋友式”结伴互助,孩子们系鞋带的热情又被调动起来,在与材料和好朋友的积极互动中,他们快乐地游戏,取长补短,现在班级里已经有一大半孩子掌握了这项技能,好朋友之间的情谊也更加深厚。

2.按桌分组,彰显个性

一张桌子两侧正常坐四名幼儿,偶尔也有五个。这样以桌为单位的分组形式,主要在合作操作活动中运用得比较多,一般是同一桌的四到五名幼儿为一组,孩子们通过讨论、协商、分工、合作,完成一系列的操作过程。由于是邻座的关系,孩子们相互之间非常熟悉和了解,在活动开展时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便于开展,也容易收获。这种形式,我一般在记录表格和主题建构活动中用得比较多,有时也会运用在连环画的制作中。

3.按性别分组,差异有共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作为一个女孩、一名男孩,他们已有了自己的荣辱观和集体荣誉感。在以个人为单位时他们积极踊跃,急于要证明自己,展示自我。在以男孩、女孩为单位的分组竞赛式活动中,他们更能够快速地凝结成一个整体,一切为了团队的荣誉而战,团结协作,不甘示弱,甚至无意识地收敛起自己的个性光芒,只求与团队融为一体。

“七巧板”是孩子们喜欢的益智类操作活动,我经常让孩子们来进行竞赛。但比赛只是一种形式,这样的过程才是最宝贵的。孩子们在这样的合作中懂得了谦逊、谦让,知道了团体成功比一个人的成功更有价值。

4.按能力分组,差异互助

由于遗传素质、教育和个体经历的不同造成了幼儿能力上的差异。班级有30多名孩子,平时我注意关注每一位孩子,了解他们真实的发展状况,对每个孩子的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在观察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我把全班幼儿按能力高低分组结伴,开展互助式的操作活动,有效调动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活动效率。

折纸活动“啄木鸟”,要求孩子自己看图示折出啄木鸟,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然已是中班下学期,但孩子们的手指小肌肉群发展水平不一,有的甚至不协调。最重要的是啄木鸟的折法里有一个最关键的步骤——单菱形的折叠,这个对班级大多数孩子来说有难度。课后,我统计了会折叠的孩子的名单和数量,按照他们的能力差异进行了分组,每组六人,有2到3个能力强的幼儿做小老师,

在这个过程里,孩子们之间有了更多交流、合作和互动的时间,不仅学会了本领,更拉近了幼儿同伴间的关系,这在集体教学中是很难做到的。

和传统的集体活动相比,分组活动的形式提供了一种更为宽松、更为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氛围。它使每个幼儿动手、动脑和同伴相互合作的机会增多,也为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根据幼儿不同能力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个别指导创造了条件。教师的主要精力不必放在组织幼儿和管理幼儿上,而是放在如何更好地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上。分组活动也为教师创造了更好的与幼儿交流的机会,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我将继续对幼儿的分组操作活动进行研究和探索,以促使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富有个性地发展。

(江苏省泰州市九龙镇中心幼儿园)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猜你喜欢

系鞋带分组班级
班级“四小怪”
系鞋带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不称心的新班级
系鞋带
新款赤足鞋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