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创时代下高校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2016-03-18赵冬鸣韩靖然

广东青年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程教育学生

赵冬鸣,韩靖然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保定071003)

众创时代下高校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赵冬鸣,韩靖然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保定07100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需要不断深化改革。高校创业教育可以将高校学生造就为众创时代背景下大众创业的生力军,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然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却在改革过程中遇到诸多“壁垒”,如教育形式单一传统、师资力量薄弱、系统性欠缺和参与主体有限等。要深化高校创业教育改革,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其重要地位,科学制定创业教育课程,提供创业实训平台,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唤醒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

众创时代;高校;创业教育;改革发展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期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随后在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时代,要求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现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发展现状却与当前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存在创业教育形式传统、师资力量薄弱、系统性欠缺和参与主体有限等诸多问题,导致高校创业教育成为“镜花水月”,难以真正为社会发展注入活力。为适应经济发展的创新要求,我们需要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努力将高校学生造就为众创时代背景下大众创业的生力军。因此,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壁垒”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自1997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开展以来,已经走过了近二十年,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其发展水平不能满足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创业教育形式传统

根据路径依赖理论,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先前的选择会不断地制约后面的选择[2]。在传统创业教育理念中,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很多高校重视倡导教授学生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创业教育演变成主要为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问题服务,削弱了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本质功能。因此,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今天,我国很多高校仍然延续了传统的创业教育模式,以传统的课上教学为主,给学生传授相关基础知识和介绍一些创业案例,导致学生参与创业实训的机会不多,对创业领域理解认识不足。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需要不断开拓创新,但由于高校创业教育形式单一、传统、缺乏创新,因而高校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业积极性往往被磨灭。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很多高校进行了诸多探索,但都只限于开展竞赛、成立创业协会及开展创业讲座等,很少开展别具一格的创业活动。况且,这些创业活动不仅缺乏创新性,其创业教育方式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由于这种创业教育方式处于正规教育之外,因此学生通常只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其中,并没有将创业教育真正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且学生通常学到的只是部分内容,难以真正获得和运用系统化的创业知识。

(二)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丰富的高校创业教育内容,要求高校创业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能力。但是,事实上因为我国的创业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创业教育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很难满足当前众创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且大部分高校的多数创业教育老师,并非创业教育专业出身,欠缺专业的创业教育素质,授课水平亟待提升。

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对培养创业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创业教育教师数量少且专业能力欠缺,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一方面教师创业理论基础知识薄弱,只将有关创业的书面知识“打包”压缩给学生,难以引领学生系统深入地学习;另一方面创业实践经验匮乏,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创业实践相结合,导致学生学到的创业知识与当前社会发展相脱节,难以提高学生创业实践能力。虽然,近几年部分高校聘请成功企业家到校为学生讲授创业知识、传授创业经验,但是,具备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却往往不具备系统化的创业理论知识体系和教学经验;且很多企业家到学校开展讲座的次数、时间有限,连续性较差,这些问题都导致学生很难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的创业知识储备,创业教育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总之,目前我国仍然缺乏专业性强、基础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丰富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这是我国创业教育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完善

目前,系统性欠缺是高校创业教育体系面临的重要问题。首先是创业课程缺乏系统性,由于各高校创业教育仍然不是很成熟,创业课程大多为选修课程,没有被专门地纳入大学课程体系,且创业课程的设置只是笼统地面向全校学生,而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细致地划分,因此仍然只是处于探索阶段。其次是创业教育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平衡,创业教育教师通常会选取一些基础类的教材,重视教授学生理论基础知识,但同时由于高校缺少创业实践平台,而相对轻视了训练学生的创业技能,导致创业理论教育与创业实践教育不协调。最后是高校创业教育一系列配套制度和设施尚未建立健全,如创业教育的经费保障制度不健全、创业教育平台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不够等,从而不能保证创业教育的先进性。

(四)创业教育参与主体有限

在嵌入理论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高校的创业教育和学生的创业活动都是嵌入在社会网络之中的[3]。因此在创业教育活动中,高校应注重与社会网络的良性互动,获取信息、资金及人力资源,更好地为创业教育服务。但是目前我国创业教育参与主体有限,参与主体不广,主要是社会企业家参与较少,一方面是由于社会企业家参与创业教育的时间、精力有限,以及教学经验不足,导致其参与创业教育的机会较少,在高校开展讲座次数有限,且高校与社会企业家合作联系较少,高校没能充分利用社会企业家资源和优势进行创业教育,搭建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另一方面是由于在高校之中举办的各类创业竞赛多以创业计划书的形式作为创业成果,很多创业方案常常与社会实际情况存在差距,难以被真正实施,导致社会企业家们对参赛作品失去热情和信心,采取谨慎支持的态度。因此,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社会企业家参与较少。

除此之外,高校学生参与不是十分广泛,对于学校开设的创业课程和创业竞赛,并非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一方面是由于创业课程和创业竞赛设置了门槛,如参与人数、举办期数;另一方面是很多学生虽然有参与热情,但受限于时间、精力和能力,却不能参与其中,导致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实际只有部分学生参与,而未形成广泛参与的高校创业教育局面。

三、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更新创业教育观念,确立创业教育重要地位

高校创业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如市场分析能力、财务分析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更重要的是提前让学生为就业、创业做好知识、能力储备。根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背景和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高校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更新创业教育理念,明确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目标。

更新创业教育观念,主要是各高校要重视深化高校创业教育改革,明确发展目标和改革重点,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体系,更新创业教育方法。改革高校创业教育,首先就要提高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确立创业教育在大学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结合时代要求,根据自身创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创业教育框架,建立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模式,形成组织化的有机体系和发展路径。其次,良好的创业教育需要加强培养和建设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加大创业教育平台的建设力度,优化教育资源,提升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水平。为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水平、教师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度和教师的教学能力,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召开研讨会,扩大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交流沟通,提升创业教育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创业教育水平,最终建立起具有学校自身特色和可实行的创业教育学科。

(二)改进创业教育课程,深化学生创业素质

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但是,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大多数创业教育课程却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存在内容设置不完整、缺少细分和缺乏系统化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创业教育的发展。因此,要不断改进创业教育课程,深化学生创业素质。

首先,由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综合性较强,涉及的内容众多,需要各高校设置完整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可是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往往是以财务、人力资源和公司经营等商业知识为主,对于法律、组织行为学和社会学等相关知识经常是一带而过,甚至是不开设此类课程,因此需要结合本高校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创业教育成功经验,加强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设置,完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将法律、组织行为学和社会学等知识纳入创业教育课程,提升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其次,针对不同年级、专业和能力水平的学生,要具体划分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对于大一学生为其开设入门级创业教育,包括创业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介绍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对于大二学生为其开设具体的创业课程,帮助其形成知识体系;对于大三学生为其开设创业技术型课程,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创业技能;对于大四学生主要为其提供创业实践课程,让他们有机会亲身实践,积累经验,接触成功创业企业家,为大学毕业创业做准备。最后,为不同学科的学生提供在一起学习创业知识的机会,帮助其组建创业团队,从而改变不同学科、专业的分离状态,促进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的渗透融合[4]。

(三)丰富创业教育形式,激发学生创业热情

高校创业教育往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以实践教学和创业竞赛为辅,创业教育形式较为单一,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是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阻碍因素之一。为此,要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乐学勤思。

创业教育形式的革新,一是可以采用大班教学、小班重点培养的方式,在大众化教育的基础上增设个性化创业教育,具有普及性的大班创业教育主要是为学生梳理创业知识,介绍创业政策,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创业环境;个性化的小班创业教育则是因材施教,采取的是精英化的培养方式,有针对性的重点培养创业人才,为其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二是除正规课程之外,可以举办创业论坛、创业沙龙和成立创业俱乐部等课外活动,邀请创业者参与其中,创业者们结合自身创业经历向学生传授创业经验和创业技能,同时吸引众多具有创业热情和创业想法的学生参与活动,可以让学生之间自由交流,通过这样的场所,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想法,还利于学生寻找到合适的创业伙伴、组建创业团队等。总之,创业教育形式的革新迫在眉睫,需要我们开拓创新思维,通过丰富的教育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四)集聚社会各界力量,搭建创业教育平台

高校创业教育有利于为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所以,高校创业教育理应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创业教育发展提供支持。而且,长期以来,由于高校与社会各界的合作联系较少,导致高校创业教育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存在较大差距,高校没能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因此,高校与社会各界应加强联系与合作。

目前各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实训基地的现实情况,可以通过社会系统获得支持力量。对于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问题,一方面可以积极加强与社会企业家们的联系合作,邀请他们到校担任讲师,社会企业家结合自身经历,向学生传授创业经验,可弥补学生创业经验不足的劣势;另一方面,在与社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后,鼓励更多的创业教育教师到企业中参与工作,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从而打造一批兼具深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高校创业教育应该是课堂教学与创业实践相结合,对于高校学生缺乏创业实践基地的现实问题,各高校通过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同时邀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家进行实践指导,让学生真正参与企业的经营、财务、人事等实际工作,在实训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

四、结语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需要与经济发展实现紧密结合。我国高等创业教育却面临诸多问题,主要是其重要地位没有被充分重视、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课程不完善、教育形式单一传统缺乏创新性、教育体系系统性欠缺等,这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且难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高校创业教育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要想打破当前创业教育的发展“壁垒”,最重要的是提高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明确发展目标,制定专门的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同时集聚社会各界力量,真正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训平台,增强学生的整体创新创业能力,将高校学生造就为众创时代背景下大众创业的生力军,满足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

[1]钱强.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8):92-93.

[2]刘汉民.路径依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2):58-72.

[3]严毛新.嵌入视角下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4(7):75-80.

[4]梅伟惠,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难题与策略[J].教育研究,2009(4):67-72.

[责任编辑:何丽娟]

O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Era of Crowd Innovation

ZHAO Dong-ming,HAN Jing-ran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aoding,Hebei,071003)

Under the background of“public entrepreneurship,mass 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s continuously deepening reform.It canmake college students become new forces of business startups in the era of crowd innovation,and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However,there are still“barriers”hindering the reform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se barriersmainly include:single traditional form of education,a lack of education faculty,a lack of systematic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limited participation,etc.Therefore,to deepen the reform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emust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cientifically formulat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urses,provide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latform,and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through a variety of forms of education,so as to arouse students’enterprise consciousness,and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of business startups.

the era of crowd innovatio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reform and development

G64

A

1009-5446(2016)03-0082-04

2016-03-31

2014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Z141146);2014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JRS-2014-1062)

赵冬鸣(1978-),男,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团委书记,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韩靖然(1994-),女,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法政系2013级本科生,主要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