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诵读中品味诗香词韵

2016-09-10刘梅菊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王昌龄诗文品味

诵读古典诗文,感受诗词中蓬勃的生命活力,领悟诗人独有的情愫,学习绚丽多姿的语言文字成为语文课上最为律动的音符。诵读诗文,犹如品味一杯香茗,需师生的通力协作,用心去体会,用情去感知,小至于品读字词、意象,大至于品读意境,时时处处都需要下真功夫,这样才能让学生感知诗文语言的艺术张力,感知文本内美的魅力。

一、斟词酌句,咀嚼语言精华

诗人每创作一篇诗文,都凝聚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无论是在遣词造句方面,还是手法的选择方面,都极具特色。所以,在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挖掘诗文中的闪光之处,捕捉诗文精髓,逐步引导学生慢慢体会,细细品味。

例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句,诗人因“推”“敲”二字的抉择而成就了一世的经典。为何弃“推”而选用“敲”?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诗文的创作背景,诗人的特殊身份以及二字的表达效果进行讲解。比较之后,学生就会明了,诗中展现的时间是在深夜,万籁俱寂,友人已紧闭柴门。诗中主人公是僧人,身份特殊,如此冒昧地深夜拜访他人,“敲”字就显得更为谦恭有礼了。另外从声音效果上来看,“敲”比“推”更能衬托出夜的静寂,有动有静,意境更佳。

斟词酌句,推敲诗词语言的美妙,仔细品味和推敲诗词中的精词妙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味作者在诗文中展露的情怀与意境,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遣词造句。

二、把握意象,挖掘意境之美

诗文重在诵读。学生通过诵读练习,能感受文本中描绘的种种意象,读出诗歌韵味,感受诗中多姿多彩的意象之美,体会作品中饱含的情感,启迪心灵的智慧。

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词中选取了十种极具代表性的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看似平淡质朴,但经过作者巧妙地连缀,构建了独特的意境:枯朽的藤蔓缠绕着一棵歪歪斜斜的老树,黄昏时分,乌鸦归巢,栖息在树枝上;小桥下,秋水潺潺,远处零落着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一匹瘦马在瑟瑟秋风中缓缓行进着。一种清冷幽静的意境,渲染出黯淡冷落的氛围,更加衬托出漂泊天涯的游子,在凄苦的秋风中,漫无目的,不知归向何方,愁肠寸断的酸楚之情。简单的“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便将诗人无限的愁思、孤寂与凄苦都展现在各种图景当中。纵览全篇,似乎每句都是在描绘景物,词语罗列,可是这些独立的词语一经作者连缀,字字珠玑,每种景物当中无不渗透着诗人的情愫。语言简洁而凝练,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我们可将意象和意境的关系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意象具有可感知性,它是作者表达自己主观情感所选择的典型物象,它客观存在着;意境具有抽象性,它是一种氛围,抑或是一种情调,它是通过种种意象连缀表现出来的。二、意境是由种种意象组合而成,意象是表现意境的方法或手段。

三、深入意境,领悟情感之真

在古诗词的创作中,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是最常见的写作方法。因此,要想把握作者所寄予的思想感情,就必须深刻把握作品所营造的意境,学生通过品读诗词,抓住意象,把握意境,并置身其中,站在作者所处的环境来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时,学生可以很轻松地找到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句子,即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句诗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愁”,既然一望便知诗中的情感,为什么还写“杨花落尽子规啼”呢?在学生思考的时候,我进一步引导:杨花,其实并非杨树的花,这里指柳絮,柳絮在风中飘荡,此情此景不正是作者四处漂泊的羁旅愁思的写照吗?子规,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杜鹃,经常在夜里鸣叫,叫声悲切,所以,杜鹃往往被寄予悲伤凄苦的情感。杜鹃哀怨的叫声怎么能不让李白想到好友王昌龄被贬的痛苦遭遇呢?所以,作者用随风漂泊的杨花烘托了王昌龄远配他乡的境遇,用杜鹃哀伤婉转的鸣叫表现了作者对王昌龄无故被贬而鸣不平,同时也表达了友人之间即将各奔他乡的离愁别恨,为下文抒情做了充足的铺垫。通过一系列的引导,让同学们走入了古诗的意境,就像自己身处李白和王昌龄道别的现场一样,深切地感受到两人难舍难分的诚挚友谊。

总而言之,要想让学生对诗词获得恰当的理解,体会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就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诵读。诗歌就像一杯清茶,需要我们去轻轻闻,慢慢品,通过诵读品味那回味悠长的诗香词韵。

刘梅菊,教师,现居河北石家庄。

猜你喜欢

王昌龄诗文品味
Poesía En la frontera
[唐]王昌龄诗二首(书法作品)
出塞①二首(其一)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品味桂峰
品味四季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曹操诗文中的饮食文化
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