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6-09-10蓝园英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倾听心理咨询教育

蓝园英

〔关键词〕心理咨询;倾听;关系建立;正性强化;教育

一、听比说重要

在心理咨询中倾听有重要的治疗功能。我们一起回顾一个老故事来感受倾听的重要:有一位主持人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主持人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下去。”现场的观众先是面面相觑,后来笑得东倒西歪,但主持人继续注视着这孩子,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没想到孩子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这时现场的观众停止了笑声,察觉到单凭经验做出的判断是不可靠的,所幸主持人保持着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亲切、平和、耐心,让大家听到了这位小朋友善良、纯真的心语。由此可见,事实的真相不在人们的臆测中而在耐心的倾听里。

上学期,城区一所学校的校长打电话说,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需要帮助。是什么问题呢?一位毕业班的班长,在学生发生冲突时劝架反而被打伤,住院已有两个多月。外伤快好了,但还会头痛、头晕、间歇性的气喘、呼吸困难。一家人停下手中的工作辗转于各大医院,均未查出器质性问题。据我的观察:他是因为面对多重压力引发高度焦虑,进而引发躯体症状。被打伤是一次伤害,家长的行为(在学校闹、讨说法、过度治疗)是二次伤害,二次伤害比一次伤害得更重更深。从事件发生以来,家长寸步不离地陪他治疗、找对方家长、找派出所、公安局、请律师,其父表示如果县里解决不了就要到省里、到中央。其实,这父亲病得比儿子更重。因此,在第一次心理辅导过程中,我用了一个多小时倾听。其父一直在讲,我只在中途作些回应。最后,我建议家庭的每一位成员回归到各自岗位各司其职。他的父亲接受了我的建议,情况开始有转机。相信我的建议其他人同样提到过,但他没有听进去。人在负性情绪中时再好的建议都很难接纳。正是倾听与接纳的态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小时真诚的倾听,一方面构建了相互信任的关系,另一方面帮助我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分析信息,从而对个案作出判断。

二、关系建立比知识传授更重要

亲其师信其道,青少年儿童往往感性重于理性,接受、喜欢这位教师才喜欢其所教的学科,所谓爱屋及乌。在心理咨询中,如果没有建立信任关系,就不可能对来访者开展辅导。

良好关系的建立与教师的关注和期待密切相关。有一次我在一所中学听课:一位新教师课讲得很好,但美中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关注公平”。我认为教师“关注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如果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只能看到前三排的学生或者甚至于目中无学生,那么他在教育的领地已经败下阵来,或者说明他还没有准备好做一名教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忽视的眼光里产生不了好学生。我观察到她讲解问题的时候有一个习惯姿势:身体微侧面向左边,与左边三、四组的学生目光交流多,这就构成对一、二组的学生关注不公平。我跟她交换意见:你可以做实验进行自我观察,保持目前的课堂习惯,坚持一段时间(实验不能做太久),在班级学生座位不变动的条件下比较一下一、二组与三、四组学生单元考试成绩,她迟疑了一下,有些吃惊地说,好像前次考试一组与四组是存在比较大的差别。我说,你可以在教务处调取这两组学生的成绩作一下对比。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这两组学生纵向排列,学生的成绩是随机的,也就是说一、四组总体原始成绩肯定不会有太大差距,后面会有明显分化一定与教师的教育行为有关:教师的体态、肢体语言造成对一、二组学生的忽视。这个事看起来很细小,但教育就是由诸多细节组成,教育无小事,事事皆学问。

下校听课,我特别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两方面:一是提问,有些教师一个学年都快过去了请学生回答问题时还是叫号!其实除了研究教材教法之外,熟悉与了解学生是教师还应该做的主要功课,称为研究学生,只研究教材不研究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也不太可能取得让人惊喜的成绩。二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如果教师对学生不在学习状态的各种现象视而不见,可以肯定该教师不善于构建师生关系。这一群学生就好像是教室里的物体或是教室里的空气一样被忽视了,结果可想而知。

今年中考期间,我到一所农村中学做巡视员,该校的校长讲到该校的一名班主任俞老师。校长说他带的班与别的班很不一样。原来,俞老师的最大爱好是到班上与学生一起读书:他是班上最无私的学霸,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他都会参与探讨并适时地给予指导,最后想学习、爱学习、能学习成为这个班级的特色。学生的行为体现的是教师的精神气质,教育是一种心灵影响心灵、生命影响生命的工作,是度人的工作,也是度己的工作。俞老师的这种行为影响的不仅仅是他班上的学生,他的孩子也照样得到滋养:他的孩子也很爱学习,成长得很好。与学生一起学习、引导学生热爱学习、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成为俞老师每天的功课,乐此不疲,师生关系的紧密度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县农村中学有一对夫妻化学教师:朱老师、潘老师,他们的教学成绩突出,引起了我的关注。无论竞赛中考,他们所带学生的成绩连续多年在全县遥遥领先,产生奇迹的答案就在他们的课堂上。我观察了他们的课堂教学,心中不免拍案叫绝:不是讲课多精彩,而是心理学原理——“期待效应”用得很到位,师生互动默契、关系构建优良。他们手上似乎有一根魔棒,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学习上,这根魔棒是什么?就是对学生的期待、关注和信任。物质世界有守恒定律,其实精神世界也有:你积极关注,对方积极响应,就像回音壁,你喊什么话就会回应你什么话。有的教师会说,我付出很多了怎么没效果?那一定是方法错了、方向错了,这样越用力、跑得越快离目标反而越远。精神分析是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一个核心理念是:所有的心理疾病都是由于关系出了问题,这句话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很有启发意义。

三、发现优点比指出缺点更重要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众所周知,这故事隐含了一项很重要的心理治疗技术——正性强化法。什么叫正性强化法?简而言之就是通过鼓励,奖励好的行为,使当事人产生愉快和满足的体验,这样在不断寻求相似的体验并得到满足的过程中形成好的习惯。要驱散房间的黑暗,工作重点在哪里?不在驱散而在点亮,一支燃烧的蜡烛就可以了。这故事也暗合了心理辅导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其核心理念是:强调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不去探究坏的、不良的所在,而以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的积极态度,共同寻找个案的成功经验,寻找好的、有效的资源、有用的例外,以形成问题的解决之道。

打开电脑进行搜索会有不少关于学生自杀的信息,其中有一条标题是:湖北某地初中生因被教师批评跳楼身亡。该生当天自习课看小说,物理课下象棋,结果被班主任请到办公室批评并提出请家长,学生从办公室出来后就从四楼一跃而下。据说班主任对这位学生的批评没有过激的言辞,我们看着听着也觉得是常态,猜测是“请家长”引发悲剧发生。“请家长就是在家长面前数学生之过”这是学生的普遍心理。我们班主任的工作要细到不仅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还要了解家长的情况、家庭的教育模式。不同性格、不同家庭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对同一事件的应对方式不一样,遇到来自严厉专制型家庭的学生,“请家长”容易对学生构成巨大的威胁,所以要慎用!告状式的“请家长”,其实反映我们在教育的面前已经举起了双手。

教育要想产生正面效果,积极关注至关重要。小和尚买油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为什么第一次与第二次效果完全不同?第一次,小和尚脑子里一直在告诫自己:小心!小心!千万不能把油洒出来!千万不能把油洒出来!结果事与愿违,如果小和尚没有对出错的担忧、恐惧,内心平静、宽松,肢体动作协调,就能顺利完成任务。担忧、恐惧来源于何处?厨师恶劣、严厉的态度。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诉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往往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这一情景会指挥他的行动,结果事情就朝着担忧的方向发展——这时候,球大多都会掉进水里。其实这是一种消极暗示。

如果展示一张有一黑点的方形大白纸,多数人会怎样描述所看到的呢?有一个大黑点!这是很多人的惯性思维:习惯性关注缺点、习惯性找毛病。对偌大的一张白纸我们没有在意,偏偏揪住相对于白纸面积来讲可以忽略不计的黑点。把一个人当作一个系统,系统中有“黑”、有“白”,传统教育的做法是对黑的部分作修改,焦点解决短期疗法的做法则是扩展白的部分,由于整个系统是固定平衡的,白的部分扩大一些,黑的部分就减少一些,白的部分一点点增加,整个系统的改变就发生了,这也是积极心理学的主张,我们要多关注积极面。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如果接受太多的负面信息、负面评价,就相当于在他们的内心埋下心理疾患的种子,选择积极关注、积极期待才能启动孩子内在的潜能,使他们朝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这是经过心理学家反复证明的。

有一次我们学校的女教师谈及孩子教育问题,异口同声地说:“太郁闷了,孩子很叛逆,很会顶嘴!”我作好了听的准备。一位教师举了弹琴的例子:一日儿子练琴,妈妈一边在厨房忙碌一边竖起耳朵听,但不是欣赏而是发现问题,儿子边弹妈妈边指出问题:“你弹了破音我听出来了,还不止一处!”本来弹琴已属于额外要求,这会儿又被否定,儿子立刻反击:“你来你来!”这种情形是不是在我们大多数家庭的亲子互动中很常见?育人是慢功夫,但我们往往对孩子犯错的包容度不够、耐心不足。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这句话对家长以及教师都有启发意义。

同样的情形也会发生在课堂上,下面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镜头:两位学生上讲台做演示实验,教师给其他学生的指导语是:“大家仔细观察他们操作的错误,错在哪里?”这在司法上叫有罪推论——不人道、不人文。于是其他学生一边观看一边高声指出问题,操作的学生紧张、焦虑、沮丧,观战的学生掌握着评判权,欣赏同伴出丑快乐无比,整个教室一片混乱,如此做实验已经脱离教学目的,而是为了纠出问题,像是批斗。如果指导语改成:“大家仔细观察他的操作,想象一下如果你在这个位置将如何操作?”会有不同吗?他们操作的时候如果其他学生只作观察和思考,暂时不发表意见,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呢?一句简单的指导语折射出的是教师的教育理念。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实验学生做得不轻松不从容——研究问题的心态变成被监视的心态,生怕出错,紧张焦虑,偏偏出错。我们曾经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教练、最优秀的教师,那就是为人父母时。在孩子学走路、学说话的时候,想想我们是怎么教会孩子走路与说话的?这个过程是不是充满了支持与鼓励?那时候我们都知道:老把孩子抱在怀里孩子是学不会走路的,我们总是为孩子颤颤巍巍迈出的每一步鼓掌叫好,这样他才有勇气走下一步。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安全的环境,这个安全指心理安全,通过支持、理解、接纳、信任来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

生活在不同情境中的孩子发展会不一样,正是我们的态度塑造着我们的孩子,我们以怎样的方式面对学生,学生就会以同样的方式面对世界,因此我们要慎待每一位学生!

(作者单位:福建长汀县教师进修学校,龙岩,366300)

编辑/张帆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倾听心理咨询教育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心理咨询不简单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