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的发生规律研究
——基于重庆理工大学某学院SCL-90测量结果及问卷调查

2016-09-16杨长河徐盼龙

广东青年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因子心理

杨长河,徐盼龙

(重庆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庆400054)

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的发生规律研究
——基于重庆理工大学某学院SCL-90测量结果及问卷调查

杨长河,徐盼龙

(重庆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庆400054)

近些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受关注度不断提升。研究发现,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的发生与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即年级规律、因子分表现分布规律和性别规律等。对于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的应对干预,必须以客观规律为支撑,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课教育、校园文化活动、集体归属感培育和异常心理干预,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大学生;异常心理;干预策略

大学生作为我国知识文化水平较高的社会群体,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最健康、最具有活力的群体之一。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多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但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仍维持在10%-30%之间。如本次对重庆理工大学某学院1 836名学生进行的 SCL-90调查结果表明,10.8%的学生有轻微或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早在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就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伴随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压力的加大,大学生面临的生活压力、学习适应、人际关系和就业压力等问题均可能诱发产生异常心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科学分析大学生异常心理发生与发展的规律,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然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在关于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的研究中,异常心理的界定与筛查标准选取是多样的。文章对异常心理与筛查标准等核心概念的界定,是以对研究对象的深入分析为前提的,这也是文章的研究起点。

(一)异常心理

异常心理是在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映,行为表现与环境失去同一性,与心理过程出现不协调性,心理与行为出现多变和异常。在本文中异常心理主要是指SCL-90测评下呈现出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敌对等10种因子表现。

(二)筛查标准

本文对异常心理的筛查工具以SCL-90自评量表为主,以心理咨询师咨询和人物访谈为辅。SCL-90是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量表,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受测者的心理健康情况,其本身又包含多种筛查标准:因子分标准、总分或总均分标准。本文中SCL-90的筛查标准为因子分标准,2.5分≤任一因子分<3分表明心理异常,可能存在轻微心理问题;3分≤任一因子分≤5分说明存在中度及以上心理问题。命题的研究前提是受测对象客观真实测评,测评具有独立性,并有后期对受测对象的抽查验证。

二、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发生与发展规律

本研究以某学院2014级(大一)、2013级(大二)、2012级和2011级参与心理健康测评的学生为样本,共获得1836名学生的SCL-90测评数据(包含2014年3月和2015年3月两次测评)。

(一)从年级分布上看,大一新生的心理异常比例高于其他年级

大一新生刚进入学校,往往存在一定的学业、适应和人际关系问题,出现心理波动的可能性更大。

从表1可以看出,2014级异常心理(2.5≤任一因子分≤5)的比例为9.8%,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并较多地分布在轻微异常心理问题上(2.5≤任一因子分<3),但是在中度以上异常心理问题(3≤任一因子分≤5)比例上,2011级略高于其他年级。大一新生刚刚告别高中时代,面对新鲜又陌生的大学校园,往往存在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交际能力、性格特点和复杂环境等因素使他们在追求安全感、存在感和归属感的过程中感受到艰难和挫败,各种矛盾日积月累,无力及时解决,往往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

表1 各年级学生SCL-90总体测量结果统计(A:任一因子分)

(二)从因子分表现看,强迫症状心理问题的表现最为突出

由表2可以看出,在SCL-90各因子上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其中强迫症状因子的检出率最高,达到5.9%;其次是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检出率达到4.1%;之后是抑郁、焦虑、偏执和敌对,检出率在1.9%左右。强迫症状得分高,表明被试者经常出现无意义的想法、冲动和行为,越是企图摆脱越是感到紧张和痛苦。强迫症状一般分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是指在头脑中反复出现无意义的观念和冲动;强迫行为通常是指个体为了防范某些客观上不大可能发生的事件,而反复出现无意义的刻板行为(如反复检查和反复洗手等)。大学生往往被视为优秀社会群体,加上家长的期望、自己的要求、追求完美的性格特点,易发生强迫症状。有研究表明,强迫症状与追求完美的性格、环境、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密切相关。

表2 SCL-90测量中各因子分结果统计(A:任一因子分、n=1836)

人际关系敏感是指被试者在与人比较或交流时,常常感到不自信和不自在。与高中相比,进入大学之后人际交往面扩大,交往也变的复杂起来,而大学时期恰恰是人格进入成熟期,渴望被接纳、尊重和交际的强烈期,再加上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个人性格等问题,往往导致许多学生出现人际关系敏感的症状。

(三)从性别差异看,女生易出现抑郁、焦虑,男生易出现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偏执

从性别差异上看,男、女生生理心理特征以及传统角色定位的不同,往往决定了心理问题多发区域的不同。而在总的心理问题发生概率上,女生略高于男生。

表3 各年级男、女生SCL-90测评结果统计(A:任一因子分)

由表3可以看出,女生发生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11.0%,明显高于男生的8.5%,这可以从女生的性格特质与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上得到解释。相对于男生的活泼好动、乐于开拓发现外部世界,女生则多思、多想、探求内心世界的满足。相对于女生发泄途径的狭窄,男生往往更多的能通过喜爱的篮球、足球、跑步等体育活动发泄心中的情绪,周期性清理掉心中灰暗的、不健康的思绪,重新找到学习与生活的幸福。从性格特质上看,女生平时多温柔娴静,一旦遇到挫折、障碍更容易出现极端行为,对女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应是高校心理健康中心的一个重点,二级学院也应鼓励女生多参加一些体育文化活动,帮助她们适时调节宣泄内心的情绪,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从表4中男、女生各因子表现的对比可以发现,除去表现都比较突出的强迫症状,男生更易出现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偏执,女生则更多出现抑郁和焦虑。女生在心理特征上更加敏感、多愁善感、缺乏自信,且在大学生活中缺乏排解烦恼与压力的渠道,而过于自卑更易产生抑郁,性格上缺乏果敢性更易产生焦虑。男生在乐于探索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在现实交际能力与渴望被接纳心态之间的矛盾、传统文化男权主义等作用下,更易产生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偏执等情绪。

表4 SCL-90测评结果男、女生对比表(A:任一因子分、n=1836)

(四)从心理求助看,多数选择求助同学或朋友,而非心理咨询机构

研究组编制发放《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6份,其中男生占78%,女生占22%。在问卷调查中,当大学生被问到“当你出现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时,首选求助对象是谁?”时,42.5%的学生选择同学或朋友,22.6%的学生选择自己解决,15.4%的学生选择求助家人,13.0%的学生选择靠时间自然恢复,6.5%的学生选择心理咨询机构。由此看来,大学生在缺乏安全感、自尊心强和隐私观念的作用下,首先选择求助的是可以信任的人,并非权威机构。信任是交流的前提,这也给我们指出两个方向:第一,鼓励学生多交流、参与校园活动,在其中结交可以信赖的知心朋友,在遇到严重的心理困扰时至少有朋友给予温暖;第二,在与学生做心理咨询时,首先要通过各种方法建立起信任,让求助者有朋友的感觉,愿意深入交流,心理干预才有更好的效果。

三、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的干预策略

由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存在有迹可循的规律性。针对这些规律和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作用,培养大学生科学的心理健康观念

应对大学生的异常心理问题,首要是加强教育预防,切实提升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自觉寻求心理求助的意识。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多数大学生对心理健康咨询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调查中仅有6.5%的同学愿意首先求助心理咨询机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自尊和隐私心理,另一方面是对心理健康这门科学缺乏了解。因此,有必要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内心真正认同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用一种更为平和、敬畏、探知的态度对待心理健康。

首先,高校学生工作部门要针对大学生知识获取网络化的趋势,通过学校校园网、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体工具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突出介绍常见异常心理的特征及表现,理清自尊、隐私心理与与异常心理的范畴及区别,帮助学生克服对心理健康咨询及治疗的抵触情绪,为科学的心理健康观念的形成打下基础。其次,重点通过将心理健康知识引入入学教育、加大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定期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宣传和引导,营造氛围,使大学生零散的心理健康知识系统化,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科学的心理健康观念。

(二)以班级、宿舍等小集体建设为抓手,增强大学生的归属感

从因子分表现看,大学生强迫症状心理问题的表现最为突出,达到5.9%。而有研究表明,强迫症状与追求完美的性格、环境、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密切相关,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尤为如此。生活适应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新课题[1]85,对小集体的归属感与安全感互为前提和因果,只有形成了集体归属感,才会产生安全感,而缺乏安全感则难以形成真正的集体归属感。总而言之,对于很多大一新生来说,来到异地他乡,产生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是必然的,关键是这份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能否经过后期的交流和适应渐渐淡去。高校要加强班集体和宿舍氛围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班级及宿舍制度、组织班级和院系活动、开展寝室卧谈会等形式,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认同,为集体感、归属感的增强提供条件。

(三)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开朗的性格,创造人际交往的机会,同样也是他们宣泄压力与情绪的重要渠道。在前文心理测评统计中,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所占比例分别为 4.1%和1.9%,可见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障碍,如若继续孤立自己、封闭自己,显然情况只会恶化。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大学生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他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1]149。高校学生工作部门要重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预防和调试异常心理的重要作用以及校园文化活动对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作用,通过组织新老生交流会、班级联谊会和举办入学篮球比赛、演讲比赛、学术沙龙、田径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彰显集体和团队意识,发展自己的个性,学会遵守正确的交往原则,如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换位原则、互补原则等,从而建立并维持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以异常心理发展规律为支撑,建立有效的异常心理干预机制

由前文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大学生异常心理的发生与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例如年级规律、性别规律和异常因子分布规律等。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遵循客观规律,有区别、有针对地开展异常心理干预。首先,对不同年级开展有针对性的异常心理干预,重点加强对大一新生的心理测评分析、定时监测、问卷调查和重点对象实时跟踪。其次,对男女生进行异常心理干预的方法与技巧应各有侧重。上述研究表明,女生更易出现抑郁和焦虑,而男生更易出现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偏执。在这种情况下,可鼓励女生多参加集体体育文化活动,帮助她们适时发泄心中的情绪与压力,可鼓励男生参加一些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信任的素质拓展活动,帮助他们建立信任、友谊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再次,根据不同因子的测评表现,加强对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敌对的重点预防。最后,建立寝室-班级-班导师-辅导员-党总支书记-心理健康中心的六级安全网络,层层定期上报、月月心理筛查,尽早发现异常心理个例,及时应对干预,加强多部门联动配合,切实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当然,对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发生规律及干预策略的研究只是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性工作。高校学校工作部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及一线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围绕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来创新工作,在实践中革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载体,把行之有效的异常心理干预机制制度化、长效化,推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1]袁斌,吴海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海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0.

[3]徐东兴,高倩,聂晗颖.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探析与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5).

[4]张宇.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5).

[责任编辑:邵明众]

Research on the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Common Abnormal Psychology——Based on the SCL-90 M easurement Result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a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in Chongqing

YANG Chang-he,XU Pan-long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ongqing,400054)

In recent years,increasing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This study found that,the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common abnormal psychology follows a certain law,such as the grade law,the factor law and the gender law.To dealwith such abnormal psychology,we should obey the objective laws.We should carry outmental health education,campus cultural activities,cultivate the sencse of belonging and intervention,so as to guarantee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college student;abnormal psychology;intervention strategy

B844.2

A

1009-5446(2016)03-0029-05

2016-03-17

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课题

杨长河(1988-),男,河南商丘人,重庆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辅导员,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徐盼龙(1988-),男,河南信阳人,重庆理工大学学校办公室文字秘书,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因子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