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供给侧改革破解去产能难题
——煤炭行业两会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共谋发展新路

2016-09-22

中国煤炭工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煤炭企业煤炭煤矿

聚焦供给侧改革破解去产能难题
——煤炭行业两会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共谋发展新路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为煤炭企业实现脱困发展规划了路线图。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两会期间,来自煤炭行业的代表、委员,结合行业实际,就如何破解去产能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一步深化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策略。本刊综合公开报道资料,特编发部分代表性议案提案和观点,以期推进去产能工作的落实,促进煤炭行业脱困转型,走上新的发展之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梁嘉琨:

推进煤电一体化和企业兼并重组

煤电一体化发展是深入推进煤炭供应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要求,是煤炭、电力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发展煤电一体化不仅有利于实现煤炭上下游产业互利共赢、协调发展,也有利于提高煤炭就地转化率,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电力行业也露出了过剩的苗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发展煤电一体化:

加快大型坑口电厂和煤矸石电厂建设。充分借鉴同煤集团、淮南集团等大型煤炭企业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实现输煤向输电的转变,推动发电与煤炭深加工项目的深度耦合、煤炭及共伴生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带动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电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各类煤炭企业、电力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独立办电、独立办矿等多种形式,利用好资源和资本的优势,加强与发电企业的联合和重组,实现转型发展。可以鼓励煤炭与电力签订中长期订货合同,建立长期稳定、互利互惠的煤电合作关系,实现煤炭直接供应,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近年来,在国家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取得了积极进展。2015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减少到1.08万处,建成了9家亿吨级煤炭企业,煤炭行业企业参股、控股电厂装机总规模达到1.5亿千瓦,煤炭开发秩序进一步规范,煤炭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全国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企业进行兼并重组,要围绕“效益提升、质量提高、结构优化、活力增强”的原则,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方式,消除企业兼并重组的体制机制障碍。

煤炭企业资产重组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坚持市场化的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好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作用,综合考虑资产重组后企业的发展前景,坚持市场化运作,自主决策、自愿结合,真正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二是要有利于促进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摒弃传统的单纯追求“大而全”“摊大饼”为目标的发展模式,做到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新动力,增强协同效应,提升煤炭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三是要加强资产重组的风险管控。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厘清企业债权债务关系,提出科学合理的资产重组方案,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健全内控制度,建立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和控制,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整体实力,有效防范风险的发生。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卜昌森: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发挥利用好市场倒逼机制

在过去十年煤炭黄金期里,行业发展不理智,企业决策者头脑发热,一味追求粗放式发展,重视规模、轻视质量,大批资金进入了煤炭行业。“十二五”期间,国家规划煤炭产能38亿吨,但不少煤炭企业“十二五”期间的规划都是翻一番。通过公开资料统计发现,仅业内11个大型煤企规划的产能便超过50亿吨。一边是淘汰落后产能,另一边是大量项目上马。最终减了“芝麻”,增了“西瓜”,产能越来越大,过剩越来越严重。

危机中总是蕴含希望。只有资源枯竭企业、落后产能、劣质煤产能有序退出,大型煤炭企业对中小型煤矿进行兼并重组,壮大一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才能进一步提高办矿标准,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供给侧改革是煤炭行业的唯一出路,现在阵痛是为了更健康地发展。蹲下去是为了跳得更高。

去产能政府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比如山西目前有788座整合矿井,其中,已投产301座、联合试运转64座,其他的还未建成。如果去产能,煤炭企业就会遭受巨大损失,至少当初用于整合其他煤矿的投资就无法收回。更为棘手的是,很多矿井股权多元,让其去产能而不给合理经济补偿,推动起来会有困难。

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对具备资源优势和改造提升条件的煤矿企业,鼓励其通过市场机制参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对部分资源储量大、安全保障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现代化煤矿,应允许通过置换核增产能,充分发掘潜力。

●全国政协委员,开滦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文学:

产能退出应分类施策,对煤炭企业加大政策扶植力度

国务院从2013年开始推进煤炭行业扭亏脱困工作,但是政策力度不够大,建议国家对煤炭企业加大政策扶植力度,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加快解决化解过剩产能、分离移交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正税清费等关键问题,帮助煤炭企业减轻负担,轻装上阵,尽快走出困境。

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关闭退出煤矿种类多、情况复杂,国家应区别对待、分类施策,实施差别化政策。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0]11号文件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变化和存在问题完善相关政策,对以下三类矿井利用国家政策、资金实施政策性破产退出,由国家给予破产关闭资金支持。一是上个世纪计划经济时期建成的、没有实施过政策性破产的国有老煤矿;二是上一轮政策性破产重组后又因资源枯竭而严重亏损的僵尸企业;三是由国有企业整合重组的地方小煤矿。此外,符合关闭破产条件的个体地方小煤矿要严格按照《破产法》规定依法依规关闭退出。积极稳妥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煤炭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对中小型煤矿实施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培育一批大型煤炭集团,打造优势企业,增强竞争力。

建立煤矿关闭退出的长效机制。一是设立煤矿关闭退出专项资金。中央财政在国有资本收益或采矿权价款上缴中设立关闭退出国有煤矿专项资金,地方财政利用煤炭资源税收、采矿权价款收取和国家煤矿下放到地方后保留的亏损补贴设立关闭退出国有煤矿专项资金。二是支持发展替代产业。采取减量置换方式优先核准其新建煤矿和改扩建煤矿,优先核准热电联供电站以及煤炭加工转化及非煤项目,在项目审核、土地利用、贷款融资、技术开发等方面给予支持,调整结构,实现转型发展。

加快国有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问题,国家相关部委多次到煤炭企业调研,分离移交企业办社会职能所需费用也纳入了2015年国家财政预算,但是推进速度不快,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当前煤炭企业经营十分困难的形势下,企业办社会包袱愈加沉重。建议国家在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中,同步解决国有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中列出专项资金,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切实减轻煤炭企业的税费负担。煤炭企业持续三年多经营困难,亏损加大,负债增多,负债压力在我国基础行业中居前。且税费负担沉重,煤炭产品综合税负在23%以上,是全国工业行业平均税负水平的2~3倍。特别是2012年后,在煤炭价格大幅度下降,企业陷入困境情况下,税费负担比例不降反增,企业负担进一步加重。建议国家加快税收改革的步伐,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煤炭企业税费负担。

●全国人大代表、同煤集团董事长张有喜:

抓住机遇推动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

煤企如何在这次去产能过程中较好地完成转型升级,推动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应从四个方面下功夫。

突出高端化,加快传统动能改造升级。从源头彻底变革供给结构,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的中高端供给,重塑传统动能新优势、新活力。产业瞄准升级版、产品突出高端化。煤炭向千万吨安全高效矿井升级;电力向大容量、高参数、超低排放机组升级;煤电再进一步深度转化为煤化工、铝业等。要创新思维,研究提炼和利用煤炭伴生物等稀有金属,实现煤炭的深加工和清洁利用,使煤炭伴生物由中端产业链向高端产业链的再延伸,率先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

降本增效是增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目前,煤炭企业要将“市场倒逼”“企业挖潜”结合起来,降成本、利竞争,市场化淘汰一批高成本、低效益的“僵尸”企业,要适应市场化发展和社会功能调节,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创新驱动,释放新兴动能倍增效应。做好非煤这篇大文章,才能保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和去产能的效果落地不反弹,有效妥善安置、分流和转岗职工。煤炭企业应超越煤,培育发展新动能,摆脱对传统高碳产业的依赖,抢占产业制高点。近几年,煤炭历史性下跌,同煤平稳运行的核心支撑就是煤电一体化的有效融合和“实体+金融”这“一实一虚”的深度互补。

优胜劣汰,坚决完成去产能的目标任务。在国家去产能“一盘棋”的总体部署下,煤炭企业应积极主动淘汰、主动引导产能退出,做到退中有进,在竞争中求生存,顺利退出资源枯竭矿,稳妥实现人员的转产分流。

煤炭企业正在面临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寒冬”考验,在化解过剩产能的政策和实施细则方面有三点建议。一是建议出台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施细则及配套政策,要借鉴2000年煤矿关闭破产的政策。因为破产矿的企业、人还在、参照物还在,所以政策要考虑连续性。二是建议煤电一体化的导向应该明确,核心是支持坑口电厂建设。坑口电厂减少物流成本,减少火车运输、煤尘飞扬的污染。如,同煤塔山电厂,2014年盈利4.6亿元,2015年盈利4.3亿元,每年就地消化煤炭365万吨。如果把这个电厂建在广州,每年就得增加运输成本8亿元。三是建议国家建立去产能合理引导机制、长效机制,政府、企业、个人合力推动去产能政策的落地见效。国有老煤矿历史上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因煤而城”,这次化解过剩产能,关了矿,但不等于关了城,城还在,人还在,几代人的生活区域还在。因此,去产能的关键还是要妥善解决好职工安置问题,几代人生存和生活问题。这一点应引起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党委书记华炜:

科学推进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煤炭产业是我国基础产业,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发展。在我国,以煤为基础的能源供给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改变,煤炭产业“伤不起”。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挽救。否则,产业困境有演变为产业危机的风险,将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鉴于我国国情和煤炭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推进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处理好十大关系。首先是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当务之急是要想方设法稳住煤炭价格,使长期处于隆冬季的煤炭产业能得到喘息机会。二是要处理好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建议政府像实施成品油保护价那样实施电煤最低保护价。三是要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推进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创造增加有效需求的市场环境,推动煤炭供求趋向平衡。四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出台有关政策,对市场进行必要的行政性干预,使煤炭市场价格回归理性。五是要处理好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对于正在形成的先进产能要理性对待,尊重市场和企业的选择。六是要处理好先进与落后的关系。在淘汰落后产能时,要认真区分绝对落后和相对落后,充分考虑区域能源供给水平和资源有效配置情况。七是要处理好取与予的关系。政府实施规范可行的以减量化为特征的税收政策;发挥好“黄金十年”期设立的价格调节基金的作用;设立旨在于煤炭产业脱困的发展基金。八是要处理好降成本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要避免降成本等措施突破煤矿安全生产的红线。九是要处理好化解产能过剩与能源安全的关系。保证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基本需求,要着眼于更长远的发展,充分考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能源安全问题。十是要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一切要以产业的长期发展而不是短期的改革措施的落实为评判标准,要在改革和发展中化解产业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梁铁山:

去产能不是抛弃而是提升延伸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化解煤炭产能的必然选择。作为煤炭企业,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敢于跳出依赖煤炭资源的传统思维,借势而上向产业链高端进军,谋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煤炭企业而言,跳出不是抛弃,而是要“提升一批、退出一批”,集中资金、装备、人才、技术等资源扶持优势矿井,关停资源枯竭、安全无保证、经济效益差的衰老矿井,做稳做精煤炭产业,同时适度延伸产业链或发展非煤产业。

煤炭企业的安全高效水平与其他行业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战略性新兴项目规模小,传统产业比重大,多数产品处于中低端水平,转型发展结构调整任务十分繁重。跳出煤炭谋发展,特别要从供给侧发力,做到有进有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出以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为主导的优势产业,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生动力;同时设立创业基金,走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的道路,通过新项目建设和大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妥善安置煤矿转岗职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煤企克难攻坚、破冰突围的关键所在。在新一轮的产业战略转型过程中,谁能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抢占先机,超越煤炭,坚持产品高端化、产业集中化、资源集约化,抢占高端市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谁就能打赢一场转型升级的攻坚战,实现企业新的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潞安集团董事长李晋平:

去产能不是简单做减法,需要从创新端发力

去产能是行业脱困的最有效举措,但去产能不是简单做减法,而是需要从创新端发力,依靠创新驱动,形成新的动能,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企业在此过程中大有作为。最近,潞安集团的一项核心产品,把煤气化之后合成,生产出高端高熔点费托蜡,市场巨大。在此之前,世界上主要有南非萨索尔公司和荷兰皇家壳牌两家企业生产这一产品,国内全部依靠进口。创新驱动关键是平台,利用公司的五大平台,潞安集团已将一块煤分解成180多种产品。这些产品将肩负起端住潞安煤矿职工家属30万人饭碗的问题。

创新驱动需要创新考核。山西潞安集团将干部年薪同创新工作、创新业绩挂钩,构建常态化的考核机制,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建议在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中进一步加大科技贡献率、成果转化率、高新产业增幅等创新性指标的权重,把创新作为各级干部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核心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建议完善驱动创新的激励机制,尽快破除体制障碍,鼓励和支持核心管理人员持股,让这些核心人才在社会上有尊严、工作有激情、物质上有实惠,能够潜下心来,心无旁骛钻研技术。

●全国人大代表、淮北矿业集团董事长王明胜:

去产能须下好行业一盘棋;建议煤炭企业职工提前5年退休

煤炭行业去产能须下好三个一盘棋,用好三个机制,同时发挥好三个杠杆的作用。

下好三个一盘棋。一是全国一盘棋。由于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是一个全局性问题,指望地方政府主动关闭企业、压缩产能,可能性不大,效果也不会好。所以,必须站在全国和全局的高度,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二是行业一盘棋。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方面是同一行业内部如何做好去产能工作,另一方面是不同行业之间如何协调推进。就同一行业而言,既要压缩规模和总量,更要提高效率与质量,把全行业真正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压缩掉,把对市场产生不利冲击和影响的产能压缩掉。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去产能决不能依靠某个行业单兵出击,而必须要实现各个行业协调联动。三是政策一盘棋。过去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的去产能没有产生效果,根本原因就在于政策的不协调、不同步、不衔接,没有做到全局、全国一盘棋。

用好三个机制。去产能不能只喊口号、下指标,还要有切实管用的机制,即市场引导机制、政府推动机制和企业内生机制。当前,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深层次原因是市场化改革没有到位,导致企业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律来投资决策、组织生产,造成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行政手段虽见效快,但追求的是效果,而非效率。要通过优胜劣汰逐步化解产能过剩。

发挥好三个杠杆作用。去产能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发挥好金融、财政、制度三个杠杆作用,以有效的制度供给来保障目标实现。要建立中央与地方激励相容的政策体系,管好用好化解产能过剩专项资金,帮助地方政府解决因此而带来的失业问题和税收问题,形成足够有效的正向激励。

此外,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的帮扶措施,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简政放权,同时降低企业物流、融资和税费成本以及企业社保费率,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随着部分煤矿的减产甚至停产,煤矿职工减员分流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国有老煤炭企业普遍人员多、负担重,一些效率低下的老矿不得不关闭,大量煤矿工人不可避免失去岗位。呼吁尽快出台配套政策,比照煤炭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办法出台相关政策,放宽职工退休年龄条件,即一般职工提前5年退休,特殊工种提前10年退休。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冯跃:

去产能须有三个方面问题解决方案细则

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最关心三个方面的问题解决方案细则:

首先是职工安置方面问题。由于很多煤矿是封闭的社区,究竟能不能采取过去淘汰落后产能提前退休的政策。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安置职工需要给予经济补偿解除劳动合同,同时需要政府在再就业方面提供指导和服务。

其次是煤矿办社会职能移交问题。1998年企业办社会改革中,由于没有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操作政策,办社会的问题企业一直 “背着”,没得到很好解决,希望这次在退出落后产能中,企业办社会职能能够比较圆满地剥离和移交出去。

第三是解决债务问题。2012年之前,由于能源紧缺,重庆出现拉闸限电情况。基于此,集团投资了一些小煤矿,现在这些煤矿刚好建成就将面临退出,企业在这块债务很重。这方面也希望国家通过债转股等方式解决。

这三方面问题解决好,煤炭企业有信心用两到三年的时间,争取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姜耀东:

鼓励煤企多种渠道主动压减产能

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有些人认为煤炭企业应当走煤电一体化的道路,也有人认为煤炭企业应当走联合重组的道路。我觉得首先要淘汰落后过剩的产能,至于对煤炭企业来说,是走煤电一体化还是走联合重组的道路,最好让市场机制决定。

煤电一体化是煤炭企业所希望的,但目前我国的火力发电厂已经不少,相当一部分发电厂开工不足。以山西为例,去年煤炭价格雪崩式下滑后,山西希望通过煤电联营来拯救煤炭企业,但山西电力产能也已严重过剩,晋电外送又受制于通道瓶颈。联合重组也有许多困难,比如神华集团的效率较好,黑龙江的龙煤集团困难重重,但你要神华集团和龙煤集团联合重组就似乎不可能。

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压减产能,如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减量化兼并重组,退出部分产能,结合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优势产能“走出去”等。例如,兖矿集团今年在悉尼与知名肉类企业得利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即兖矿澳斯达有限公司,其主营业务就是向中国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澳大利亚食品,包括肉类、奶粉、干果、红酒以及保健品等所有澳洲可以“进口”的食品。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丰城矿务局坪湖洗煤厂副厂长胡淑萍:

政策扶持助力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按照国发〔2016〕7号文件精神,丰城地方小煤矿由于产能小、煤质差、生产方式落后,全部属于落后产能;丰城矿务局8对矿井,有4对因资源日益枯竭,可服务年限仅剩4~5年,属鼓励关闭行列。另外,长期的煤炭开采导致的沉陷、水土流失、土地植被破坏等问题也亟待修复,已经有12%的人口受到沉陷的影响,环境修复的压力也很大。

在应对煤炭资源枯竭的问题上,首先,希望重新启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扶持发展政策。过去国家曾经申报了3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对入选的69个城市给予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建议国家重新启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申报,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像丰城市这样的煤炭主产区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升级,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其次,适当退还关闭煤炭企业已缴纳的采矿权价款。煤炭企业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均按资源量向国家缴纳了采矿权价款,由于关闭不再生产,部分取得许可的资源并没有开采利用,可根据剩余资源量适当返还地方,用于处理支付工资、安置工人等关闭矿井造成的遗留问题。

第三,加大对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范围和力度。国家发改委去年启动申报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可能是名额较少,据了解,江西没有一个地方申报成功。希望国家加大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力度,增加项目指标,缓解地方治理环境的资金压力。

●全国人大代表、陕煤化集团铜川矿业下石节煤矿工会主席徐群贤:

关矿时要考虑工亡遗属安置,去产能应拓宽职工安置渠道

煤矿工人的苦辣辛酸一直被国家和社会所关注,以陕西煤化工集团为例,截至2015年底,工伤工亡17364人(包括职业病4487人,工亡人员5125),因公死亡抚恤金对象6512人;全集团现有困难户约2.16万户。

近年来,虽然国家相继颁布实施了《工伤保险条例》《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与目前物价水平上涨相比,工亡遗属生活水平相对降低。建议在煤矿关闭退出时,要重点考虑工亡遗属的安置及医疗保障问题,并建立工亡遗属补贴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有效缓解物价上涨对工亡家庭生活的影响,使他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发展有所提高。

在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企业过剩产能的转化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应注重拓宽安置渠道,增设公益性岗位,帮助分流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员,鼓励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加强对待岗职工的技能培训和鼓励职工参加初、中、高级专科职业教育、评定职级,为职工二次就业、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公司杜儿坪矿三采区掘进队一队副队长董林:

转岗分流要对职工做好引导和培训

现在行业亏损,要挺过寒冬,必须要去产能。去产能对企业有利有弊。弊,企业自身要去产能,对职工会有一定的影响。利,去产能关停一些煤矿后,对发展前景较好的煤矿是一件好事。

去产能后的职工安置问题非常重要。比如我所在的生产一线,人员以“80后”为主。煤炭“黄金十年”时,企业发展快,每年都招合同工,现在企业经营困难不再招工,所以这批“80后”成了现在生产的主力军,也逐步转换身份变成了正式工。目前不少年轻矿工想要寻求转型,但对出路有很大顾虑,缺少资金、缺少平台,长期井下工作技能单一。去产能,政府要在政策上进行引导,转岗分流要做好对矿工的引导和培训,让他们有能力去适应新的岗位。企业应根据国家的政策考虑如何跨越,如何发展,如何渡过难关。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靖远煤业集团红会四矿选运队助理工程师吕惠嫱:

去产能要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

在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煤炭价格上不去,甘肃靖远煤业集团实现了产销平衡。单位不亏损,实现微利已经很难了。建议去产能要区别对待,对发展势头好、生产成本较低、机械化程度高、安全管理水平高的煤矿不应进行产能压缩,对于其他经济效益差、成本居高不下等落后产能和其他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加快有序退出步伐。

(责任编辑:厉克 庞永厚)

猜你喜欢

煤炭企业煤炭煤矿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试述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与有效实施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煤炭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浅谈新形势下煤炭企业政工干部的休养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