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诵读在语文课堂上的实践与应用

2016-09-10戴瑞萍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领悟范文学会

古语有云:“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说的就是读书的益处和魅力。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感情的诵读,往往能使文章更富有魅力,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以其声情并茂的独特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还原生活,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实现读者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领悟。

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于诵读

课堂是反馈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主阵地,教师通过课内诵读教学,激发学生对诵读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无疑是培养学生诵读能力的基本保证。

为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诵读的重要性;其次以教师精彩的诵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诵读的欲望;再次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诵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开展一些诵读比赛,使诵读“活动化”、诵读“专题化”,让浸润书香的阳光照亮孩子们的心扉。

二、“好读书,读好书”——学会诵读

熟悉课文,整体感知,这是学生诵读的第一步。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众多专家选编的文质兼美的范文,学生如能熟读成诵,必定受益匪浅。在这一步中,学生要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从整体上感受课文内容和语言。诵读应该以有感情朗读为基础,借助语调的抑扬顿挫来体现,以更直接、更强烈、更细腻的方式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和心灵。教师应该训练学生从基本做起,用正常的语速读书。同时注意节奏,那样诗文读起来就会清晰流畅,充满美感。

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会感悟

诵读与感悟是相辅相成的,感悟会之于心,诵读出之于口,心口相应,相得益彰。学生诵读时,应坚持以读导悟、以读促悟的原则,通过自身体验再现作者情感,形成对作品的深切感受,将作者反映现实生活的创作冲动变成诵读者热切的诵读展示,并加以开拓和升华,然后从诵读者的角度,展开丰富的想象,对作品的基调进行总体的把握。

通过感知、领悟等活动,熟悉了内容、结构,了解了背景及思想,就能够理解作品,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从而准确地运用不同的诵读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体会文章蕴含的感情,领悟其语言的优美。

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会积累

指导学生诵读文章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字词句的理解与积累,要注意精彩语段和名篇的背诵默写,要注意文学常识的积累。在诵读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对于文中精美的语段,一定要找出来,并要熟记下来,把它牢牢地记在大脑里,然后进一步进行揣摩:揣摩语言、揣摩选材、揣摩人物、揣摩思想、揣摩手法、揣摩风格。反复的诵读,能使范文中生动的词语、优美的句子在学生记忆里生根,形成语言积累,更能使文章的写作手法、写作技巧被学生理解接受、融会贯通。

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会运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已的语言,他们不断地吸纳,不断地倾吐,大量实践,不断积累,日子久了,语言能力自然就有提高。

此外,在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借用他们积累的语言材料,能使他们获得诵读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能进一步激发诵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写作时学生文思如泉涌,语言格外生动优美,此时他们心中就产生了诵读带来的愉悦感,这种积极的情感无疑能推动他们去诵读更多的美文,积累更丰富的语言词汇。

总之,诵读教学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门艺术,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只要我们善于捕捉诵读的机会,多学习,多实践,学生的诵读水平就一定能不断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及交际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戴瑞萍,教师,现居山东青岛。

猜你喜欢

领悟范文学会
了解“SSA” 领悟全等形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多么痛的领悟
学会分享
春色几许(简谱)
学会分享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
文言文要诵读也要领悟
学会尊重
范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