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新闻报道中的元话语对比分析

2016-09-16

关键词:英汉新闻报道语篇

陈 曦

(集美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语言学研究·

中西方新闻报道中的元话语对比分析

陈曦

(集美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元话语是突出作者立场、构建作者与读者关系的重要手段。本文选取英汉政治类和经济类新闻报道共100篇,比较不同语言、不同主题的新闻报道使用元话语的情况。结果发现,尽管新闻报道以客观性为主要原则,但是在语篇中还是出现了数量不少的元话语。此外,英语新闻报道无论内容还是使用的元话语总数均多于汉语新闻报道。从元话语的子类别来看,英汉语篇在多个子类别中存在显著区别,这些区别在不同主题的新闻报道中表现大致相同。

元话语;英汉新闻报道;政治经济报道;对比分析

一、研究背景

自 Harris 于 1959 年提出“元话语”(metadiscourse)概念以来,对其研究经历了从口语到书面语的发展过程。元话语是用于组织话语、表达作者对话语的观点、涉及读者反应的一种方法[1]。基于其功能性和信息性,元话语可以引导读者阅读、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基调,提高读者的参与性。

近年来人们对元话语语言现象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学者们从社会学、功能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和修辞学等不同视角对元话语进行了理论研究。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生写作质量的高低与使用元话语手段的关系[2-3];不同文化背景学生使用元话语手段的跨文化差异[4-6];元话语在不同体裁语篇中的使用,如学术论文[7]、学术书评[8]、学术讲座[9]、小说[10]、商业信函[11]、社论[12]和新闻评论[13]等。

这一课题之所以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主要原因是元话语在语篇中的重要地位,它是突出作者立场、构建作者与读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是文章的筋骨或轮廓架构。把握了元话语,就能掌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于写作和阅读理解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迄今为止,对于元话语的研究特别是元话语在特定语篇中的研究,还有广阔的空间。正如 Hyland[11]指出,在多种体裁、语境下进行描写性实证研究对完善和发展元话语理论模型有重要意义。其中,元话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跨语言、跨文化语篇的元话语比较研究,例如:Valero-Garces[14]比较了西班牙人和美国人写的关于经济学的英语论文,发现美国人使用的元话语多于西班牙人,美国人更注重对读者的导向,西班人更强调命题内容;Mereno[15]曾分别选了36篇关于商业经济的英语论文和西班牙语论文,专门就表因果关系的元话语手段进行比较,发现两种语言在元话语的使用上并无太大区别;熊笛[16]对比分析了英汉元话语功能,但并没有对语料做出必要的界定;穆从军[12],黄勤、熊瑶[13],黄勤、杨璨灿[17]分别比较了汉英社论、新闻评论和新闻特写中元话语使用的异同及其原因,但是所选择的汉英语篇主要局限于中国新闻奖和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或入围文章,没有进一步界定新闻语篇的内容和主题,出现了新闻主题不完全对等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可见,在跨文化和跨语言语篇的元话语比较领域,前人的研究还有许多不完善、不一致的地方。

二、新闻报道

21世纪进入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方方面面的新闻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所谓新闻,指的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必须是真实的事实,同时也是新鲜的报道。新闻就体裁而言,可以分为新闻报道、新闻特写、社论和评论以及广告。除必须遵守特定格式的广告之外,其余体裁形式无不依赖文字的组织和话语的选择等语法手段,来实现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毫无疑问,在作者向读者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元话语的使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借助元话语,一方面作者可以把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不露痕迹地传递给读者,另一方面,读者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新闻语篇所蕴含的信息和组织脉络。在几种新闻体裁形式中,新闻报道即消息,是指以简要的文字来快速报道最时新的信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新闻体裁。消息与新闻特写和新闻评论之间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消息更具客观性和时效性,注重报道的全面与完整,借助较为平实的语言来传递新闻的全景画面,通常不加过分的渲染和作者的观点。但是,不同的国家民族在新闻报道写作习惯和思维方式方面往往存在着差异,导致英汉新闻报道中使用元话语的不同,同时关注不同内容的新闻报道间也有着表述和侧重点的区别。因此,本文以政治报道和经济报道为切入点,重点对比英汉新闻报道在元话语使用方面的情况,旨在更好地了解涉及不同主题的英汉新闻报道如何使用元话语来建立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不同的语言表达习惯是否影响元话语的使用,以及元话语使用情况的异同及其原因。

三、元话语的分类

本研究的分析框架采用 Hyland和Tse[18]的元话语分类模式,即把元话语分为引导式(interactive resources)和互动式(interactional resources)两类。前者引导读者注重话语组织的方式,以达到作者所期望的解读,它涉及作者对读者知识的评估;后者显示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关系,即作者常用一些方法提醒读者领会作者的命题信息,表达作者的态度,体现读者与作者的亲疏关系及读者的参与程度。此二分法恰当地再现了作者所期待的作者—读者关系。其中,引导式的元话语包含过渡、框架、内指、证源和注解标记语5个子类别,互动式则包含模糊、强调、态度、介入和自我提及标记语,见表1。

表1元话语分类与举例

四、语料和研究步骤

本研究主要选取中英文主流报纸的新闻报道作为语料分析的对象,中文报道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福建日报》中选取时间跨度6个月左右的新闻报道共50篇,其中涉及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报道各25篇;英文报道主要来源为《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今日美国》(《USA Today》)、《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与中文报道相同,选择了前后时间间隔6个月左右的政治和经济报道各25篇。中英文政治报道涉及国内政治事务、国家间关系、反恐事件和美国大选等几个方面,其中中文总字数为23 148字,平均每篇报道约925.92字;英文总字数为28 824字,平均每篇报道约为1 152.96字。中英文经济报道涉及国内经济事务、金融问题、就业问题和油价波动等热门话题,中文总字数为18 421字,平均每篇报道约为736.84字;英文总字数为17 661字,平均每篇报道约为706.44字。由于元话语在不同语境下体现不同功能,在选择相应的语篇后,统一使用word软件录入整理归类,然后以人工判断方式对每篇新闻报道逐句分析,并由他人校对,以确保判断正确。按照元话语的分类,将语篇中的一级元话语和二级元话语一一标注,再使用SPSS对元话语进行统计与分析。因不同新闻报道的长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比较不同语篇中元话语的出现频率时,按每1000词(字) 来计算,以确保其可比性。

五、研究结果与讨论

首先,对每篇报道的各类元话语进行标记,结果见表2。

表2英汉政治与经济新闻报道中的元话语使用情况

无论是政治报道还是经济报道,英语语篇所使用的引导式元话语与互动式元话语在比例上大致相当,在政治语篇中的引导式元话语为70.3%,互动式元话语为29.7%;在经济语篇中两种元话语则分别为69.2%和30.8%。但是在汉语语篇当中,互动式元话语在政治报道中所占的比例达到12.8%,在经济报道中所占比例为23.6%。从语篇的类别来看,在政治语篇中,引导式元话语在英文报道中的分布情况为每千字33.5个,汉语报道为每千字11.8个;互动式元话语在英文报道中为每千字14.2个,在汉语报道中为每千字1.7个。在经济语篇中,引导式元话语在英文报道中为每千字34.1个,在汉语报道中为每千字14.9个;互动式元话语在英文报道中为每千字15.2个,在汉语报道中为每千字4.6个。

对每篇政治类和经济类的新闻报道所使用的元话语子类别在每千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统计结果见表3~表6。

表3政治类英汉报道中二级元话语使用情况对比——平均值

表4 政治类英汉报道中二级元话语使用情况对比——对平均值的独立样本T检验

表5 经济类英汉报道中二级元话语使用情况

从元话语子类别的比较可以看出,在政治类新闻报道中,英语语篇与汉语语篇在过渡(Sig.=0.000<0.05)、内指(Sig.=0.005<0.05)、证源(Sig. =0.000<0.05)、注解(Sig.=0.002<0.05)、模糊(Sig.=0.000<0.05)、强调(Sig.=0.021<0.05)和态度(Sig.=0.014<0.05)七个子类别中存在显著差异。具体的区别为:过渡元话语在英语和汉语语篇中分别为每千字16.6919个和2.8852个,内指元话语在英语和汉语语篇中分别为每千字0.0269个和0.7878个,证源元话语在英语和汉语语篇中分别为每千字12.3039个和5.0315个,注解元话语在英语和汉语语篇中分别为每千字0.7843个和0.1240个,模糊元话语在英语和汉语语篇中分别为每千字12.0459个和1.1604个,强调元话语在英语和汉语语篇中分别为每千字1.3103个和0.4530个,态度元话语在英语和汉语语篇中分别为每千字0.7681个和0.0452个。

在经济类语篇中,英语语篇与汉语语篇在过渡(Sig. =0.000<0.05)、证源(Sig. =0.000<0.05)、注解(Sig.=0.004<0.05)、模糊(Sig.=0.000<0.05)和态度(Sig.=0.016<0.05)五个子类别都存在显著区别。英语语篇中的过渡元话语为每千字14.3090个,汉语语篇为每千字3.8138个;英语语篇中的证源元话语为每千字15.1660个,汉语语篇为每千字6.2120个;英语语篇中的注解元话语为每千字1.3895个,汉语语篇为每千字0.1761个;英语语篇中的模糊元话语为每千字12.5558个,汉语语篇为每千字2.7788个;英语语篇中的态度元话语为每千字0.8650个,汉语语篇为每千字0.0000个。

表6 经济类英汉报道中二级元话语使用情况对比——对平均值的独立样本T检验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在政治和经济两类新闻报道中,过渡、证源、注解、模糊和态度五种元话语在英语语篇和汉语语篇的使用情况大体一致,即英语语篇中的元话语明显多于汉语语篇;内指和强调两类元话语仅在英汉政治新闻报道中存在显著区别。

六、原因分析

首先,英汉新闻报道的共同点是引导式元话语均多于互动式元话语。原因在于引导式元话语中的过渡和证源两种子类别是行文中最常见的元话语。过渡标记语利用各类起承转合衔接用词,帮助读者了解语篇中的内在逻辑关系,更好地理解新闻报道。客观性是新闻报道必须遵循的重要准则,而证源标记语可以随时提醒读者消息的来源,既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也证明该报道是真实可信的。从区别来看,过渡和证源标记语在英语中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汉语,存在显著区别。前者说明英语相对中文更需要通过外在的用词来建立语篇之间的逻辑关系,后者说明英语报道更重视借助不同人的观点和声音来印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例1:李克强指出(证源标记语),中土共同修建了世界上最长的天然气管道。希望在经营好现有管线的基础上启动新管线建设,扩大天然气贸易规模。中方还愿同土方开拓经济合作的新领域,增强合作的可持续性。开展油气加工、能源设备制造、农牧产品、通信、高科技、交通运输等方面合作,形成以能源合作为主体,多领域合作齐头并进的新格局。中方也愿与土方加强人文领域交流,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例2:Senate Republicans, meanwhile(过渡标记语), plan to focus on Keystone’s potential to create jobs and(过渡标记语) foster U.S. energy independence, as well as its broad appeal to the general public.

从例1可以看出,除了句首的证源标记语“指出”,整段话没有使用其他的标记语,这样的句子和段落在汉语政治报道中不胜枚举;例2不到30个字之间就出现了过渡标记语meanwhile和and,可见汉语的词句组合更强调意合,而英语语篇更依赖于形式上的用词来引导逻辑关系。

其次,在英语报道中,无论是政治报道还是经济报道,两种元话语的使用情况类似,引导式和互动式元话语之间的比例均为7:3。政治报道中引导式和互动式元话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每千字33.5个和14.2个,经济报道中为每千字34.1个和15.2个,频率仅比前者多了每千字1个。这说明英语新闻报道中使用元话语的状况并不会因为报道内容不同而出现明显变化。在汉语报道中,政治报道中的引导式和互动式元话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每千字11.8个和1.7个,经济报道中则为14.9个和4.6个。这体现了汉语在政治报道和经济报道中的区别。政治新闻用词更为严谨,表述更为理性,语篇间的逻辑关系主要借助句子间的内部关联来建立,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较少,重视消息的传递而非感情的联系,体现了政治上的权威性和确定性;经济报道与读者的日常生活关系较为密切,在遣词造句时较为口语化,出现较多作者与读者互动的表述,让读者有参与其中的感觉。

例3:埃及投资部长阿什拉夫·萨勒曼12月14日表示(证源标记语),埃及政府计划吸引6000亿埃镑(84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其中外国投资目标为150亿美元。不过(过渡标记语),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该目标太高,恐将(模糊标记语)难以实现。据埃及中央银行数据(证源标记语),2011年革命前埃及的外商投资为80亿美元,而(过渡标记语)2013至2014财年这一数字仅为41亿美元。

从例3可看出,在汉语经济类报道中,引导式和互动式标记语都增加了许多,上句出现了两个证源标记语、两个过渡标记语和一个模糊标记语。

此外,在元话语的子类别中,无论是政治类或者经济类语篇,过渡、证源、注解、模糊和态度标记语在英语报道中出现的频率都显著多于汉语报道(sig.<0.05),而框架、介入和自我标记语在两种类型的语篇中没有显著区别。模糊标记语在英语报道中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仅次于之前讨论过的过渡和证源标记语,在政治和经济报道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每千字12.2个和13.4个。然而,模糊标记语在汉语报道中的数量仅居第四,少于证源、过渡和框架标记语,在政治和经济报道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每千字1.0个和3.2个。可见英语报道擅长使用模糊标记语来对事情的发展做出推测,汉语政治报道则更加实事求是,不会妄加推断,而汉语经济报道中由于引用了经济数据,增加了“大约”“左右”等模糊标记语的数量。

例4:The president’s ambivalence regarding arms for Ukraine has separated him from many of (模糊标记语)his traditional Democratic supporters, including some(模糊标记语) who served in his government and now are questioning his priorities. Obama has often seemed(模糊标记语) reluctant to plunge too deeply into a conflict that he doesn’t view as a major threat to the U.S. homeland or the nation’s security.

例5:Some of(模糊标记语) the president’s hesitancy could(模糊标记语) also stem from the high priority he’s placed on reaching an agreement this year with Iran to end its nuclear program.

例6:Although(过渡标记语) some(模糊标记语) of the refined product — mostly(模糊标记语) gasoline and diesel fuel — is consumed domestically, a large portion is exported to Europe and Latin America.

例7:60多个(模糊标记语)国家,总人口约(模糊标记语)44亿,年生产总值21万亿美元,分别接近(模糊标记语)全球的2/3、3/10,这(内指标记语)就是“一带一路”涵盖的重点区域,市场之大、机遇之多,超出想象。

例4和例5出自英语政治报道,例6来自英语经济报道。无论哪种类型的报道,模糊标记语都被大量使用,并非仅限于数字模糊表述,对于整体事件的判断和内容的界定也常常使用模糊标记语,以确保报道的真实性,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此外,用词非常丰富,如many of、some、seem、could、mostly等。例7来自汉语经济报道,其模糊标记语的使用基本上都与数据相关,显然汉语模糊标记语的使用相对局限得多。

注解标记语用于进一步解释概念,英语报道中主要使用namely、such as等词或词组来对上文做出解释;中文报道中的表述较为直接,句子间的结构比较紧密,几乎不需要作者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态度标记语属于互动标记语中的一类,在新闻报道中较少见,由于英语报道的作者有时会根据自己的倾向偏好表达看法,出现了一定比例的态度标记语;而汉语报道遵循的严肃客观性则制约作者使用此类标记语。

例8:Greek leaders also banned transfers of money abroad, meaning(注解标记语) that very little can be imported.

例8提到了希腊的领导人迫于国内经济情况恶化而进行资本管制时,甚至禁止国民汇款到他国去,意味着希腊目前几乎得不到来自他国的资本流入,才出此下策。这里使用meaning对上文的资本管制做出进一步解释。

例9:Customers should(态度标记语) get not only the difference in the deposit amounts, but interest and a refund of any fees they may have faced as a result of the shortfall, including overdraft fees, insufficient fund fees and maintenance fees.

例9是关于美国花旗银行涉嫌私吞客户存款而面临罚款的事件。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客户不仅应当得到他们存款中未能领取的差额,还应该包括利息和由于存款被银行私吞而发生的一系列费用的返还,包括透支费、资金不足费和保管费等。这里的should明确表明了作者的立场是倾向客户一方的。

最后,从元话语的子类别在政治和经济类语篇的分布情况来看,内指和强调两种元话语在英汉政治类语篇中存在显著区别,在经济类语篇则不存在区别。内指标记语主要作用为指示文章其他部分的信息,如英语中的“See Figure,as mentioned above”, 中文中的“如上所示”等。这类标记语在论述型语篇中较为多见。在本次分析的英语政治报道中几乎没有这类标记语出现。英语经济类报道中由于习惯使用图表和图示的方式来佐证某些经济走势,出现了少量内指标记语。而汉语政治报道和经济报道中使用的标记语均为每千字0.6个,多为“这”。此字在汉语报道中经常用来总结上文提及的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导读者把上文和当前的内容相联系。可以说,“这”的使用源于汉语的语言习惯。

例10:我们要从党史中获得启示,坚持问题导向、确定正确方向,这个(内指标记语)方向就是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解决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

例11:尼日尔驻埃及使馆29日凌晨遭到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袭击,造成1名警卫死亡,3人受伤。这(内指标记语)是本月外国驻埃及使领馆遭受的第二次恐怖袭击。

例10和例11是汉语报道中的特有用法,用“这”来指向上文的内容,也有一定的总结作用。

强调标记语的作用为强调作者的确定性,在英语政治报道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为每千字1.1个,在汉语政治报道中出现的频率最低,为每千字0.4个,而在英语和汉语的经济报道中出现的频率则居于两者之间。英语报道尽管以客观为主要特征,但是常常因报纸本身的立场不同,体现出不同的政治倾向,作者有时会使用强调标记语来表明自己的立场。汉语政治报道相对较为客观,作者一般负责传递告诉所发生的事件,较少强调自己的看法。在经济类报道中,这种政治倾向对语篇的影响减少了,因此在英汉经济类报道中,强调标记语并不存在显著区别。结合上文提及的模糊标记语的使用,我们可以发现,英语报道会把模糊标记语和强调标记语结合使用,以便较为委婉地提出作者的看法;而汉语报道中两种标记语都很少使用,可见汉语报道更遵循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态度更加严谨。

例12:Public disgust with Washington gridlock remains high, and(过渡标记语) with the 2016 presidential campaign beginning in earnest, broader voter interest — especially(强调标记语) among independents and Democrats — could (模糊标记语)put recent GOP gains at risk in less than(模糊标记语) two years.

在例12中,作者提到2016年美国大选即将大规模开展,选民会对更多的事情感兴趣,特别是具有无党派和民主党倾向的选民,所关注的事情有可能会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危及共和党目前所获得的胜利果实(即目前共和党所获得的国会控制权)。句子中使用强调标记语especially来明确这些选民并非原本支持共和党的选民,因此才会对共和党造成不好的影响,同时又使用模糊标记语could来委婉提出这种可能性。

七、结语

新闻报道以客观性和时效性为主要特征,作者应该客观地报道新闻的内容,而不能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或个人情绪。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新闻报道中不能使用元话语,相反,元话语的使用可以透露作者的意图立场和写作习惯。本文通过对英汉政治类新闻报道和经济类新闻报道中出现的元话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英语和汉语在新闻报道中使用元话语的区别。无论英语或汉语,新闻报道中的引导式元话语出现的数量大大多于互动式元话语,说明元话语的两个大类中,作者更依赖于使用引导式元话语来表述自己的观点。此外,英语报道中,政治类和经济类报道在使用元话语时具有一致性,即引导式和互动式元话语的使用情况基本一致;而汉语政治类报道使用的元话语明显少于经济类,体现了汉语政治类报道的严谨性和经济类报道的大众化。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结果表明某些元话语的子类别在英汉新闻报道中存在显著区别,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两位为过渡和证源标记语,模糊标记语在英语类报道中较为多见,而在汉语报道中却较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内指和强调标记语,这两个子类别在英汉政治类报道中存在显著区别,而在经济类报道中却没有区别。可见这两种子类别是区分政治报道和经济报道的关键,汉语政治报道多用“这”对上文做出总结,英语政治报道则多用强调标记语与模糊标记语配合,婉转隐晦地表达作者的政治倾向。

元话语在英汉政治和经济类新闻报道中的使用情况表明了汉语写作重意合、英语写作重形合的特征。此外,了解其区别还可以为中国读者读懂甚至写好英语新闻报道提供一定的指导,即充分利用元话语在英语新闻报道中所起到的衔接连贯的作用来理解语篇,同时也能通过某些元话语的使用来了解作者的态度和立场。这是元话语在语篇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徐赳赳.关于元话语的范围和分类[J].当代语言学,2006,45(4):345-353.

[2]NTARAPRAWAT P,STEFFENSEN M S.The use of metadiscourse in good and poor ESL essays[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1995(4):253-272.

[3]徐海铭,龚世莲.元语篇手段的使用与语篇质量相关度的实证研究[J].现代外语,2006,29 (1):54-61.

[4]CRISMORE A,MARKKANEN R,STEFFENSEN M S.Meta-discourse in persuasive writing:a study of texts written by American and finish university students[J].Written communication,1993,10(1):39-71.

[5]ALTERNBERG B,TAPPER M.The use of adverbial connectors in advanced Swedish learners’ written English[C]//GRANGER S.Learners’ English on computer.London: Longman,1998.

[6]曹凤龙,王晓红.中美大学生英语议论文中的元话语比较研究[J].外语学刊,2009(5):97-100.

[7]KIM L C,LIM J Miin-Hwa.Metadiscours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research article introductions[J].Discourse studies,2013(2):129-146.

[8]辛志英,黄国文.元话语的评价赋值功能[J].外语教学,2010,31(6):1-5.

[9]胡春华.微型学术讲座中元话语的关联阐释[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15(4):22- 25.

[10]黄勤,王晓利.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中的元话语“又”及其英译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8(3):96-99.

[11]HYLAND K.Exploring corporate rhetoric: metadiscourse in the CEO’s letter[J]. Journal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1998,35:224-244.

[12]穆从军.中英文报纸社论之元话语标记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4):35 -43.

[13]黄勤,熊瑶.英汉新闻评论中的元话语使用对比分析[J].外语学刊,2012(1):99-103.

[14]VALERO-GARCES C.Contrastive ESP rhetoric: metatext in Spanish-English economics text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1996,15(4):279-294.

[15]MORENO A I.Genre constraints across languages:causal metatext in Spanish and English RA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1997,16(3):161-179.

[16]熊笛.英汉元话语对比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6):101-105.

[17]黄勤,杨璨灿.英汉新闻特写中元话语使用之对比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 22(1):1-5.

[18]HYLAND K,TSE P.Meta-discourse in academic writing:a reappraisal[J].Applied linguistics,2004,25(2):156-177.

(责任编辑:李晓梅)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etadiscours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News Reports

CHEN X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Jimei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21, China)

Metadicourse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signal the stance of a writer and buil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writer and the reader. 100 Chinese and English news reports, relating to politics and economy respectively, are chosen to analyze the usage of metadiscourse in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ontents. The result of the comparative study is that a rather large number of metadiscourses is used in the news reports. In English news reports, the number of metadiscourses is higher than that in Chinese news repo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category of metadiscourse, there are m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news reports, and the differences are similar i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ports.

metadiscourse; English and Chinese news report; politics and economy-related report; comparative analysis

2016-02-16

2014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中西方新闻语篇的元话语对比分析”(JAS14178)

陈曦(1979—),女,福建厦门市人,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语用学。

H030

A

1674-0297(2016)04-0115-09

猜你喜欢

英汉新闻报道语篇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