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古代边塞诗的丰富内涵

2016-09-22赵敏莉屈娜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古代边塞诗

赵敏莉?屈娜

【摘 要】 本文认为,古代边塞诗的丰富内涵体现在:表达从军边塞、立功报国的热情,体现战天斗地、驱除胡虏的豪情,展示雄奇壮阔、纵横沙场的旷情。深入挖掘古代边塞诗的丰富内涵,欣赏它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美感,有助于培养我们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和美学积淀,为我们的成长成才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 古代;边塞诗;丰富内涵

边塞诗是古代边塞生活的一面镜子,是对边塞生活的生动记录,其思想内涵极其丰富:有的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有的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有的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等等。

一、表达从军边塞、立功报国的热情

边塞在边塞诗人眼里充满了魅力。他们向往边塞、赞美边塞,大部分诗人都有过游历边塞或长居边塞的生活经历。尤其在唐朝,国力鼎盛,对外战争频繁,间接推动边塞诗创作达到了顶峰。那时候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对自己充满了高度的自信,大都胸怀凌云壮志,想依托边塞建功立业,青史留名。诗人高适在年轻时就写下了“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高适《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向往边塞,建功边塞的豪情壮志。孟浩然的“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送陈七赴西军》)、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都是热心的知识分子发出的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铿锵誓言。其积极、昂扬、向上的情感一直是边塞诗的主基调。即使面对死亡,诗人们也能满怀豪情,洒脱不羁。如王翰在《凉州词》中大呼“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人眼里完全没有对死亡的恐惧,立功边塞,战死沙场对诗人而言是死得其所,无上光荣的事情,正因此,他才能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洒脱与旷达。唐王朝强大的边防和不断的开疆拓土使边塞成为了人人关注的热点区域,从军入幕和漫游边塞成为一种风尚,特别是那些出身贫寒和科考失利的文人更将入幕作为自己进入官场的捷径。一时间,奔赴边塞建功立业成为一股热潮。如王维在《少年行》中道出“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杨炯在《从军行》中高呼“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高适在《塞下曲》中表明“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受此风气影响,唐代许多著名诗人都不惜万里跋涉奔赴边关,深入边塞,或为幕僚,或为将军,在边塞书写着一幕幕辉煌的人生画卷。

二、体现战天斗地,驱除胡虏的豪情

边塞地处不毛之地,人烟稀少,自然环境相当恶劣,但丝毫不影响边塞将士们杀敌豪情。边塞诗中有许多描写边地自然环境恶劣的诗句,最著名的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几句描写下大雪时的情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短短四句,却将整个边地的奇寒和军旅生活的艰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边塞,很少有风平浪静的时候,不是在战场厮杀就是在备战,作为长期身处此环境中的将士,他们在面临着种种考验和压力的情况下还必须保持英勇善战的军人本色。高适在《燕歌行》中这样写到:“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战事紧急压得人喘不过气,战场上与敌人相逢,有的只有仇恨,杀敌不惜身,哪里还想得到自己的功名利禄。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他的《塞下曲六首(其二)》中也吟诵出了充满豪情的诗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诗作前四句极写边寒的艰苦:五月的内地早已春暖花开,而这里依然飞雪漫天,寒气逼人,无柳可折、无花可看。五六句聚焦天亮随金鼓而战、入夜抱玉鞍而眠两个典型细节,反映将士们紧张艰苦的边塞生活和常备不懈的战斗精神。最后两句以慷慨雄壮、坚定有力的语气,表达苦战到底的坚强决心。七绝圣手王昌龄《从军行(其四)》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两句,被后人吟诵了数万遍,表达了出征已久的将士们身经百战,金甲虽磨穿,但斗志丝毫不减,杀敌灭寇的决心永不变。

三、展示雄奇壮阔,纵横沙场的旷情

好男儿志在四方。边塞对所有向往他的文人士子而言,是一片神奇瑰丽的世界,那里承载他们的希望,那里收获他们的未来。在他们眼里,飞沙走石就是美不胜收,冰天雪地自有它的妖娆妩媚。他们沉醉于这样的大美之境,用心灵感受,用才情描摹,不吝笔墨的大书特书边地的雄奇、壮美,描绘边地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俗,奉献给我们一幅幅壮美的异域风景画。从地理区域上看,边塞多在塞外漠北、雁门玉关,就自然景观而言,表现出的是黄沙黄河、雪山冰川,谈到异域风物,尽是羌笛胡笳,羊群战马。大家耳熟能详的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是那样唯美的一个画面,以至于后来人再也找不出可以替换的字来形容这种美,这可谓世间之大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自然清新之景,让人顿时感到春意盎然,神清气爽。冷风割脸,大雪狂奔,面对风雪交加的情景,岑参却能生出这般超凡脱俗的美丽想象,不可不谓之世间之奇美。边地的“奇”在诗人笔下是变化多端的,岑参《火山云歌送别》中“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将西域之绝美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出来。寓“奇”于平常景物中、悲中见壮,情景交融。这些边地奇异壮丽的风光是诗人阔大襟怀的体现,壮志豪情的挥洒,生命深度和宽度的延伸,融入了他们独到的生命感悟和审美情趣。

以上我们从三个方面解读了古代边塞诗的丰富内涵,从中我们领略到了边关将士的忠贞心、英雄气、爱国情,也感受到了边塞诗特有的艺术魅力。边塞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令人惊叹,边塞将士的忠贞果敢令人敬佩,边塞诗道不完的故事和诉不尽的情感将会感染着一批又一批对它充满好奇的读者。

【参考文献】

[1] 总政治部宣传部.中国历代军旅诗词选编[M].解放军出版社,2013(4).

[2] 刘建东.大漠长河中的男儿情怀-边塞诗的情感赏析[J].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2015(2)35-38.

[3]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古代边塞诗
“文章四友”边塞诗浅析
“新边塞诗派”的崛起
群文阅读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边塞诗的魅力”教学为例
河西走廊断想
文化翻译观视角下边塞诗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游牧文化影响下的盛唐边塞诗之诗质
浅谈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山水画色彩研究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日本古代的贡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