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主义的继承与革新
——以贝聿铭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为例

2016-08-31许璇璇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6年4期
关键词:现代主义自由以人为本

许璇璇

学术

现代主义的继承与革新
——以贝聿铭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为例

许璇璇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生

摘要:作为一代杰出的现代主义建筑师,贝聿铭大力继承和革新了现代主义,而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更是使他轰动建筑坛的代表作。本文将从空间、环境等方面详述美国国家美术馆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创新,并从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等方面分析贝聿铭个人风格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现代主义 空间 环境 自由 以人为本

1 引言

贝聿铭是杰出的华裔美籍建筑师,而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更是贝聿铭对现代主义的继承与革新的代表作。本文基于大量的现状分析资料,详述美国国家美术馆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创新,并分析贝聿铭个人风格产生的原因。

2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对现代主义的继承

2.1现代主义建筑特点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总结起来有以下特点:创新性强;重视空间营造;建筑设计多运用几何形美学原则;艺术和技术结合,形式和功能并重。

2.2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的空间观

在外部空间上,东馆设计体现几何美学,具有雕塑感。其平面主要由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组成。三角形具有空间的穿透力和强烈的透视感。同时,东馆沿街立面成大“H”形,入口处为巨大的矩形凹进,也强化了视觉效果。

在内部空间中,东馆设计注重形式与功能的结合。建筑材料的选择营造出独特的空间。除了钢和玻璃,用混凝土的厚重感加强空间表现。内部空间具有流动性,可以根据人的需要进行变动。

2.3现代主义与社会和城市的融合

现代主义主张建筑设计要符合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和日益现代化生活的需求,讲求实际,具有强烈的理性风格。以现代城市生活背景为发挥平台的现代主义在东馆设计中展现鲜明的时代特性。东馆并没有为了迎合老馆的古典主义风格而守旧,而是通过地块和造型的融合形成与老馆的统一。其作为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公共建筑,在设计中尊重城市环境、坚持文脉主义,具有鲜明的城市烙印。

3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对现代主义的革新

3.1重视建筑和周围环境的结合

对环境的考虑经常被第一代现代主义建筑师所忽视,而贝聿铭却对此进行了革新,他非常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以及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

出于这种全局观,贝聿铭在建筑造型的考量上费尽心力。东馆基地是一块不规则四边形,这给设计带来了很大束缚。然而这块用地在城市中的位置又十分优越,东侧是国会大厦,西侧是白宫。对此,贝聿铭创造性地用对角线将基地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将建筑和用地完美结合。同时沿用老馆的东西轴线,加深了新馆和老馆的联系,使得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建筑形成一个整体。

3.2更自由灵活的空间

贝聿铭在空间设计上也进行了革新。他在逐步意识到了前人设计形式的僵化后,开始采用更人性化的手法表现空间和体量。在其设计中,灵动的空间是建筑的精髓。当人在建筑中走动时,当光影在空间中变幻时,建筑才发挥了它最大的作用。而公共建筑更能够让更多的民众进入其中感知空间,从而扩大其感染力。

相较于第一代现代主义建筑,东馆的空间设计更为自由和人性化。美术馆内,好几个展览室的天花板都可变动,不同隔间的内墙也可移动。回廊和天桥相交错,联通不同高度的室内空间,使行人还产生步移景异的体验。

3.3材料和装饰的准确把握

东馆的建筑外墙并无过多装饰,与古典主义老馆形成了鲜明反差。玻璃、钢和混凝土被熟练地运用到建筑中。混凝土的运用突出了其体块感和雕塑感。玻璃和钢也成为了装饰的主角。同时,光被当做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无形的光具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往往成为感召力的来源。在外部,巨大的几何形体块的拼接造就了独特的光影效果。在内部,人工光照和自然采光的合理分配也使流动的人对空间产生更深刻的感知。

4 贝聿铭个人风格产生的原因

4.1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贝聿铭祖籍苏州,幼年在苏州园林中度过。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风格对他产生很大的触动和影响。早期的很多现代主义建筑师在设计时总是站在自然的对立面,突出个人特点,而贝聿铭却从自然与环境出发,讲求建筑的适应性和感召力。正如东馆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让游客产生宾至如归的感受。

4.2西方现代主义流派的洗礼

贝聿铭早年师从格罗皮厄斯,工作后受密斯•范•德•罗的影响较深,并综合了柯布西耶、路易斯•康、赖特等大师的设计理念和思想,形成了独到的建筑观。

贝聿铭的人生绝大部分是在美国度过的。美国在二战时城市快速变革,工业和技术的进步给建筑师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同时,二战期间,一大批欧洲建筑师流亡美国,在美国发展壮大。美国自由而不激进的环境让贝聿铭更好地探究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独特而不激进的个人风格。

4.3个人因素

作为望族之后,贝聿铭从小就受到了非常先进的教育。而在中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下,贝聿铭兼收并蓄,有了独特的个人主张。他从不标新立异,在他看来,过度的追求旗帜鲜明的个人特色并无意义,反而会成为思想的限制和设计的枷锁。因此,他的设计中总是充满人性关怀。而在专业表现突出的同时,他的口才和协调能力也是他通往国际一流建筑大师的钥匙。“外交官”的素质让作为建筑师的他得到了充分的外界支持,获得了能够自由发挥的条件,做出富有个人主张“贝氏建筑”。

5 结语

时至今日,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仍然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永不过时的气质。相比于如今商业化背景下的中国,其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注重建筑环境和谐统一的思想更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拒绝媚俗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态度更值得当今建筑师的学习。现代主义思潮虽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但其继承和革新仍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2]刘珊. 贝聿铭艺术博物馆空间设计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 2007

[3]蔡芝明.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建筑设计解析[J]. 山西建筑, 2009, 35(025): 14-15

[4]王子瑜, 李立新. 解读贝聿铭对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方法的发展[J]. 山西建筑, 2007, 33(1): 24-25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自由以人为本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
现代主义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