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2016-09-22曹卫乐俞鹤松周俊沈建明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肝性死因酒精性

曹卫乐,俞鹤松,周俊,沈建明

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曹卫乐,俞鹤松,周俊,沈建明

目的对比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预后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6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炎肝硬化597例,酒精性肝硬化172例,混合性肝硬化99例。比较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程、肝功能分级、死因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肝硬化患者中肝炎肝硬化患者比例最高,为68.78%;肝炎性肝硬化患者平均年龄要明显大于酒精性肝硬化和混合性肝硬化(均<0.05);3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比例均要显著高于女性(均<0.05);肝炎肝硬化与混合性肝硬化患者的脾大发生率要明显高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0.01);3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为上消化道出血;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直接死因比例最高的为肝性脑病,混合性肝硬化直接死因比例最高的为原发性肝癌。结论不同病因肝硬化间临床特征差异主要体现在并发症与直接死因上,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的主要死因为肝性脑病,临床上应注重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同时加强对肠道感染的预防。

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临床特征

肝硬化的病因种类较多,其中以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性肝硬化最为常见[1]。肝硬化的治疗十分困难,目前仅有肝移植是治疗肝硬化最为有效的方法,肝硬化的早期发现可延缓疾病进展,因而肝硬化早期防治至关重要[2]。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余姚市第四人民医院于2005年7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868名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预后及并发症情况,以期为不同病因肝硬化的针对性防治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肝硬化患者 868例,其中肝炎肝硬化597例,酒精性肝硬化172例,混合性肝硬化99例。本次病例资料采集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所有患者入院前均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诊断标准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3]为:患者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史,HBV(乙型肝炎病毒)及HCV(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检测阳性或DNA检测阳性,患者有门静脉高压及肝功能减退等临床表现,除外饮酒及其他病因引起的肝硬化,影像学检查提示肝硬化改变;酒精性肝硬化的诊断标准[4]为:患者有长期、大量饮酒史,每天的酒精摄入量超过40 g,持续时间超过5年;有门静脉高压及肝功能减退等临床表现;患者无肝炎病史,肝炎标志物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除外血吸虫性肝硬化、肝吸虫性肝硬化、胆汁行肝硬化以及其他病因引起的肝硬化,影像学检查提示肝硬化改变;混合性肝硬化的诊断标准为:患者同时存在有上述两种病因;有门静脉高压及肝功能减退等临床表现;除外血吸虫性肝硬化、营养不良性肝硬化、药物及毒物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循环障碍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梅毒性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及隐源性肝硬化。

1.3研究方法收集并记录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疼痛、肝病面容、腹胀、黄疸、齿龈出血、双下肢水肿、肝掌、蜘蛛痣、鼻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脾大等。根据患者的血清胆红素、白蛋白、腹水、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情况评估患者肝功能情况,同时参考3组患者的彩超、胃镜、核磁共振、CT以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3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主要包括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及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同时根据随访结果统计3组患者的直接死因。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肝炎肝硬化患者597例(68.78%),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72例(19.82%),混合性肝硬化患者99例(11.41%)。3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肝炎性肝硬化患者平均年龄要明显大于酒精性肝硬化和混合性肝硬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3组男性患者比例均要显著高于女性(2=5.02、112.84、64.57,均<0.01),其中肝炎肝硬化的男女比例为1.25∶1,酒精性肝硬化的男女比例为33.4∶1,混合性肝硬化的男女比例为32∶1;且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与混合性肝硬化患者的男女比例要显著高于肝炎性肝硬化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00.85、61.34,均<0.01),见表1。

2.23组临床表现情况3组患者的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疼痛、腹胀、黄疸、齿龈出血、双下肢水肿、肝掌、鼻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肝功能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3.72,均>0.05),肝炎肝硬化与混合性肝硬化患者的脾大发生率要明显高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2= 41.54、17.17,均<0.01),肝炎肝硬化与混合性肝硬化患者的脾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37,>0.05);混合性肝硬化患者的蜘蛛痣发生率要明显高于肝炎肝硬化患者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2=13.23,<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蜘蛛痣发生率要明显高于肝炎肝硬化患者(2=5.01,<0.05);肝病面容方面,肝炎肝硬化患者与混合性肝硬化患者以面色晦暗为主,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以面部毛细血管扩张为主。见表2。

2.33组并发症比较3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为上消化道出血,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56,>0.05);3组患者的肝肾综合症与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87、0.24,均>0.05);肝炎肝硬化组与混合性肝硬化组的原发性肝癌发生率要明显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7.47、6.27,均<0.05);酒精性肝硬化组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要显著高于肝炎肝硬化组与混合性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2.11、4.00,均<0.05),见表3。

2.43组患直接死因肝炎肝硬化组患者死亡97例,酒精性肝硬化组死亡23例,混合性肝硬化死亡8例;3组直接死因主要包括上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肝癌、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4个方面;其中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直接死因比例最高的为肝性脑病,混合性肝硬化直接死因比例最高的为原发性肝癌;3组直接死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83,>0.05)。其中,上消化道出血成为直接死因的患者,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60,>0.05);原发性肝癌成为直接死因的患者,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30,>0.05);肝性脑病成为直接死因的患者,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82,>0.05);肝肾综合征成为直接死因的患者,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7,>0.05)。见表4。

表1 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表2 3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例(%)

表3 3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例(%)

表4 3组患者的直接死因例(%)

3 讨论

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都以门静脉高压与肝功能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但临床表现以及并发症情况不尽相同[5]。通过比较两种肝硬化临床特征上的差异,有助于临床中给予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本文结果显示68.78%的肝硬化类型为肝炎肝硬化,而其中以乙型肝炎肝硬化比例最高,约占肝炎肝硬化总数的61.64%,之后依次为丙型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合并丁型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合并丙型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中基因型 C与基因型F引起原发性肝癌的风险较高[6]。因而在针对肝炎肝硬化的诊治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肝炎病毒,做到最大限度地抑制并清除病毒,延缓向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的进展[7]。本文结果显示约19.82%的肝硬化类型为酒精性肝硬化,其中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高达33.4∶1。这与我国饮酒人群以男性为主体密切相关。同时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平均年龄要明显低于肝炎肝硬化(<0.05),但对于酒精性肝硬化和年龄是否存在相关性,因证据不足,本文暂不阐述。混合性肝硬化的年龄分布与性别比例接近于酒精性肝硬化,这可能由于在肝炎与酒精双因素影响下,酒精因素起到主导地位[8]。

本文结果还显示3组患者在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疼痛、腹胀、黄疸、齿龈出血、双下肢水肿、肝掌、鼻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肝功能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而在脾脏肿大、蜘蛛痣以及肝病面容上 3组患者表现不尽相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脾脏肿大发生率最低,而肝炎肝硬化患者脾脏肿大发生率较高。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人为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引起门静脉高压,可致脾脏血流受阻,引起脾脏水肿、淤血及炎症反应[9],但肝炎肝硬化患者脾脏肿大发生率高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其中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有研究指出,酒精性肝硬化血液三系降低患者做脾脏切除术后血小板升高明显,相反肝炎肝硬化患者反应不明显,这可为肝硬化致三系降低患者选择脾脏切除提供依据[10]。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病面容以面色晦暗为主,酒精性肝硬化的肝病面容以面部毛细血管扩张为主,且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蜘蛛痣的出现比例要高于肝炎肝硬化患者,这与酒精抑制肝芳香化酶活性、促进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密切相关,对病因推断有着一定指导意义。

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混合性肝硬化中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8.69%、41.86%及48.48%,是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这说明混合性肝硬化中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要高于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因而在处理这类患者时要注意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提早发现、提早预防。混合性肝硬化中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要高于肝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这是由于肝炎病毒与酒精在损害肝脏上具有协同作用,在临床过程中要重视这个问题,要在积极叮嘱患者禁酒的同时进行抗病毒的治疗[11]。研究表明,酒精性肝硬化的患者小肠内细菌生长迅速,而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与肠道功能异常及细菌过度生长密切相关[12]。同时已有临床证据表明,酒精是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之一,因而临床中要注重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调节[13]。同时肝性脑病也是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中比例最高的直接死因,所以对于肝硬化晚期的患者应积极处理电解质紊乱、便秘、出血与感染,降低肝性脑病发生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不同病因肝硬化间临床特征差异主要体现在并发症与直接死因上,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的主要死因为肝性脑病,临床上应注重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同时加强对肠道感染的预防。

[1]郑盛,刘海,殷芳,等.肝硬化患者768例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 2011,13(1):20-23.

[2]吴佳羽,尹华发.肝脏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2011,31 (3):111-113.

[3]王世鑫.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J].中国临床医生,2000,28(10):25-26.

[4]张书娥.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0): 953.

[5]魏倪,杨栋,杨方,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组织学特点与临床特征的关系[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7,15(5):330-333.

[6]Chu C M,Liaw Y F.Genotype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of reactivation of hepatitis B and progression to cirrhosis than genotype B: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hepatitis B e antigen-positive patients with normal aminotransferase levels at baseline[J].Journal of hepatology,2005,43(3):411-417.

[7]Kim KA.Current status of liver diseases in Korea:toxic and alcoholic liver diseases[J].The Korean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09,15(Suppl 6):S29-S33.

[8]Mueller S,Millonig G,Seitz HK.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nd hepatitis C:a frequently underestimated combination[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WJG, 2009,15(28):3462-3471.

[9] 高永艳,李春伶,姚秀萍,等.微波消融脾脏的前期研究-肝硬化脾大中脾动脉的血流分布特点[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 24(7):627-630.

[10]金国花,朴云峰,陈兆杰.乙型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的比较[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7,23 (2):102-104.

[11]Plumlee C R,Lazaro C A,Fausto N,et al. Effect of ethanol on innate antiviral pathways and HCV replication in human liver cells[J].Virologyjournal,2005,2(1):89-92.

[12]储建坤,茹秀丽,杨涛,等.乳果糖联合培菲康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1,10(4):270-272.

[13]张文瑾,范振平.肝硬化患者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防治[J].中国临床医学, 2012,18(5):569-570.

10.3969/j.issn.1671-0800.2016.05.017

R575.2

A

1671-0800(2016)05-0594-04

2015-04-12

(本文编辑:姜晓庆)

315470浙江省余姚,余姚市第四人民医院

曹卫乐,Email:yycaoweile@163.com

猜你喜欢

肝性死因酒精性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居民死亡现况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死因
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肝性脑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临床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疗体会
标准·方案·指南
——2014肝性脑病临床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