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层商业银行在金融扶贫中的难点与对策

2016-09-10程金华

时代金融 2016年17期
关键词:金融扶贫难点对策

程金华

【摘要】扶贫开发已经进入攻坚阶段,金融在扶贫开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金融企业信贷资金的“三性”原则和扶贫贷款的社会责任之间如何实现资源整合和有效对接?本文试图从基层商业银行在金融扶贫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难点入手,研究分析并提出金融企业在扶贫开发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对策建议,以确保早日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金融扶贫 难点 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近年来,金融在扶贫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显现,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金融宣传与教育,在金融扶贫攻坚战中起到了较好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生产生活条件差、自然灾害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地区。而且金融行业自身的性质和特点,特别是作为企业经营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三性”原则与扶贫开发的政策性要求之间,如何实现有机的统一?承担金融扶贫重任的基层商业银行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笔者在此浅谈几点看法:

一、基层商业银行在金融扶贫中面临的主要难点

一是信用环境建设滞后,对商业银行投入扶贫贷款形成掣肘。尽管近年来各地在加强信用环境建设、社会保障系统完善方面出台了诸多举措,但总体来看,由于涉及面广,人员分散,具体到落实层面仍然任重道远;同时,由于大多基层商业银行受网点、人员、产品等因素影响,服务半径难以迅速覆盖,信息采集难度大,信息来源渠道窄,在此前提下的信贷投放底气不足。再者,虽然现在农民诚信观念和信用意识有所提高,但对于贫困户来说,不仅受本身经济条件所限,而且由于长期接受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资助,依赖心理严重。基层商业银行担心发放扶贫贷款后,不仅扶贫贷款容易演变为扶贫资金,而且就金融债权的维护而言,风险控制难度无疑将会增加。

二是信贷资金的有效保证和抵押物不足,影响扶贫贷款的可操作性。在扶贫过程中,主要采取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和整体搬迁等措施来带动贫困户脱贫。而这些措施均具有所需资金数量大、周期长、收效慢和风险大等特点,加之投放对象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居民房屋所有权、承包经营权等有效抵押物价值难界定,往往还存在其范围、归属、流转规则等不清晰、不确定的问题。从现代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原则及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特点来看,与金融扶贫的政策性强、风险大的扶贫贷款需求之间存在错位,影响基层商业银行投入扶贫贷款的主动性。

三是扶贫资金财政投入总量不足,管理部门分散,可持续性差,严重影响商业银行投入扶贫贷款的趋向性。从现实看,贫困地区一般都分布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利,自然资源匮乏,财政收入少的地方,其所在地方政府本身就在很大层面上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正常运转,扶贫资金投入更是捉襟见肘。而向上级争取到的有限专项扶贫资金多为侧重于短期完成任务的“天女散花”式的一次性投入,难以对贫困地区的扶贫项目和贫困户的脱贫需求形成稳定、可持续的资金支持。这不但使得基层商业银行对扶贫项目整体推进前景难以把握,进而影响到财政资金投入对基层商业银行的吸引力。

四是贫困地区实施精准扶贫的管理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影响商业银行参与金融扶贫的主动性。相对于其他贷款,扶贫贷款对象的经济实力、经营模式、经济效益、抗风险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信贷扶贫资金的安全性保障较为薄弱,信贷风险控制难度加大。如何将贷款资金与“真贫者”短距离有效对接,配套服务扶贫工作的中介机构、担保体系、机制建设十分关键。比如地方信用担保机构多为地方政府组建,但其资本金严重不足,担保能力受到质疑;扶贫信息采集难、脱贫计划不连续、项目实施变化大。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基层商业银行进行政银企联手扶贫的积极性,难以吸引更多的金融信贷支持。

五是贫困户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提升难度较大,压缩了基层商业银行对金融扶贫对象的选择空间。贫困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多方面限制,在交通、信息、市场、文化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对外交流相对较少,劳动资料缺乏,劳动手段陈旧,生产方式滞后,缺乏先进的实用技术获得途径;加之劳动者本身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对新生事物接受缓慢、对外部信息沟通不畅,造成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致使商业银行在参与金融扶贫工作中产生的疑虑和担忧加剧。

二、基层商业银行在扶贫开发中发挥作用的对策建议

(一)合作推进产业扶贫

基层商业银行要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联动,利用自身组织制度完善、技术水平先进、产业信息明析的优势,协助政府建立并完善风险基金管理体系,开发专门的扶贫信息管控系统,进而搭建资金整合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供基层商业银行可以准确筛选扶贫项目的手段,以促使有关各方共同制定可行性方案,确保实现财政资金持续投放、企业资金高效运转和银行配套资金精准对接,确保各项服务措施落实在具体扶贫开发项目上,扶贫成效体现在贫困户受益上,以获取社会效益、银行效益和扶贫对象三方共赢的成果。

(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一方面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促进农户树立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诚信理念。另一方面要加大普惠金融推广力度,增强农户的金融意识。特别是要利用人行征信系统的作用,联合扶贫主管部门,加强在惠农资金、扶贫资金和银行贷款发放时,对“信用户”和“赖帐户”采取差别化服务措施,引导农户自觉形成“诚实守信”的行为规范。

(三)创新金融扶贫机制

通过银行资源优势,发挥其所直接或间接掌控的物流、资金流和产业链的聚合效应,积极对接消费者绿色环保等需求,实现金融“盲区”的全覆盖。整合银行在传统业务及电商平台方面的资源,促进扶贫对象实现从“零售”到“批发”的转变,减去中间环节,促进收入提高,从而进一步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比如云南建行为全省58个贫困县域企业及帮扶的部分贫困村构建“善融商务”电商平台,带动大批贫困户脱贫致富,效率高,效果好,值得学习借鉴。

(四)强化担保体系建设

除通过主动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外,鼓励各部门积极向上级争取对口扶贫资金,在不改变国家规定使用范围和性质前提下,集中打捆建立扶贫风险基金,实现“五指并拢”的拳头效应。这样既可以扩大担保资本,又可以及时核销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风险损失,以此来调整商业银行对扶贫贷款的风险偏好。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农业保险担保,防范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分散扶贫资金的损失风险。还可以探索以条件成熟的扶贫开发项目为载体,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有产品消化能力的相关产业经营者对扶贫开发项目进行担保,以“组合拳”的方式来缓释扶贫开发贷款的信用风险。

(五)拓宽金融扶贫渠道

一是创新货币信贷工具,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利用好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撬动扶贫再贷款的优惠作用,从源头上降低商业银行和扶贫对象的资金运作成本,着力解决扶贫贷款特惠性和公益性与金融机构对接的可持续性,拓宽扶贫资金的来源渠道和基层商业银行的再投入能力。二是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灵活运用货币信贷工具,为扶贫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基层商业银行要利用网络技术优势,持续加强电子渠道建设,扩大支付清算网络覆盖面,积极推广网络支付、手机支付等新型支付工具,让更多的贫困人口享受到账户开立、存取款、转账支付、政府各种扶贫资金分配搭载工具等基本金融服务。比如建设银行总行与全国供销社系统展开跨界合作,向广大农民发放具有减免年费、汇款手续费等五大专属优惠政策的“裕龙卡”,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农民使用手机发送几条短信,就可以在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实现取款、查询、转账、现金汇款、缴费等五大功能的金融服务,真正把优质服务送到了田间地头。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探索实施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等多种担保形式,盘活农村存量资产。积极推动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信贷产品。同时可以充分利用银行系统内优质客户资源,结合满足客户需要,通过“引进来”或“送出去”的办法,采用“银行客户+贫困户+贷款”的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

猜你喜欢

金融扶贫难点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江苏农村金融扶贫创新思路与对策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金融扶贫的具体实践及优化措施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