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深度思考的初中历史课堂探析

2016-09-23许晓红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实践体验深度思考初中历史

许晓红

【摘 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载体,结合学生认知发展和学习规律,紧扣教学内容,巧设有效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究、质疑问难、实践体验、交流讨论,从而发散学生思维,打造深度思考的历史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 深度思考 实践体验 交流讨论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1-0102-01

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载体,结合学生认知发展和学习规律,紧扣教学内容,巧设有效问题,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质疑问难,从而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深层次地思考,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一、突出重点,精心设问,在富有探究的问题中启迪思维

有效设问是一门艺术,课堂上恰到好处的设问,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之火,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还学生独立思考的自由,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教学重难点和疑点,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富有探究性、挑战性以及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究,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激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主要讲述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等内容,在学习时,笔者针对教学重点,提出了以下问题:

(一)起义军一度占领南昌,后撤出南下广东途中受挫,起义军为什么要执意要退出南昌,南下广东?

(二)面对敌强我弱的局势,毛泽东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如果你是当时的领导者,你认为起义部队应如何行动?是继续攻打城市,还是向农村进军?这样,通过精心设疑,引导学生结合所学,或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或查阅资料,自主解决问题,既突出了重点,疏理了难点,又调动了学生思维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讲解“明清经济的发展”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明末清初时期,广东学子从广州出发沿内河赴京赶考,沿途会经过哪些地方?会看到哪些社会现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充分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说一说赴京赶途中的所见所闻。这样的问题较为开放,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既有助于深化学生知识理解,唤起学生探究动机,又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二、把握本质,及时追问,引领学生思维向更深处迸发

追问是对事物本质的深度挖掘,是促进学生思考的催化剂。学生在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过程中,其思维认知难免会有肤浅遗漏之处,此时,教师适时的引导,灵活巧妙的追问,有助于将学生思维引向更深处,帮助学生开拓思路,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完整度和准确度。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生思考缺乏深度时,把握问题的本质,及时巧妙追问,有效搭设思维跳板,引领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迸发,使其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

譬如,教学完《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一课,笔者首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宋元时期,我国有哪些领先世界的科学成就?四大发明的传播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和影响?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深化知识理解。接着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问,拓宽学生思维深度:鲁迅先生在《电的利弊》中这样说到:“外国用火药制作了子弹御敌,而中国却用来制作爆竹敬神;外面用罗盘针航海,而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外国人用鸦片医病,而中国却拿来当饭吃。”同一种东西,中西方对待方式和其用法完全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同情况?请从社会环境、经济、政治等方面对宋元时期的三大发明在中西方的不同对待方式加以解释和说明。这样,通过及时追问,不仅使学生熟练掌握了所学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引领了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三、挖掘内涵,引发思辨,在更高思维层次上展开对话

所谓思辨,即思考和辨析,是思考分析、判断是非,辨伪存真等思维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过程。在历史学习中,由于受年龄、知识背景、生活阅历以及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的思维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客观、公正、理智地看待和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深挖课本史料,提出有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质疑、探究、辨析、判断,在更高的思维层次上展开对话,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和方法去认识、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培养学生思维批判性、发散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历史思辩能力。

比如,《辛亥革命》一课,对于“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一问题,许多学者看法不一,有些人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因为它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还有些人则认为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受列强的压迫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束缚,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过于软弱和妥协,幻想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获得民族独立,不推翻封建土地制度而建立民主政治,这样的救国方式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这就必然决定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命运。在学习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展开思考、分析、交流、辩论,得出相应结论,从而深化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总之,在平时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立足教学实际,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载体,巧设有效问题情境,驱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打造深度思考的历史课堂。

猜你喜欢

实践体验深度思考初中历史
创新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实践
在课堂中绽放异彩
关注生活实践 优化作业设计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深度思考让问题解决就在眼前
体验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浅谈习作课的预习准备活动
数字阅读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