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2016-09-10张发廷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学科

魏书生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育心。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教师都应该是心理辅导者,都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重任。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和隐含信息,这种客观存在也昭示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更好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了初步的探索。

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减轻过重的心理负担

自信心是心理素质强的集中表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首先,要针对所教学生的状况确立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期待,实现了期待就会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从而对将展开的新的学习活动产生信心;如未能如愿,就容易失望,增加心理负担,对新的学习活动失去信心。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目标的难易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并对未来的学习产生直接的心理作用。所以,教学目标的设置要有可行性,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尤其在当前好多学校分层设班的情况下,更要尽可能地拟定出适合该层次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目标来。把目标定的触手可及,循序渐进,成功几次学生的心态就转变过来了,进而树立自信心。

其次,要注意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在给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时,我尽量注意评价的态度和语气,对不正确的回答也尽量在肯定学生成绩的前提下,婉言指出不足之处,注意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即使是考试结束后的总结,也不是按照考试成绩高低来评价学生学习的好坏,而是不管分高分低,先充分肯定学生在完成基本要求方面的表现,然后再单独当面指出学生试卷上存在的问题,帮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定出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既给学生保留了面子,增强学生本人的自信心,也使其他同学产生羡慕和向住之情,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再次,要注意用自身的形象影响感染学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心理健康的教师在品德、能力、兴趣、心态、情绪、情感、气质上都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作用,这样的教师提供给学生的都是健康向上的信息。当我们在与学生交流时还要注意使用适当的身体语言。美国心理学家阿瑟沃默斯认为,只要将身体语言作些调整,就能产生令人吃惊的直接效果。事实上,面带微笑、身体前倾、眼睛对视、点头都会让外在印象亲切、随和,从而获得学生友好的回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增强学生的承受力,培养坚强的心理素质

俗话说“百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不顺心意的事情总是伴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尤其是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在学校生活中亦有反映,考试、升学优胜劣汰,很是无情。当然这里讲的优胜也包括心理素质。因此学生承受失败、容忍挫折的能力,对他的学业进步有时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与增强学生的承受力是辩证统一的。学生存在心理负担,说明他们对自己认识不足,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不敢面对挫折,战胜困难。此时,他的心理需要精神的鼓励和心灵的开导。因而,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增强学生的承受力,培养坚强的心理素质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学生面对的不可回避的现实。我的做法是充分利用教材,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教授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引导学生体味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忽然残废了双腿”后苦苦探索最终战胜自我的心路历程;教授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罗曼罗兰的《英雄传》,让学生体悟海伦凯勒、贝多芬自强不息,扼住命运咽喉的精神……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都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教师只要恰当地应用,就完全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使语文教学真正取得既教书又育人的功效。

语文学科是集学习、实践、欣赏于一体的扩展时空,开拓视野的活动。只要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在其间能做一个有心人,适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么作为学校教育中“龙头”学科的语文教学,也应该能够承担起一定的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培养健康心理的任务。

张发廷,教师,现居甘肃临泽。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