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在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负性情绪中的效果观察

2016-09-07寿月儿占建华曹世林董盈莹钱建军浙江省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障碍科浙江绍兴312000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11期
关键词:躯体负性障碍

寿月儿 占建华 曹世林 董盈莹 钱建军浙江省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障碍科,浙江绍兴 312000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在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负性情绪中的效果观察

寿月儿占建华▲曹世林董盈莹钱建军
浙江省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障碍科,浙江绍兴31200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在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负性情绪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精神科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59.75±5.31)分,SDS评分为(58.52±2.47)分,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59.41±5.23)分,SDS评分为(58.45±2.65)分,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51.18±4.47)分,SDS评分为(51.26±1.21)分,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54.23±4.56)分,SDS评分为(55.37±1.24)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在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负性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躯体形式障碍;负性情绪;SCL-90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1inica1 effects of cognitive behaviora1 care treatment in improving negative emotion of somatoform disorders patients.Methods A tota1 of 8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omatoform disorders treated in our hospita1 from May 2012 to November 2014 were chosen,and they were assigned into contro1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1e,with 41 cases in each group.Conventiona1 treatment and conventiona1 care for psychiatric patients were app1ied to contro1 group,whi1e cognitive behaviora1 care treatment was app1ied to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treatment for contro1 group.Nursing anxiety,depression changes and improvement of 1ife qua1i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Before Nursing Intervention,SAS and SDS scores for observation group were (59.75±5.31)and(58.52±2.47),respective1y.Whi1e SAS and SDS scores for contro1 group were(59.41±5.23)and(58.45± 2.65),respective1y.There were no obvious differences in SAS,SD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before Nurs ing Intervention.But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SAS and SDS scores for observation group were(51.18±4.47)and(51.26± 1.21),respective1y.Whi1e SAS and SDS scores for contro1 group were(54.23±4.56)and(55.37±1.24),respective1y.SAS and SDS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1 group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And improvement of SCL-90 Se1f-reporting Inventory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1 group,with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Cognitive behaviora1 care treatment has significant c1inica1 effects in improving negative emotion of somatoform disorders patients.It is of high c1inica1 va1ue.

[Key words]Cognitive behaviora1 nursing therapy;Somato form disorders;Negative emotion;SCL-90

躯体形式障碍为临床常见精神障碍疾病,临床表现为难以解释的躯体不适症状或主诉,但躯体及实验室检查均不能检查出相对应的器质性原因,也并不能有效解释患者躯体异常症状及痛苦[1]。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症状较多,体征很少,并且很多伴有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且与躯体症状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2]。当前临床对于该病治疗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单一的药物治疗上[3],对护理在疗效方面的影响探讨较少。为进一步探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我院选取2012年5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82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认知行为护理治疗,护理干预后患者不良情绪得到良好缓解,且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82例患者均是在2012年5月~2014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且经检查均为躯体形式障碍;以抛硬币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1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21~59岁,平均(38.5±4.1)岁,平均病程(8.2±1.4)年,已婚28例,未婚13例,文化程度:初中10例,高中15例,大专4例,本科12例;观察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21~59岁,平均(38.2± 4.5)岁,平均病程(8.5±1.3)年,已婚27例,未婚14例,文化程度:初中9例,高中14例,大专5例,本科13例。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由医院论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CCMD-3)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4],临床表现为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疑病症等,且易反复出现并时常变化。

1.3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为19~60岁,受教育程度均为初中及以上,症状存在时间较长,多数患者就医过程长、次数多但多项检查结果均未呈现阳性,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强药物滥用、有严重的躯体疾病、有酒依赖成瘾、有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合并严重躯体疾病患者、抗抑郁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史患者[5]。

1.4方法

由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通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可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精神科患者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环境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心理疏导及注意事项等。后依照患者症状及特点、躯体情况及以往治疗史,选取西酞普兰(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00165,规格:10 mg/片)、度洛西汀(E1i Li11y and Company,美国,H20110320,规格:60 mg/粒)、曲唑酮(常州华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355,规格:50 mg/片)等一种或两种药物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护理治疗:①确定治疗的目标:护士应主动和患者沟通并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多倾听患者倾诉,给予患者支持,很多患者因疾病反复发作,常会讲解治疗过程中的烦恼及委屈,护士应认真倾听,并给予安慰,争取建立共同治疗目标;②教育指导:主要通过个人、小组或集体等形式,采用交谈、宣传栏、讲座等方法,向患者讲述相关疾病知识,鼓励其认清症状背后原因;③心理支持:采用多种交流技巧及时把握患者的心理状况,该病多数患者由于躯体形式障碍会存在述情障碍[6],应尝试多种交流技巧了解患者心理状况,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等形式尽可能了解患者经历、工作、婚恋、家庭、文化等背景资料,挖掘其潜在的心理诉求。同时指导患者在情绪波动情况下随笔记录当时的想法,冷静后思考其可能引发的不良情绪及行为[7];④疏泄支持:以记日记、布置家庭作业等方式,协助患者疏泄内心情感,使其负性情绪得以解决,并使其负性情绪、自身感受均得以呈现。鼓励患者通过微博、书信等记录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和患者一起审视其观点,提出合理的替代性见解。在治疗期间,强调患者感受要完整、真实,适当安排患者展开肌肉放松锻炼:首先让患者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在病床上取仰卧位,播放患者喜欢的轻音乐,使患者放松全身肌肉。依次放松上肢、肩部、头、颈部、胸、腹、臀、下肢、足,1次/d,45 min/次。⑤社会支持:对患者家属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和认知教育,帮助家属调整同患者的沟通及情感表达方式,使患者家属可以理解护理活动的意义,并参与到护理之中。鼓励患者和家属之间经常性展开语言交流和情感传递,给予智能化精神寄托,并在行为上给予示范指导。⑥认知护理:尽早和患者展开躯体疾病、社会心理因素之间关系的讨论,让患者通过角色扮演等方法将负性情绪下想做的事情模拟出来,找出其曲解或逻辑错误的关键,后进行合理推论后指导患者进行体验反省,以此提升其疾病认知水平。

1.5评价标准

焦虑、抑郁程度评分[8]:利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SAS评分50分及以上,则可判定患者存在焦虑症。其中得分为50~59分,表示存在轻度焦虑,得分60~69分表示中度焦虑,高于69分为重度焦虑。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SCL-90[9]:包括条目数90个,每条评分1~5分,总分越高,说明其心理问题越严重。通过这一量表可对患者自觉症状是否严重加以判定。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注:t、P表示组间比较,t1、P1、t2、P2表示组内干预前后比较

组别 n SAS干预前 干预后 t1值 P1值SDS干预前 干预后 t2值 P2值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41 41 59.41±5.23 59.75±5.31 0.9845 0.65 54.23±4.56 51.18±4.47 4.1562 0.04 4.2821 5.6287 0.04 0.04 58.45±2.65 58.52±2.47 0.8452 0.71 55.37±1.24 51.26±1.21 7.4564 0.03 4.0682 6.1875 0.04 0.03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O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比较,n=41,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O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比较,n=41,分)

组别 躯体化 强迫 人际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偏执 精神病性干预前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41.11±5.54 41.64±6.01 0.1571 0.10 28.21±4.12 29.14±4.25 0.9241 0.17 34.81±7.12 35.01±7.31 0.0125 0.06 38.52±5.96 38.02±6.21 0.2581 0.11 35.41±4.52 36.11±5.21 0.4621 0.08 20.15±2.12 21.12±2.21 0.6214 0.11 22.41±4.51 21.29±3.98 0.9173 0.18 33.5±4.01 34.01±3.98 0.1821 0.06 28.84±3.21 20.14±2.28 4.8121 0.04 23.37±2.58 18.41±2.51 5.8171 0.02 25.32±2.53 18.01±2.01 7.9278 0.03 29.11±5.32 25.11±4.52 9.2817 0.02 22.61±3.21 17.65±3.56 6.5172 0.03 15.21±1.11 10.52±1.35 11.8217 0.01 15.81±2.61 10.21±2.01 8.8251 0.02 23.14±2.51 18.42±2.91 9.2471 0.02

1.6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尧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对照组、观察组SAS评分与SD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干预后两个指标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干预后的两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评分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在认知理论观点中,研究人员认为可对患者精神状况造成干扰的,主要是患者关于事物的判断、认知及评价。患者在行为上出现的缺陷多由其认知中的缺陷造成,故而在矫正认知缺陷的同时,患者的不良情绪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经临床研究统计可知,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多数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所以可以说认知方式是躯体形式障碍发生的基础。另有相关文献资料表明,美国躯体形式障碍终身患病率为0.13%[10],我国社区调查结果显示国内躯体形式障碍终身患病率为0.2%~2.0%[11],但是躯体及实验室检查并不能有效检测出相应器质性病变,即使是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表现出严重的躯体症状情况下,也并不能找出明显的器质性原因。患者以上症状的出现同生理机制有着较大区别,临床中对其发病机制也并未清楚了解。但不可否认,躯体形式障碍的产生同患者心理因素关联较大[12]。虽然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并不会下意识地制造或控制躯体症状,但其自身确能体验到以上症状。因此只有在有效解决造成躯体症状的心理原因后,才能改善或缓解上述症状,达到有效治疗目的[13,14]。

临床研究表明[15],大量负性情绪的存在不仅可引起患者生理应激反应,同时还可对患者认知过程造成影响,从而干扰其掌握疾病相关信息的能力,造成其选择性注意躯体感觉,对自身健康的负面评价越来越敏感,患者存在的对自身病情的非理性认识,会间接作用于肢体表现,引发躯体功能障碍。Kimayer等[16]认为,躯体化障碍是心理病理的一种反应,同时也是痛苦的表达、内心冲突的一种信号,也即个体对痛苦的一种社会表达。认知行为护理是以认知行为理论为指导,结合患者疾病特征而研发的认知行为护理疗法,首先护士充分了解患者过去及现在的感受与生活认知,识别功能失调性、负性自动思维的认知,协助患者建构科学合理的认知过程,纠正不合逻辑的思维模式。在本次研究中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干预及行为矫正而实现最终的治疗目的,其通过认知重建、心理疏导、行为矫正等方法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及行为干预,消除了患者潜在的负性情绪及不良行为,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效预防复发。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来说,其在客观事物认知、评价及判断中都存在一定缺陷,而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行为障碍,同时减少躯体症状发生率[17,18]。

临床研究表明,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护理治疗,可有效帮助患者逐步转变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错误认识及归因认知[19],在促进患者正确对待疾病、理性面对疾病治疗及日常生活的同时,减轻患者受到的负性情绪影响,在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可发挥显著效果[20]。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加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表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经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国外[21]一些研究报道一致。

通过本次认知行为护理疗法的实施,总结出以下体会:首先应正确辨别患者躯体不适症状的出现,从而给予针对性的认知行为护理措施,这也是提升护理效果的重点环节;其次,应加强认知行为护理疗法中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其不仅能够有效增强护理人员充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在大大改善护患关系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亲切感及认同感,达到提升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的目的。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在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负性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同时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1]马智文.认知行为心理护理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2):124-125.

[2]王玉,党海红.躯体化障碍治疗进展[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2):183-185.

[3]周盛年,于会艳,刘黎青,等.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7(5):442-443.

[4]张瑞星,赵伟,史诺.躯体形式障碍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4,35(2B):77-79.

[5]侯先芹,周笑寒,王莉.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 (10):1365-1366.

[6]易峰,梅佳,毛静宇,等.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述情障碍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相关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3):178-180.

[7]钟利君,黄赣英.躯体形式障碍伴Niagara瀑布样T波患者1例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08.

[8]孙伟铭,邹卿,董香丽,等.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家属的抑郁情绪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6):1954-1956.

[9]朱君.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述情障碍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2,25(2):116-117.

[10]王洪飞,罗忠,郑学宝,等.奥氮平治疗躯体化障碍的增效作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1):100-101.

[11]易峰,梅佳,毛静宇,等.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述情障碍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相关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3):178-180.

[12]单桂花,孔伶俐,刘春文.躯体化障碍的病 因学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3,40(1):46-48.

[13]文春光,李福球,郑小泳.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特征分析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2):41-43.

[14]焦清艳,王百灵,孔伶俐,等.度洛西汀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疗效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3):168-169.

[15]赵红红,陆晓红,朱缙伟.认知行为为主的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焦虑情绪和血清中MIF和BDNF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1):70-72.

[16]Kimayer LJ,Young A.Cu1ture and somatization:C1inica1,epide-mio1ogica1,and ethnographic perspectives[J].Psychosom Med,1998,60(4):420-430.

[17]张恩,王道金.抑郁障碍伴疼痛性躯体症状研究进展[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4):282-284.

[18]任婉文,徐密密,周志英,等.浮针疗法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3):58-61.

[19]赵永忠,王维千,陈宏.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4,24 (1):45-46.

[20]杨茹云.认知行为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2015,15(21):16-18.

[21]Wa11er E,Scheidt CE.Somatoform disorders as disorders of affectregu1ation:A study comparing the TAS-20 with non-se1f-reportmeasures of a1exithymia[J].J Psychosom Res,2004,57(3):239-247.

Observation of the effects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care treatment in im-Proving negative emotion of somatoform disorders Patients

SHOU Yue′erZHAN JianhuaCAO ShilinDONG YingyingQIAN Jianjun
Department of Psycho1ogica1 Barriers Branch,Shaoxing 7th Peop1e′s Hospita1 in Zhejiang Province,Shaoxing312000,China

R473.7

B

1673-97O1(2O16)11-O128-O4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3KYB268)▲

2015-12-25)

猜你喜欢

躯体负性障碍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现在干什么?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跨越障碍
搬家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