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讀馬王堆古醫書札記(五則)*

2016-08-30劉建民

简帛 2016年2期
关键词:字形

劉建民

讀馬王堆古醫書札記(五則)*

劉建民

《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下文簡稱《集成》),在吸收近四十年學術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全面整理並且完整公布了20世紀70年代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全部簡帛資料。*裘錫圭主編: 《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中華書局2014年。本文主要根據《集成》新發表的彩色圖版,討論馬王堆古醫書中幾處殘損字形的釋讀,不確之處,敬請方家指正。本文所引字形,在使用《集成》圖版時簡稱爲“新圖版”。個别地方酌情引用《馬王堆漢墓帛書[肆]》中的圖版,*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 《馬王堆漢墓帛書[肆]》,文物出版社1985年。簡稱爲“原圖版”。在選取與殘損字形對照的字形時,本文儘量首選與所要討論的字形在同一篇帛書中的字形(這主要是考慮到同一書手具有比較固定的書寫特點),在這種情況下,僅注明此形所在的行號。

《房内記》第22、23行有如下一段文字:

[約]: 取犬骨燔,與蕃石各二,桂、薑各一,蕉莢三,皆冶,并合。以棗[膏]□□□22前,知而出之。23*裘錫圭主編: 《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陸)》第80頁。本文在引述帛書釋文時,一般直接使用寬式釋文。

今按,釋文中的“棗”字應當改釋爲“疏”字。“棗”字頂部恒作竪筆與横竪交叉之形,與此殘字頂部不類。我們認爲此字殘存的筆畫應爲“疏”字“露”旁的右側大半,字形對照如下:

20行18行24行《養生方》46行殘字“棗”“疏”

本篇帛書第18、19行記載使女性陰道緊縮的藥方説:“以疏繒裹之,大如指,入前中,知而出之。”意思是説在性交之前,用疏繒裹住一定量的藥物,裹好後藥物的粗細如同人的手指一般,然後將藥物塞入陰道之中,待女性感覺到陰道緊縮之時再將藥物取出。本篇帛書第21行的藥方説:“及爲,爲小囊裹以嗛前,知而出之。”意思是説在性交之前,將裹有藥物的小囊塞入陰道口中,待女性感覺到陰道緊縮之時再將藥囊取出。帛書此處所載的藥方,與上引兩方的性質及用藥方法都很類似。結合上下文文意及帛書殘缺的字數,此處釋文可補作“以疏[繒裹以嗛]前,知而出之”。

《房内記》第37~39行:

□□□□而飖□□□□□□□□□□□□□□酒一杯中飐之□□□ □37已,取其□家而□□□□□□□□□三日□□□□□□杯中飐之□□□□。38即其汙者不能三指小撮亦可。已試。39*裘錫圭主編: 《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陸)》第81頁。

按,釋文中的“家”字應是“字”之誤釋。“家”字“豕”旁左側有多個筆畫(馬王堆出土的醫書中僅《五十二病方》中有一模糊不清的“家”字,所以下面的字形對照中並没有引用。馬王堆簡帛他處的“家”字,可參看《馬王堆簡帛文字編》305頁),*陳松長編著,鄭曙斌、喻燕嬌協編: 《馬王堆簡帛文字編》,文物出版社2001年。而細審此字左側只有一個斜筆,且此字下端末筆有較長拖曳,這正是“字”字的特徵。字形對照如下:

41行所謂的“家”字“字”

《房内記》41行有“字者已”,原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注云:“字: 産。《説文》:‘字,乳也。’段注:‘人及鳥生子曰乳。’古醫書如《名醫别録》蜀椒‘女子字乳餘疾’,《針灸甲乙經》卷十二‘女子不字’,又‘女子字難’,意即産乳餘疾、不産、産難。”“字者已”,意即女子生産過程完成。現在釋出38行的“字”字,則知此行所在的醫方,也應與女子生産有關。其上第37行的殘字“飖”,有可能就是“難”字,帛書此處或是描述“女子字難”之類的内容。

第38行的“三日”之“日”,本爲一殘字。本篇“日”字左側均爲較爲圓轉的筆畫,而此殘字相當於“日”旁左側的筆畫則非常的方直,此筆應是“旨”字左側的竪筆。所謂的“日”字,實際上是“指”字之殘。“三指”帛書中習見。字形對照如下:

42行44行46行39行殘字“日”“三指”

《房内記》48行:

[ ● ]□□□加醴: 取稻□□□□□□□□□□□□□□□□□□□48*裘錫圭主編: 《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陸)》第83頁。

按,釋文中“稻”下的殘字似是“米”字,字形對照如下:

《養生方》11行7行殘字“稻米”“黍米”

《房内記》殘片4:

按,“冶”下還有一殘字,此字應是“合”字。字形對照如下:

3行9行殘字“合”

《養生方》第1 /1行:

[老不起□□□□□□□□□]臭可□□[□□□□□□□□□□□□ □□□□□□]1/1*裘錫圭主編: 《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陸)》第37頁。

帛書現存的第一方“老不起”殘損嚴重,具體内容已不是十分清楚。其中第1行“臭可”下的殘字,諸家未釋。按,據殘筆此字應是“也”字,字形對照如下:

1/1行124/123行202/201行

第1行的“也”字與124行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124行“也”字拖曳在尾部的一筆,直接貫穿上部的横筆。而第1行的“也”可能與202行的“也”字一樣,拖曳之筆是寫在“廿”形之下。這兩種寫法的“也”字,在馬王堆帛書中都較爲常見。*陳松長編著,鄭曙斌、喻燕嬌協編: 《馬王堆簡帛文字編》第506頁“也”字條。

*本文係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秦漢簡帛涉醫文獻疑難字詞研究及資料庫建設”(14CYY029)成果。

猜你喜欢

字形
走马楼三国吴简所见、、及相关字形考辨
“5”中的成语
异体字字形类似偏旁的互用类型综合字图构建
“”字形体结构的意蕴及其影响
走马楼三国吴简所见、、及相关字形考辨
唐宋以来汉字通行字形局部调整研究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添一笔变个字
用“A”字形的性质求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