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高职院金融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2016-09-10柯戈

时代金融 2016年21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课程改革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时代新生事物,逐步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充分发挥着重要作用。直面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的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真实背景相结合,明确高职金融专业的发展方向,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逐步实现高职金融专业课程建设发展的技术化、职业化、专业化,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本文以课程的结构体系、课程业务、课程内容等为切入点,对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高职金融专业所受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改革思路,为社会培养适合金融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推动我国金融事业的快速、稳固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高职金融专业 课程改革

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的驱使下,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行业用人标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所以培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优良的职业操守的专业人是高职教育机构的重要职责。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的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意识到这点。依旧采用落后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所以从高职金融专业课程的教学实际出发,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金融专业课程改革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互联网金融的含义解析

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不管是资金融通还是移动支付都需要互联网金融来支撑,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对银行服务的传统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同时对人们的生活和消费的习惯产生了巨大影响。互联网金融就是信息技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运用,比如云计算、移动支付、数据挖掘等等,结合传统金融行业而生成的新的金融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来整合融通资金、信息中介、在线支付等目的。广义上来讲,互联网金融不但包含非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同时也包含传统金融系统依靠互联网技术所拓展的业务范围。侠义上来讲,互联网金融是指非金融系统所持有的互联网企业在金融业务方面的领域拓展。通常情况下,高职金融专业课程所指的多为狭义层面的互联网金融。

二、互联网金融对高职金融专业课程产生的影响

(一)对课程的构建体系产生的影响

在当前的高职教育活动中,部分互联网金融课程已作为校级公共课程来开设,专业培养的基础性程度越来越高。随着社会需求和专业要求的不断改变,作为公共课开设的互联网金融课程也在不断整合调整。更有一些院校将信息技术的专业课程与互联网金融课程进行融合,课程的技术性和信息化特色突出。

(二)对课程内容结构产生的影响

培养技术性、职业性、专业性人才是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高职院校的职业特性应当在金融专业的课程的内容设置上得到体现,行业的实务操作技能得到重视。比如银行实务类专业课程,传统的银行业务为内容结构的重心,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不断刷新此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出现,基准利率的限制被打破,促进了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传统金融机构的融资、支付结算、投资理财等方面的市场垄断受到冲击。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转账、缴费、支付结算、移动支付、担保交易等中间业务服务越来越丰富。所以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的内容设置应当结合社会需求,与时俱进,以实现业务内容及业务领域的拓展创新。

(三)课程的业务流程产生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金融在传统金融系统的不断渗透,业务交易不断呈现网络化和电子化的特征。如目前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的普及等,就是最好的见证。就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实务类课程中的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而言,在业务流程越来越安全化、便捷化的形势下,在进行专业授课时,要不断优化和调整软件的操作程序,将存贷款等一些传统的业务领域当作课程的重点,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渗透下,不断延伸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生业务流程,使业务流程的拓展范围更宽更广。

三、高职金融专业课程改革具体要求

培养能够满足金融行业岗位需求的实用性人才是高职金融专业教学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通过增减重组等手段,对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高职金融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建立多元化金融专业课程体系。

(一)课程改革专业课程的定性突出

金融专业课程配置应当以职业岗位的能力作为基础,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到了专业的业务技能,达到金融企业的用人要求。

(二)技能与知识相结合,培养全能型专业人才

以理论应用为目的,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掌握,强化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不断增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使学生综合运用技能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增加课堂的灵活性

构建弹性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增加高职金融专业课堂的灵活性,完全满足社会和行业的形式多变、规格较多的用人需求。

(四)研究高效的课程设置手段

课程设置方面,应当成立以金融行业专家、企业精英为主的专业指导组,偏向人才短缺岗位进行“订单式”教育培养金融行业的专业人才。

四、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金融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模式设置缺乏科学性

当前的高职金融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所采用的模式多为“三段式”,即公共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课程设置时,只重视单个学科系统的完整性,而不考虑或者过少考虑各科知识的相互联系,造成各科之间的相互沟通匮乏,实践与理论之间脱节,由于公开课和专业基础课不具有应用性,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上的对于专业知识不能综合、灵活运用,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不足,很难适应岗位需求。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实践和理论的脱节,对理论指导的实际应用的价值认识不深。而在实践阶段,因为缺乏牢固理论知识的支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科学合理地运用理论知识,教学方案的职业针对性不明确。

(二)教学设备不完善

高职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侧重于理论而轻实践,对于实践能力的特殊要求重视程度不高。能力培养单靠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实践进而获得更多的实际操作能力,需要完善的产学研配套实验室等硬件以及银行、证券的应用软件为支撑,让学生在模拟仿真的环境下学习锻炼,然而在高职金融专业教学活动中,很多用于实训的设备和软件配置不完善,可供学生进行实作训练的机会较少,严重影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三)过分强调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高职金融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往往参照教学计划,照搬教学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授课,教学方法生搬硬套,教学氛围乏味无趣。近年来,我国的普通高校不断扩招,加上宽松的招生政策,一部分学生的基础素质较差,总体水平不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不强,导致学习的能动性较低。一些教师一味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不重视学生的基础现状,导致学生的接受水平和教学高度极不平衡。虽然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学计划为参考,但是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的收获甚微。

(四)教学模式缺乏先进性

在高职金融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堂下听,或者是教师只是对所学内容照本宣科地简单解释,学生学习在这种“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双创”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远不能满足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需求,跟不上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前进的步伐。

(五)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师资队伍优待优化

当前的高职院校针对教师的考核考评的标准就是课时量,职称评定的标准也只是从课题层次、课题数量以及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考评。而对于教师教学的经验不做考虑。所以高职院校教师评估体系并不完善,缺少打造“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平台,以及相应的培训管理制度。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岗位实践经历,出现空有专业资格证书,但社会实践经验严重缺乏的状况。与此同时,由于金融行业工作待遇好,工作压力大,愿意到校外兼职助教的人员较少。可见,现阶段金融专业高职教学领域严重缺失理论知识丰富、实战经验多的全能型教师。

五、构建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高职金融专业课程体系

(一)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课程设置,应当与当前最先进和实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相结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然后合理分析规划,高度重视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与渗透。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金融专业课程可设置为公共基础、职业基础、核心技能、综合拓展等四大模块,主干模块为后三种。每个模块中不仅要有传统的金融知识,还有有互联网金融的相关内容。各个模块之间及互为独立,有相互融合、补充和联系,使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高职金融专业教学的功能得到全面发挥,促进每个模块与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之间的契和性。

(二)完善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气氛

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完善的实训设备,可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训练,提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战经验,利于全能型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适时运用多媒体科学技术情景教学的创设,可以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将抽象的技术知识具体化,简化复杂问题。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独有的优势和特点解决了很多教学难题,使教学效率得到提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理论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原本很难解释明白的专业知识变得有趣生动。耳眼并用,牢固掌握知识信息,使理论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比如在学习“网络银行的安全性”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关于盗窃网络银行的实际案例,然后自由发表各自的观点和看法,观看视频后,大部分学生认为网银虽然具有使用性和便利性,但是其安全性能不高,容易出现网络漏洞造成资金失窃。此时教师则可以恰当提出怎样才能确保网银使用的安全性等问题。问题的铺设和提出,使学生的学习、探讨的问题的情绪高涨,积极发表各自的看法和意见。在进过激烈讨论后,教师再给出专家对于网络银行安全保障的看法。通过视频学生能够对相关问题了解的更深、记得更牢,大大提升教学质量。

(三)针对实际问题,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金融专业的相关知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这种抽象的、复杂的、枯燥的理论知识难以掌握。相对来说学生学习的兴致不高,有的学生甚至对理论学习选择了放弃。要想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并且能够学好,教师应当从实践环节找切入口,根据教学实际,运用身边切实存在的例子,利用学生对于新知的好奇心理和探究心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引导,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比如对于“金融机构”章节的学习,教师可通过分组形式,分别安排学生带着布置的问题到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进行实地查访,并将查访所得形成查访报告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向班上同学进行介绍,从而可以大大增加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科任教师在此类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结合书本内容进行讲解,有利于实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互相转化,将实践活动引入到相关教学环节,能很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知识需要学生独立自主去学习,教师也只是起到适时引导作用,教为学提供服务。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会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处理好师生之间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是每个高职教师给予重视的问题。例如教师应想方设法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遇到问题要换位思考。教师应当体谅学生学习不易,学生也应尝试着走上讲台,体会教师的艰辛。构建师生之间良好关系,及时做好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思想端正,学习兴趣大大激发,落实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五)强化培训全能型教师资格校企合作优化师资队伍

实现高职教育国际化和专业化形式的重要条件就是培养高职院校全能型师资队伍。结合高职教育的实际状况,师资队伍建设的不断强化,培养全能型教育人才,逐步实现专任教师向全能型方向转变。为专业教师创造到行业一线或者企业学习和体验的机会,使教师的专业工作经验得到丰富,增强实践能力,向企业技术人员或者行业技术专家学习和参与专业课程的实质性问题的开发活动;定期聘用行业的业务专家或者技术人才到学校进行专业知识传授和技术交流;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职高校园建设以国家级示范性高校的标准来进行,强化课程体系和专业的拓宽建设,搭建校内外全面坚实的实训基地,创造有利条件,建立人才培训库,为创建全能型专业教育人才队伍提供保障。

六、结束语

作为一名从事高职院金融专业教学的工作者,要对当前的行业形势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进行分析,认真探讨,寻求提高高职金融专业课的教学有效策略,增加理论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促使高职金融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推动职业教育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英.互联网金融形势下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1:116-117.

[2]王炜.高职金融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基于金融行业发展的视角[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5,06:30-33.

[3]丁杰.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学》课程改革探析[J].亚太教育,2015,19:70-71.

[4]朱维巍,董瑞丽.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金融专业课程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6,(第3期).

[5]范亚莉.金融学课程体系创新研究调查报告[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第A2期).

作者简介:柯戈(1983-),男,广东茂名人,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经济师,研究方向:融资、理财。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手机银行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对策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