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自主预习

2016-09-10何晓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教师应教材

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课程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通过课前预习,学生既能事先掌握课程的大致内容,也能找出课程中的难点,带着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进入课堂,学生能集中精力倾听教师的讲解,并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自主思考、探究,进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许多语文教师十分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为有效提升学生的预习技能,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质疑、善思”的学习意识,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一、明确目标,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小学生的预习能力,教师首先要掌握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心理,然后综合考虑课程目标、学生特点等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案,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预习技能的培养,科学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为学生指明课前预习的目标及任务,如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找出主旨句等。学生了解到预习的目标,就会按照目标开展课前预习,这种具有目标性的预习方法可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使其逐渐养成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学习《大自然的启示》一文时,教师可事先将预习任务布置给学生:阅读短文内容、找出八个生字、划出大自然给人类社会的启示语句。学生带着任务进行预习,可以顺利找出文中的重点内容,同时能发现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教师开始授课前,可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预习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可以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快速掌握难点知识。

二、因材施教,合理设计预习内容

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与特点,然后设计具有差异性的预习内容。有些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好、自学能力较强,教师可按照教学目标要求这类学生。但对于基础知识较薄弱、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耐心与引导,帮助这些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例如,在学习白居易诗歌《忆江南》时,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教师可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预习内容,可让自学能力较好的学生尝试解读诗句的含义、背诵诗歌等,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让其通读诗句,了解诗人生平背景等。通过分层次的预习设计,学生能够轻松完成预习任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三、灵活编排,抓住语文教材特点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范本,在设计预习目标、内容时,教师应以语文教材的内容为核心,精心编排预习环节的侧重点,使预习内容能够体现语文教材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到各单元课程之间的具体联系。教师在设定预习目标时,要立足于教材的具体特点,充分整合各类文章的内容,让学生在预习环节掌握多种文体的自学方法。例如,《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的预习目标是:找出课文生字、词,理解文中主旨,体会到多读书的重要性与乐趣。再如设计《古诗词三首》的预习目标时,教师应以“童年”作为预习的编排主题,让学生体会到《牧童》、《清平乐·村居》、《舟过安仁》三首诗歌的共同主题——通过描述古代儿童的趣味生活,表达孩子天真单纯的自然天性。教师合理编排预习内容,能够突显语文教材的课程特点,让学生在预习阶段就可以了解课程的主旨内容。

四、尊重个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意识,使其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预习中,教师可采用“自主出题”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里的自主出题指的是,教师安排学生自主设计预习内容,包括多音字辨读、查找课程相关资料、分析文本含义、生词造句等。学生通过设计预习内容,可以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并深刻感受到预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自己的“主人翁”意识。例如,在预习《观潮》一课时,教师安排学生自主选择预习的内容,一些学生负责查找、整理钱塘潮的有关资料;一些学生选择自学生字词,了解文中主旨大意;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则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共同探讨课文的细节问题。通过课前的自主预习,学生可充分感受到自学语文知识的乐趣,并在自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与探究能力。由此可见,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预习,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与自主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何晓俐,教师,现居浙江绍兴。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教师应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