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内容要“打假”

2016-09-10熊训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人格习作分数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习作要写自己想写的话”,要“感情真挚”。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新课改中强调“三维一体”中就有“情感和价值观”。显然要求学生在习作中流露真情说真话。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习作训练中坦露自己的真情呢?

一、习作内容要“打假”须与生活共进

习作是学生生活的再现与人生体验的传达,是学生在生活的自我反思中审视人生、审视内在自我时的新奇和敏感的精神写照。习作是生活的需要,生活是习作的活水。脱离生活,习作成为无源之水,只能无病呻吟。刘国正深感于此,提出了习作教学的任务是交给学生打开生活宝库的钥匙,他说,“中学生,十二三到十七八岁的孩子,他们阅历很多却视而不见,因为他们误认为面和盐非精金美玉,不值得去关注。一旦换个角度看周围的一切他们如同骑在神鸟的背上降落于奇茫的山谷,忽然发现身边有数不尽的珍宝。”学生不能闭门造车。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踏实的生活根基,就只能是无病呻吟。“春山洽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淡,冬山惨淡而如睡”是审美需求与人文欣赏同语言艺术的完美结合,可它们的根扎在“生活的大课堂”。脱离生活的习作唯有抄书抄杂志,容易出现主题偏离,内容东拉西扯。《语文教学大纲》在关于写作教学部分指出:“写自己想说的话,以生活为基础,用联想和想象,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应将习作与生活间的血肉关系有机联在一起,拒绝生活等于“缘木求鱼”。

二、习作内容的“假”是应试异化所致

语文学科是升学必考科目,成绩的好坏决定着教师的地位。特别是上毕业班的语文教师被认为是一线的所谓“骨干教师”,他们经常研究语文习作试题,习作的成功与否决定着语文成绩的好坏。在新课改的倡导下高考或中考习作题目有了一定的改进,但仍改变不了猜题估题押题的怪象,原因是成绩考得好的,家长敬着,领导抬着,社会捧着;考得差的,家长小视,领导轻视,社会鄙视。各种管理体制以成绩为核心。领导看的是分数,语文教师盯的是分数,学生要的是分数。对语文学科人文关怀不够。更有甚者把分数与教师的福利和其它切身利益挂钩,施行淘汰制,“三年”最低,对不起,另谋高就。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处于次要地位的考试评价功能不能再被抬高,本处于主要地位的信息反馈和测量功能更不能被极度弱化。学生的灵魂一步一步被禁固,伤害学生的自尊与创新。

三、习作内容要“打假”,应在人格中完美自己

人格,《辞海》解释:“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习作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习作的题材必须丰富,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习作中语言的感召力,榜样的示范力,可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习作内涵丰富,思想品位高,既有传统文化的良好熏陶,也有外国优秀文化的“拿来”。语文教师在授习作课时利用好现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习作中以公认的健康人格为参照,规范学生的习作习惯。同时在习作教学目标及其评价标准上,不能只考虑“分数”与“应试”,还要考虑到文化品位与审美意识。习作课上,教师将学生的佳作在班上展示,着力点评,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能达到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的作用。

总之,要做到学生习作内容的“打假”,不是一天两天所能办到的,需要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在习作文教学中认真总结经验,共同努力。相信在各位同仁的努力下一定会开创学生抒写真情的新局面。

熊训,教师,现居贵州道真。

猜你喜欢

人格习作分数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可怕的分数
算分数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