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和单纯西医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对比观察

2016-09-08黄章豫吴金兰广东省徐闻县妇幼保健院徐闻524100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6期
关键词:围产期糖化西医

黄章豫 吴金兰(广东省徐闻县妇幼保健院 徐闻524100)

中西医结合和单纯西医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对比观察

黄章豫吴金兰
(广东省徐闻县妇幼保健院徐闻524100)

目的:对比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医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8月我院就诊10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使用饮食控制+胰岛素等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口服治疗。比较两组孕妇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及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孕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分别为(5.11±0.37)mmol/L、(7.06±0.25)mmol/L、(7.15±0.6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为7.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降低围产期并发症,保障母婴安全。

妊娠期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疗法;血糖;围产期并发症

妊娠期糖尿病是产科的常见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5%,呈逐年升高趋势[1~2]。杨慧霞[3]研究指出,血糖控制不佳的孕妇,易出现羊水过多、酮症、胎膜早破、巨大儿等并发症。临床早期采取系统综合的治疗,改善膳食结构,积极控制血糖,对于降低胎儿早产、巨大儿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对比中西医结合和单纯西医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5年8月我院10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研究组平均年龄(27.58±3.25)岁;产次(1.30±0.47)次;学历:初中4例,高中12例,大专17例,本科及本科以上21例;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22.41± 1.05)kg/m2]。对照组平均年龄(27.62±1.17)岁,产次(1.28±0.43)次;学历:初中5例,高中13例,大专14例,本科及本科以上22例;孕前BMI(22.36± 1.19)kg/m2。两组平均年龄、产次、文化程度及孕前BMI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为孕妇制定个体化饮食计划,计算每天不同食物的质量及孕妇需要的热量值,在满足日常需求的同时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少食多餐。每日膳食中脂肪占25%~30%,蛋白质占20%~25%,血脂高、肥胖者降低脂肪摄入,增加可溶性纤维及维生素的摄入,同时根据不同的孕周加用胰岛素注射液(国药准字S19980075,规格为10 ml∶400 IU)治疗,餐前注射,3次/d。

1.2.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补肾填精中药方,药物组成:党参、葛根、麦冬、生地各15 g,五味子、陈皮、茯苓各10 g,生黄芪、黄精各30 g,生山楂20 g,生甘草6 g,水煎服,分早晚2次口服。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孕妇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两组孕妇血糖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后研究组孕妇FBG、2 hPBG、HbA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血糖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孕妇血糖变化情况比较(±s)

HbAlc(%)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组别 n FB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2 hPB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54 54 t P 8.57±1.71 8.74±1.42 0.562 0 >0.05 5.11±0.37 5.59±0.58 5.127 1 <0.05 11.46±1.24 11.38±1.38 0.316 9 >0.05 7.06±0.25 8.63±1.78 6.418 5 <0.05 8.16±0.76 8.18±0.79 0.134 1 >0.05 7.15±0.63 7.87±0.91 4.780 4 <0.05

2.2两组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高危妊娠之一,孕妇持续处于高血糖状态,可增加流产率,导致酮症、产后出血、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新生儿血糖过低、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4~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能有效反映妊娠期糖尿病的病情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其中糖化血红蛋白更稳定,避免了血糖周期波动的影响,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5]。洪普等[6]研究指出,重视孕期糖筛查,给予早期干预治疗,积极控制血糖及血脂水平至关重要。医护人员需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计划,辅以适当的运动,同时指导孕妇做好自我监护,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积极控制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于“妊娠消渴”范畴,主要病机为饮食不节、气阴亏虚、肝肾亏虚等。采用益气养阴、补肾填精中药方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西药治疗疗效。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葛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麦冬生津解渴、润肺止咳;生地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五味子滋补涩精、止泻止汗;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滋阴健脾、除烦安胎的功效。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研究组孕妇FBG、2 hPBG、HbA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高扬等[7]研究结果一致,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效果满意。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降低围产期并发症,保障母婴安全。

[1]于江荣,许现娣,孙伟宏,等.个性化饮食处方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婴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1):1203-1204

[2]李婷.妊娠期糖尿病孕前体质量指数与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质量的关系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12):47-48

[3]杨慧霞.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策略和临床实践[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4(11):697-699

[4]张莉,王力朋,张国锋,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1):47

[5]张佳,刘晓杭,祝晓妮.妊娠期糖尿病防治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6):43-44

[6]洪普,罗云玲,孙波,等.实施“三位一体”护理模式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3,20(4):254-255

[7]高扬,王芳,徐辉,等.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影响[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2,40(6):610-612

R714.256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6.014

2016-04-12)

猜你喜欢

围产期糖化西医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补血生乳颗粒对SD大鼠围产期毒性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围产期时间定义
围产期胎膜早破与生殖道病原菌感染的分析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