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南》指引下对幼儿数学活动的激趣策略

2016-09-26周昉

好家长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具指南游戏

文 周昉

《指南》指引下对幼儿数学活动的激趣策略

文 周昉

不论学习什么科目,兴趣永远是唯一的前提。只有先产生了兴趣才能够有精力去研究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如何激发幼儿数学活动的兴趣呢?从选择有趣的教学方法、准备充分的教具、注重幼儿实践和课后评价等几个方面着手,使孩子们乐学、爱学。

幼儿数学激趣

《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的,不论学习什么科目,兴趣永远是唯一的前提。幼儿学数学亦是如此。数学活动因为要接触数字,相对于别的学科抽象且枯燥,所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那么幼儿数学活动激趣的策略有哪些呢?可以进行以下几点小尝试:

一、将数学活动贯穿在形式多样的游戏中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活动,不管是新游戏旧游戏孩子们都是玩得不亦乐乎。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教师可以创编一些相应的数学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数学,从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改变以往的课堂式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吸收知识,这样学习到的知识印象也比较深刻。例如“认识5以内的数”,创编一个“小兔跳跳”的游戏。幼儿装扮成小兔先跟“兔妈妈”到草地上,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地进行热身运动。然后请“兔宝宝”到河的对面去采蘑菇,先“请你采3个蘑菇”,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提高要求“你采的4个蘑菇添上1个蘑菇是几个蘑菇?”“你的3个蘑菇再添上几个是5个蘑菇?”另外,幼儿获得知识,不是光靠一种游戏或者一次游戏就可以实现的,要进行多次的巩固练习才能让他们把知识深刻地记忆。且幼儿注意力易分散,长时间单一的游戏活动反而让幼儿产生疲惫感,不利于幼儿主动获取知识。为了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为同一数学活动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游戏,灵活运用集体游戏、小组游戏、个别游戏等进行课堂知识的教学,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中来,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准备充分的教具,让幼儿自主实践、探索

幼儿对于自己好奇的事物总喜欢动手去摸一摸,他们具有爱玩、爱动、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创设合理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幼儿提供动手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轻松、高效。教师可以在区角活动区提供多种多样符合幼儿需要、兴趣的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例如在学习“排序”的数学活动中,教师创设“去小熊家做客”的情景,请小朋友给小熊送礼物,并投放“串珠”“彩旗”“贴纸手链”等不同的材料,鼓励幼儿去设计有规律的图案进行分组活动,对数学能力弱一点的孩子可以选择难度低的进行游戏,在巩固了自身能力的同时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从而向高难度挑战;对能力强一点的孩子可以加深游戏难度,继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水平。

三、寻找生活中的教具,将数学活动生活化,学以致用

著名学者斯宾塞曾说过:“教育是为了完美的生活。”由此可见,教育的目的本是使人生活得更美好,教育应以帮助幼儿适应现实及将来的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指南》中指出: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将会回归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以往我们从事遵循教参教案配套的学习材料,往往容易忽略生活中的好教材,既然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

首先,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教具来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形状”时,拿有趣又好吃的形状饼干来代替传统的教具。饼干是幼儿熟悉的材料,使用起来也很受孩子们喜欢,在学习完以后还可以奖励给表现优秀的幼儿们,一举两得;在学习间隔排序时可以拿豆类来代替,或者是进行串珠游戏;又例如在学习“高与矮”的活动中,可以分别请几位身高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利用身高的差异进行“从高到矮”“从矮到高”的队形排列。在这种生活化材料的操作摆弄中,幼儿摆脱了正规数学活动中的任务压力,获得了一种更自然的无拘束的心境,表现出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得到了无限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数学经验。

其次,3到6岁的孩童对社会还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他们最熟悉的环境就是幼儿园和家庭,因此教师可以以幼儿的生活事例为背景,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幼儿经历了实践、认识、反思,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以后,锻炼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小班学习5以内的数,课后延伸活动可以在建构区投放多种多样的积木,但每种的数量都在5以内,孩子在搭积木的时候自然就会注意到积木的数量,从而巩固对5以内数量的概念。还可以将数学活动融入到日常的每一个环节中。如:晨间活动时带领孩子们按颜色分类幼儿园的花草;户外活动时间可以数数攀岩墙上的小动物;餐前准备的时候数数每一桌小朋友的数量分发对应的餐具;还可以要求家长来园接孩子时让孩子在路上数数我们回家过了几个红绿灯等等。这些看似随意的数学游戏活动实际上却是处处体现老师的细心与独具匠心,使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使孩子们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同时,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孩子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以上是幼儿数学活动的几点激趣策略。在这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们只有将传统的“教师说一说,幼儿做一做”的模式,改变为“幼儿自主探索”。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进而才能使其喜欢数学、学好数学、精通数学。这是一个需要长期的坚持与不懈努力的过程。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实验幼儿园)

[1]《蒙台梭利文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发展指南》

[3]斯宾塞《教育论》

猜你喜欢

教具指南游戏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指南数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就医指南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