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形势下提升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的思考

2016-09-10陈雪

时代金融 2016年3期
关键词: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

【摘要】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一步步深化,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复杂激烈,市场风险加大,银行业迎来更多不确定的风险,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面临考验。利率市场化下,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难度加大,利差收益面临收窄,流动性风险进一步加大等不利因素众多。针对这些影响,本文提出了树立科学的资产负债管理理念,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风险计量水平,加强总行对分支行利率定价监管及引导作用,以及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精英团队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资产负债管理 利率风险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多个发达国家先后实现了利率市场化,为经济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与考验。我国于1996年放开同业拆借利率,走出了利率市场化的第一步。二十年来,我国稳健而有序的逐步进行利率改革,至2013年7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已放开;2015年5月起,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提高;2015年8月,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放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加速。2015年10月24日,央行对商业银行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昭示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

对于银行而言,我们已迎来更多不确定的风险,如何进一步提升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迎接挑战,化解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是我们急需研究的课题。

一、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现状

(一)资产负债管理方式以比例管理为主

目前银行业以比例管理为资产负债的主要管理方法,该方法在巴塞尔委员会、各国政府强力推行下,在世界范围内已较为普及。比例管理增强了资本金管理,旨在保证资产合理增长、降低风险、促进稳健经营。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一步步发展,比例管理方式显得较为单一,其他管理方式,如利率敏感性管理、资金流动性管理、缺口管理等方法在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上的应用还不够完善与普及。

(二)资产负债结构较为单一

在负债方面,存款占据较大比重,大部分处于被动增长状态,其他负债方式如同业、债券等,近年来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在总量上仍显单薄,经营活力不足,经营风险提高。在资产方面,贷款比重较大,其他金融产品种类较少,中间业务有一定的发展,但占比较小。近年来银行不良贷款率逐年攀升,拨备提高,银行资产安全性及收益率降低。

(三)欠缺有效的市场风险管理

一是市场风险管理尚不能完全与全行的战略规划、业务决策及财务预算等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二是业务数据系统不够完善,不能及时识别、计量、监控市场风险。三是分支机构资产负债管理基础薄弱,对市场风险缺乏有效的识别、计量和管理。

二、利率市场化对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

在我国一步步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原有的资产负债管理方式的缺点已逐渐暴露,其影响是深刻的。

(一)资产负债管理难度加大

利率市场化下,银行利率自主权加大,利率波动幅度加大,银行间竞争加剧,如央行2014年11月22日降息,26日各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便纷纷上浮存款利率,进行存款竞争,29日国有银行中的建设银行与交通银行也采取了上浮部分存款利率的政策。利率市场化下,如何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应对市场利率风险,成为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一环。

(二)利差收益受到影响

目前利差收益仍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利率市场化后利率风险加大,银行利差收益不再稳定。贷款与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与负债,其利率主要取决于央行公布的利率水平,在央行对利率进行管制时,利率调整间隔时间长,幅度较小,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波动较小,利差收益水平主要取决于产品结构与计价能力。商业银行在这一时期更热衷于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扩大资产负债规模。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性将显著加大,从风险角度说,利差收益的稳定性将进一步下降。利率市场化后,维持稳定的利差收益不能只注重资产与负债的规模,如何对资产及负债进行定价与期限的匹配,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极大的考验了银行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能力。

(三)流动性发生变化

保持合理的流动性是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内容。如果银行不注重流动性管理,信贷资金投放规模过大,则很容易导致“钱荒”现象。利率管制时,银行负债定价主要靠央行利率指导,无需自主定价,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及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负债的稳定性。大额负债主要靠维护客户关系来管理,活期存款基本不存在主动管理。利率市场化下,银行在一定范围内可自主对负债进行定价,其定价高低将对存款沉淀有较大影响,负债稳定性受到影响。同时,如果进继续沿用原有的流动性管理方法,不进一步改进,可能造成差异化定价下存款沉淀率计量不准确,加大银行流动性风险。

三、建议

美国的利率自由化与我国利率市场化不尽相同,但美国银行在应对利率自由化的市场上给我们很好的启示。美国银行在这个过程中走出了各种失败或成功的经验,有的银行为了缓解利差下降的压力,经营冒进,盲目提高存贷比,导致贷款平均风险水平上升;有的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采用了关注资产质量,注重信贷文化、加强负债管理、开发先进的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等措施。我国银行业面临的利率市场化条件与美国银行虽然不同,但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以适应目前的市场环境都是重要一环。

(一)树立科学的资产负债管理理念

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之间、银行与非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利差下降的压力剧增,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需加强利率风险防控,树立科学的资产负债管理理念。

首先,总行至分支行都要加强应用资产负债管理模式的应用意识,建立良好的信贷文化,将价值最大化作为管理目标,均衡考虑资产流动、资金风险以及收益率等因素,避免一把手、一句话的放贷形势。

其次,要注重资产负债的管理流程的执行效果,保证各个业务条线、各个环节都按照制度与流程进行运作。在银行产品、业务越来越丰富多样,部门间进行配合协作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通过制度流程的协调管理,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前中后台部门高效协作。

(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首先,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以适应当前市场环境。一是提高资产多样性,信贷资产收益高、风险大,在银行资产中占比最大,也是银行收益的主要来源,利率风险的加大使得银行需谨慎对待信贷业务,在源头控制不良率的同时,提高非信贷资产占比,不失为规避风险的手段。其二存款是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利率市场化使银行存款的稳定性下降,加强主动负债管理,使非存款负债成为存款负债辅助,保证银行资金稳定性,提高资金可控性。

其次,现阶段利息收入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收入,中间业务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反过来说,银行中间业务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中间业务为银行提供收益的同时,不属于表内资产与负债,不承担利率风险。加大中间业务发展,稳固并扩大原有中间业务市场份额,根据现阶段消费者特点创新产品、针对大客户设计专属产品等,通过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来规避利率风险,获得稳定收入。

(三)提高风险计量水平

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一环是风险的计量,现阶段银行业经营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复杂,需要对多种风险进行综合计量,要想尽可能准确计量市场风险,需要先进的理论及大数据信息系统的支持。但大数据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建设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逐步完善,在此之前,我们可以加强现有计量方法至上而下的应用,辅助压力测试、情景模拟、敏感性分析等,提高银行业务市场风险的计量水平,并对未来市场状况进行科学预测,做出应对风险的备用措施。

(四)加强总行对分支行利率定价监管引领作用

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各地区市场环境不同,同一款产品不同地区不同客户的定价也可能需要差异化对待,总行在一定范围内可对一级分行进行利率放开管理,使分行针对本地区特点或客户营销情况进行自主定价,但在对分行利率定价权限下放的同时,也要加强监管,做到放而不松。如设置动态的市场指导利率及波动范围,超出范围的定价需进行报批审议。

(五)建设资产负债管理精英团队、加强分支行培训与指导

目前,银行分支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基础相对薄弱,总行需加强对分支行资负人才的培训与实践指导,在分行层面建立优秀的资产负债管理团队,提高其市场分析、风险管理等能力。

参考文献

[1]彭子杰,张杰,杜剑敏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新挑战[J].银行家.2014(2):49-52.

[2]龙军,张宏,程锐.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实务研究--兼论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及应对[J].武汉金融.2014(1):58-60.

[3]韩冰.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4.

作者简介:陈雪(1982-),女,大连人,硕士研究生,管理学硕士,现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连西岗支行,财务管理专员,中级会计师。

猜你喜欢

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
地方性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利率期货的套期保值研究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转型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新时期下利率市场化下的金融风险理论研究探讨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