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探析

2016-09-23罗敏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好学乐学兴趣

罗敏

【摘 要】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是每一个语文老师最大的教学理想。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要达到“知”,必先经过“乐”与“好”的阶段。以“乐”为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乐学 好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1-0050-01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培养“乐学”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的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大声叱责表现出最原始本能的反映,每个教师心灵中所具有的情感素养的种子都会在这种反映中丧失殆尽”。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没有破坏和谐师生关系的行为呢?想着自己为了帮助学生纠正一个错误就斥责他,从而让他失去对语文兴趣的行为,我也是追悔莫及。对于他被我责骂后的感受,我也是从他的周记中得知。所以,我很感谢他能通过这样一种交流方式对我袒露心声,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意识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多么重要。这件事情之后,我改变自己对待学生的态度,用耐心和宽容对待他们。并针对他们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给予他们热心的帮助。所以孩子们都比较喜欢我,也爱屋及乌的喜欢上我的语文课。耐心为先,宽容待生,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来让学生“乐学”,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而且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二、丰富课堂情感内涵 营造“好学”气氛

(一)语文是一门非常有魅力的学科

语文是一门非常有魅力的学科,文体不同,特点不同;文章不同,手法不同;作者不同,情感不同。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通过一定表现手法来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想要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执教的课文,一定要丰富课堂情感内涵。

(二)教师的施教对象,是情感丰富的青少年

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是情感丰富的青少年。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例如,我在教学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这篇课文细腻的感情,我做了以下准备:

1. 以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写一篇亲人离世的随笔短文,在课前跟学生进行交流,用情打动学生。

2. 我让学生共情感受,如果你的亲人突然离开,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3. 在背景音乐声中,我和学生一起朗读这篇课文。

当在课堂中倾注自己的感情时,我看到的是孩子们眼光中的点点泪光,不用讲任何朗读的方法,他们已经知道怎样把课文朗读的动情动理。这一堂课,学生们很用心。情韵够了,自然“好学”。

三、精心设计导语 点燃“乐学”激情

在教学活动开始之际,学生普遍存在着希望上好课的动力准备,心理学称此现象为”心向”,这种”心向”既强烈又短暂。因而,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每堂课的导人设计,他们往往能以精湛的导人愉悦学生的耳目,激动学生的心灵,触发学生的情思。比如我校一名男性语文老师叫吴海燕。有次,他执教高尔基的《海燕》。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一开始就产生学习兴趣。在课前导入时,他便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一直在思考,我父亲为什么会给我取“海燕”这样女性化的名字,我想他是让我像海燕一样展翅翱翔吧?但当我读了《海燕》这篇散文诗后,我深深的理解了父亲的用意。同学们,你们想跟着老师一起去了解这个秘密吗?”这种把生活实际和课文相结合的导入方式,一下子吸引学生,调动学习兴趣,也为这一堂精彩的课奠定基础。

四、巧设问题情境 激发“好学”思维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便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在讲解《变色龙》这篇小说时,我提这样一个问题:“这篇小说是在给大家介绍一个动物吗?如果不是,那又是在写什么呢?为什么取名叫变色龙呢?”此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大家赶快开始阅读课文,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很容易的弄清课文的内容,在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出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后,我顺势提供本小说的背景资料,学生们水到渠成理解了小说的主旨。由此可见,恰当地运用提问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好学”思维。

五、运用现代技术 提高“好学”兴趣

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走入课堂。录音、录象、微课等多种多样多媒体课堂的出现,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兴趣。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来,动起来,便有利于引起审美愉悦,增强学习兴趣。如在执教《观潮》时,我制作了展现海景的课件:大海涨潮落潮的画面配上声音,再伴以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学生早被深深地感染,从图像中,从文字中,真正领略了“海的壮美”。这种将教学设计和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相结合的方式一定会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当然,这种方式一定要运用恰当,不能喧宾夺主,过分运用,否则适得其反,失去了语文味。

六、提供成功机会 感受“乐学”益处

学生都有成功的心理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习的愿望。”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一学生就认为他家乡的冬天比济南的冬天更美,他更欣赏东北豪迈的雪景。当时,班上的同学都很诧异,我并未阻止他,并让他谈谈自己的想法,还让他写一段《家乡的冬天》,与老舍进行PK。同学们的兴趣瞬间点燃,迫不及待的聆听他的大作。虽然文字稍显稚嫩,但是我给了他很大的鼓励,同时让同学们明白“一地一景,一人一情”的道理,也让同学们学习他敢于表达的勇气。此时,这个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达到“乐学”目的。

总之,从“乐学”到“好学”,由“好学”到“知学”,语文老师就应该采取多种多样,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学课堂既是知识甘泉流淌的园地,又是师生心灵交汇的圣地,希望通过努力能让孩子们喜欢语文,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2015年版.

[2]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猜你喜欢

好学乐学兴趣
闫春平:在信息技术课中践行教学生“乐学善学”
要想从头再来 就从现在开始
知而好学,然后能才
巧用语音与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乐学英语单词
担心等
声音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