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对急性脑死塞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烯醇化酶的影响

2016-08-29郭雪刚李丹丹

光明中医 2016年13期
关键词:化酶烯醇神经元

郭雪刚 李丹丹



针灸对急性脑死塞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烯醇化酶的影响

郭雪刚李丹丹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蛋白与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患者第1天、第10天和第20天血清S-100β蛋白与神经元烯醇化酶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0天,针灸治疗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20天,针灸治疗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治疗可以显著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损伤,这可能是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作用之一。

针灸;脑梗死;S-100β蛋白;神经元烯醇化酶

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1],属于临床中较为多见的缺血性脑卒中症。它往往由急性脑血管栓塞所致,死亡率以及复发率高。我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现幸存中风患者约700万,其中约450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和生活不能自理[2]。脑卒中患者的1个月生存率为70%~90%,1年生存率为50%~80%,存活者多数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而需要康复治疗[3]。所以积极采取有效的诊疗措施对于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多数学者研究发现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表达水平越高,急性脑梗死的脑损伤程度越重[4,5]。本研究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观察使用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表达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内科从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发病24小时内均入院治疗。入选病例中男39例,女34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53.10±8.34)岁。

1.2纳入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诊断标准[6],并经脑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梗死,排除颅内出血及其他颅内疾患。另排除下列情况:①年龄<18岁的住院患者;②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③全身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④过敏体质患者;⑤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

1.3治疗方法将入选的7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和对照组,针灸治疗组36例,对照组37例。2组均使用常规治疗,即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等西医综合治疗,功能锻炼具体方法如下:①配合患者进行肢体摆放,帮助患者把体位摆放成正常功能位,在其下肢外侧垫枕头,避免发生髋关节外旋等[7];②针对性的下肢被动运动,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负重训练等,每天锻炼30分钟,连续锻炼10天为1个疗程;③对患肢选取有效穴位,进行按摩,促进肌张力的平衡。隔天按摩1次,每次按摩30分钟,连续按摩10次为1个疗程。 针灸治疗组除常规综合治疗外,加用针灸治疗,运用醒脑开窍针法,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辅穴:极泉、尺泽、委中;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风池、完骨、天柱,均取双侧;口角歪斜:风池、太阳、颊车、迎香、地仓、下关、合谷;吞咽障碍:风池、翳风、完骨均向喉结方向斜刺;言语謇涩或舌强不语:上廉泉、金津、玉液点刺放血;上肢不遂:风池、极泉、尺泽、曲池、合谷、八邪、外关;手指握固:合谷、八邪;肩关节痛:肩髃、肩髎、肩贞、肩中俞、肩外俞;下肢不遂:环跳、委中、三阴交、阳陵泉、昆仑;足内翻:丘墟透照海;视物障碍:天柱、睛明、球后;便秘:丰隆、左水道、左归来、左外水道、左外归来;小便失控:关元、中极、曲骨;血管性痴呆:百会、四神聪、四白、太冲。穴位、针具常规消毒,间歇运针30分钟。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休息3天,继续治疗下一个疗程[8]。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并对并发症进行对症治疗。

1.4血液标本采集两组患者发病24小时内和治疗1疗程、2疗程时各抽取静脉血5ml,离心分离出血清,保存备用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森雄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操作说明书步骤进行操作。

1.5疗效评价临床疗效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年通过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9]: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0分;显效:50≤神经功能缺损<90分;有效:20≤神经功能缺损<50分;无效:神经功能缺损<20分。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浓度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疗程,针灸治疗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2疗程,针灸治疗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100β蛋白和NSE的浓度的比较 (例,

注:与针灸治疗组比较,1)P<0.05

2. 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与对照组比较,针灸治疗组治疗后,在痊愈、总有效率和无效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例,%)

注:与针灸治疗组比较,1)P<0.05

3 讨论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加上生活节奏的变快等一些因素的存在,导致脑梗死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及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导致动脉狭窄加重,或部分,甚至完全闭塞,出现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一旦脑梗死发生,对患者生存质量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10]。

研究实验表明[11],细胞外S-100β在高浓度状态下对神经组织具有不良影响,在体外可诱导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凋亡。S-100β蛋白是神经组织蛋白质的一种,由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产生,具有神经生长因子样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可导致细胞膜完整性破坏,从而使S-100β蛋白进入血液循环,通过检测外周血中S-100β蛋白浓度可反映脑损害严重程度。烯醇化酶是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糖酵解代谢中。烯醇化酶由免疫性质不同的α、β和γ3种亚基组成,其中γ型同功酶特异地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胞浆内,称为NSE。脑损伤时,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由于NSE不与细胞内肌动蛋白结合,故易从细胞内释放出来,进入脑脊液或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外周血。诸多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认为,脑脊液和血清NSE可用来判断急性期脑损伤程度及预后[12]。

中医认为,机体脏腑因阴阳失衡、肝肾阴亏、气血不足等可引起中风肢体痉挛。中风后肢体痉挛是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并发症。本治法针对中风的病因病机选穴,其中针刺人中、内关、风池、四神聪、百会等穴位,能够促进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血氧供应;针刺环跳、阳陵泉、三阴交穴则能够祛风化湿、强健腰膝;针刺足三里穴则能够调理脾胃、通风活络、扶正祛邪等;针刺曲池、合谷、委中、昆仑穴可疏肝益肾、祛风活络。本研究显示,用针灸治疗后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较对照组能显著降低,临床疗效针灸治疗组明显提高了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以上针灸治疗提示,针灸治疗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损伤,促进脑功能恢复。

[1]姚柳萍.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脂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16(1):154-155.

[2]徐晓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现状分析[J].中国医学,2007,5(12):30.

[3]周维金,王玉琴,崔利华.脑卒中康复研究新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17(2):71-74.

[4]LAMERSK J,VOSP,VERBEEK M M,et al. Protein S-100β, 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myelin basic protein(MBP)and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 in Cerebrospinal(CSF) and blood of neurologic patients[J].Brain Res Bull,2003, 61(3):261-264.

[5]BERTSCH T,CASARINW,KRETSCHMAR M,et al. Protein S-100β: a serum marker for ischemic and infectious in jury of cerebral tissue[J].Clin Chem Lab Med,2007,39(4):319-323.

[6]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7]毕颖,邵晓梅,李丽萍,等.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69-72.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针灸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试行)[S].2011:195-203.

[9]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10]Tamura A,Murakami K,Kadota J.Prevalence and independent factors for gastroduodenal ulcers/erosions in asymptomatic patients taking low-dose aspirin and gastroprotective agents:the OITA-GF study[J].QJM,2011,104(2):133-139.

[11]王淑贞,曹丽丽.老年脑卒中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3):410.

[12]Micbretti F.S-100βprotein in biological fluits:a tool for perimental machine[J].Clin chem,2002,48(2):2097-2104.

山西省壶关县中医院内科(壶关 0473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3.046

1003-8914(2016)-13-1934-03

(本文校对:韩玉昆2015-12-04)

猜你喜欢

化酶烯醇神经元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麦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气相色谱法分析甾烯醇
烯醇化酶在微生物中的研究进展
跃动的神经元——波兰Brain Embassy联合办公
两种氯前列烯醇诱导母猪同期分娩的研究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ERK1/2介导姜黄素抑制STS诱导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作用
毫米波导引头预定回路改进单神经元控制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
寄生虫烯醇化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