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安全影响因素辨识研究*

2016-08-27罗景峰

关键词:旅游者因素旅游

罗景峰

(1.华侨大学 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2.中国旅游研究院 旅游安全研究基地,福建 泉州 362021)



乡村旅游安全影响因素辨识研究*

罗景峰1,2

(1.华侨大学 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2.中国旅游研究院 旅游安全研究基地,福建 泉州 362021)

乡村旅游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安全问题,进而影响了乡村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乡村旅游安全事故案例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安全理论,界定乡村旅游安全的概念。从乡村旅游的主体、客体及媒体等三个方面,对乡村旅游安全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构建乡村旅游主体、客体及媒体安全影响因素图,认为乡村旅游主体安全即为乡村旅游者安全,乡村旅游客体安全即为乡村旅游资源安全和乡村社区安全,乡村旅游媒体安全即为乡村旅游从业者安全和乡村旅游交通安全,为辨识乡村旅游系统中存在的各类不安全因素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框架,也为乡村旅游安全评价预警奠定了理论基础。

乡村旅游;旅游安全;影响因素;辨识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扶持乡村旅游、加强旅游扶贫工程”,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发展和提升农村经济的必要手段和有力杠杆。乡村旅游作为我国旅游新业态,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发展,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然而,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规划、规范管理、有效监管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等原因,出现了诸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耕地流失、主客冲突、食品安全、交通事故、治安事件等一系列不安全问题,影响了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协调发展,乡村旅游安全已经成为新时期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之一。在乡村旅游安全研究方面,国内外相关研究尚少,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处于探索阶段[1-3]。分析和辨识影响乡村旅游安全的相关因素是研究乡村旅游安全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开展乡村旅游安全评价、控制的前提。为此,以系统的观点,结合旅游安全理论[4],从乡村旅游主体安全、乡村旅游客体安全以及乡村旅游媒体安全等三个方面对影响乡村旅游安全因素进行辨识,以期为预防乡村旅游安全事故提供参考依据。

一、乡村旅游安全概念界定

目前,有关乡村旅游安全的概念界定尚无权威的说法,高萍从旅游者的视角给出了乡村旅游安全的定义,即“游客在乡村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旅游者所普遍接受的状态”[5]。 宋博、郑向敏认为乡村旅游安全问题包括旅游环境类、游客行为类、农业生产类以及管理失误类等四个方面,乡村旅游安全特征表现为突发性、广泛性和复杂性[6]。综上,参考旅游安全[4]的含义,结合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系统的观点出发,乡村旅游安全可以界定为乡村旅游现象中一切安全现象的总称,既包括乡村旅游主体安全,也包括乡村旅游客体安全,还包括乡村旅游媒体安全。乡村旅游主体安全即乡村旅游者安全;乡村旅游客体安全即乡村旅游资源安全、乡村旅游地居民安全,涉及资源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乡村旅游媒体安全主要表现为乡村交通安全、乡村旅游从业者安全等。乡村旅游主客体安全及媒体安全三者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乡村旅游地安全系统

由图1可知,乡村旅游主体安全、客体安全及媒体安全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叠加、存在着内在关联性,任何一个方面的安全问题都会受到其他两个方面安全问题的影响,同时也对其他两个方面安全问题加以作用。因此,必须以系统的观点对乡村旅游安全问题进行研究。

二、乡村旅游安全影响因素辨识

在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安全事故案例的基础上[7],结合相关文献资料[7-20],从乡村旅游主体安全、乡村旅游客体安全以及乡村旅游媒体安全三个方面,对影响乡村旅游安全的因素进行系统辨识。

(一)乡村旅游主体安全影响因素辨识

乡村旅游者是乡村旅游的主体,影响其安全性的因素[7-9]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及管理因素,如图2所示。人的因素包括旅游者安全指数、旅游从业者安全指数、主客冲突潜在指数;物的因素包括基础设施、交通工具、农事体验设施设备、安全标志;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灾害状况、社会治安状况、环境卫生状况;管理因素包括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宣传教育、安全监督检查、安全预警机制、安全法律法规、旅游保险、应急救援、安全投入。

图2 乡村旅游主体安全影响因素图

(二)乡村旅游客体安全影响因素辨识

乡村旅游客体安全可从乡村旅游资源安全和乡村社区安全两个方面进行辨识,如图3所示。

图3 乡村旅游客体安全影响因素图

乡村旅游资源[10]是指能吸引旅游者前来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的乡村景观客体,包括农业景观、聚落景观和民俗文化景观等三类。从人—机—环境系统工程[11]观点出发,乡村旅游资源安全影响因素包括人的因素、设施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管理因素。

人的因素包括旅游者不文明行为、旅游者碳足迹、生活垃圾和旅游活动污染、不当的旅游开发、建设性破坏等。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中不卫生行为、违规行为及噪音行为等将会对乡村旅游地环境、景观等旅游资源造成破坏甚至永久性损坏[12],规范旅游者行为、提升旅游者资源保护意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旅游者碳足迹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量值[13],目前乡村旅游碳排放量较高,易对其旅游资源产生破坏作用[14],因此,低碳旅游将是今后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乡村旅游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垃圾处理能力有限、旅游者随意丢弃垃圾及旅游者对原生态的破坏,导致其乡村旅游地生活垃圾和旅游活动污染问题日趋严峻,直接危及乡村旅游地居民及旅游者的安全。在眼前利益的驱动下,乡村旅游经营者很少考虑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兼顾,不当的旅游开发[15]使一个个人工建筑取代了乡村旅游的原真性风貌,虽在短期赢得了旅游活动的利好,但其做法已经使得旅游资源处于一种不安全的环境之中。由于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乡村旅游地周边工业化占地增多,建设项目层出不穷,对乡村旅游资源形成了一系列人为行破坏和污染,如工业废水的排放、农村耕地的流失以及乡村旅游自然景观的消失等。

设施因素包括基础设施和安全设施等。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与其所具有的配套基础设施已经显得极不相称,这些基础设施包括污水排放设施、垃圾处理设施、餐饮基础设施、住宿基础设施等,基础设施的不健全不仅使旅游者、当地居民深受其害,同时也使得当地旅游资源和环境受到极大破坏。除了上述基础设施之外,为了保证乡村旅游地资源安全,还需完善必要的安全设施,如乡村旅游资源保护的相关宣教设施、乡村旅游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设施、乡村水体监测预警设施、乡村土壤监测预警设施、乡村旅游碳足迹监测预警设施等。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两方面[16]。自然生态环境是指乡村旅游地生态环境保持程度、气候气象特点及自然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等,良好的自然环境对于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意义重大,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对以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为首的四川省旅游资源造成了巨大破坏,众多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人文社会环境是指包含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等因素的综合环境,它与自然生态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反映社会、政治因素的政策、制度可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资源保护的积极作用,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柱,一般地,旅游业越发达,旅游服务设施越完善,旅游安全管理水平越高,旅游资源保护力度越大,旅游业就越能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文化因素是影响旅游资源安全的深层次诱因,亦是根治人为性破坏旅游资源的良方,乡村旅游地居民、乡村旅游地旅游从业者以及旅游者只有从文化层面认识到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提升自觉保护乡村旅游地资源的意识,进而实现乡村旅游地旅游资源本质安全化目标。

管理因素包括资源保护法律法规、资源保护宣传和教育、资源保护投入、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资源保险状况、环境容量预警机制、政府监管状况等。加强旅游资源的法律保护,是实现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目前有关乡村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均来自相关法律法规的某些条款,尚无独立的乡村旅游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仅在第18条、第19条及第 21条对旅游资源保护问题进行了相关规定。乡村旅游资源立法空白、立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旅游资源保护的瓶颈。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宣传和教育是乡村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可从以下三点着眼提升旅游资源保护意识[17]:培养旅游者的生态保护意识;培养旅游经营、管理、服务人员的环境意识;增强管理干部的环境意识。乡村旅游资源安全投入是乡村旅游资源保护的经济基础,其来源为政府财政投入、乡村旅游经营者投入等,主要用于购买旅游资源监测预警设施设备、旅游资源维护维修等,它是乡村旅游安全投入的组成部分。调整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条件是保护乡村旅游资源的有效手段,为减少或避免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应增加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条件、提高旅游资源开发门槛以及增大其开发的难度。旅游资源保险是化解和规避自然灾害对乡村旅游资源造成的破坏,利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及灾害之后的修复。环境容量[18]是区域自然环境和环境要素对人为干扰或污染物容许的承受量或负荷量,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升温,大量游客的涌入,乡村旅游地脆弱的原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环境容量监测及预警机制势在必行。大量事实表明,政府监管对于控制、减少甚至消除乡村旅游资源不安全因素至关重要,重开发、轻保护已经成为乡村旅游地资源保护的顽疾,究其深层次原因,仍是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力。

乡村社区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最主要利益相关者,其安全性既关乎乡村旅游地社会安定,也关乎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社区安全影响因素包括社区利益分配公平程度、主客冲突潜在指数、社会治安状况以及环境卫生状况等。社区利益分配公平与否直接关系到乡村旅游地和谐乡村的建设。目前,因村民的无政治状态,政治制度未能改变村两委与社区利益相脱离的现状,导致村两委可以与社区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联合,对社区公共利益进行剥夺[19],从而损害了乡村旅游地社区居民的整体利益。社会治安状况和环境卫生状况不仅关系到旅游者安全,也对乡村社区及其居民安全构成影响。

(三)乡村旅游媒体安全影响因素辨识

乡村旅游媒体安全包括乡村旅游从业者安全和乡村旅游交通安全两个方面,如图4所示。

图4 乡村旅游客体安全影响因素图

乡村旅游从业者安全受乡村旅游从业者安全指数和主客冲突潜在指数的影响。

乡村旅游交通安全[20]受驾驶员安全指数、旅游者安全指数、交通工具状况、天气状况、道路状况、安全管理状况以及政府监管状况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驾驶员是保障旅游交通安全的第一道人因防线,是影响旅游交通安全的第一人因素。驾驶员的资质、业务技能以及安全意识是实现旅游交通安全的必要条件。是否具有驾驶证、驾驶技术是否过硬、是否有违章记录、是否有不良驾驶习惯、是否疲劳驾驶等都是影响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因素,为此,需要辨识出这些危险因素,并加以预防和控制,才能防止或降低旅游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乡村旅游地交通工具既包括摩托车、私家车、旅游巴士、马车、滑竿等陆上交通工具,又包括动力、非动力游乐船只等水上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安全性能,进而影响乡村旅游交通安全。目前,乡村旅游地所采用的各类交通工具多为二手货,缺乏维护保养,其运行状况堪忧,给乡村旅游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在旅游交通系统中,无论是人的因素还是机的因素,都不能脱离具体运行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天气状况和道路状况是旅游交通安全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天气状况主要是指大雾、暴雨、冰雪以及风沙等异常气候特征;道路状况是指道路宽度、坡度、转弯、地形、地貌等道路基本特征。因此,对旅游交通整体环境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对于驾驶员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旅游交通安全管理因素包括相关政府监管部门监管情况、旅行社安全宣传教育情况、游客保险情况、旅行社不良记录情况、是否具有完善的应急救援机制、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旅游车辆经营企业等)是否制定了完备的规章、制度等。

三、结论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我国新时期一项重大决策,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为破解“三农”问题、提振农村地域经济提供了科学可行的途径,但其在发展中逐渐暴露出来的各种安全问题日益突显,对乡村旅游地整体安全性埋下了隐患、构成了威胁,若不对其安全问题加以防范与控制,将会对乡村旅游地产生不可挽回的损失,进而影响乡村旅游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研究乡村旅游安全及其相关问题势在必行。

乡村旅游安全是乡村旅游现象中一切安全现象的总称,涵盖了乡村旅游主体安全、乡村旅游客体安全及乡村旅游媒体安全。通过对影响乡村旅游地系统中主体、客体及媒体安全风险因素的辨识,系统地揭示了乡村旅游安全事件发生的内因与外延,为构建乡村旅游安全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及进一步进行乡村旅游安全评价预警等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1] 卢小丽,成宇行,王立伟.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20年文献回顾[J].资源科学,2014,36(1):200-205.

[2] 陈辰.近二十年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进展——TourismManagement和AnnalsofTourismResearch文献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增刊):69-73.

[3] 罗景峰.我国乡村旅游安全研究现状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3) :12950-12952.

[4] 郑向敏.旅游安全概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5] 高萍.基于供求双方的乡村旅游安全认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5.

[6] 宋博,郑向敏.乡村旅游:安全与控制[J].农村经济,2007(10):54-57.

[7] 罗景峰.乡村旅游者安全影响因素辨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6):214-217.

[8] 杨俭波,黄耀丽,李凡,等.BP神经网络预警在旅游安全预警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2):108-111.

[9] LUO Jingfeng. Construction of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of tourism destination safety based on the man-machine-environment system engineering[C]//LONG Shengzha, DHILLON B S.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Machine-Environment System Engineering. Yantai:[出版者不详], 2013:593-601.

[10] 高曾伟,高晖.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分类及开发利用[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2,17(3):60-64.

[11] 刘卫华,冯诗愚.现代人—机—环境系统工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

[12] 肖佑兴.论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及其规范[J].法治与社会,2007(8):815-816.

[13] 王怀採.张家界旅游者碳足迹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30.

[14] 马东跃.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204-208.

[15] 高玲,郑向敏.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旅游资源安全问题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1):99-105.

[16] 彦文洪,张朝枝.旅游环境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7] 李如生.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机制与评价模型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115-117.

[18] 余春祥.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2):130-133.

[19] 翁时秀,彭华.权力关系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以浙江省楠溪江芙蓉村为例[J].旅游学刊,2010,25(9):51-57.

[20] 朱向彩,徐健,栾云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旅游交通安全评价分析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8(1):72-75.

Identification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Rural Tourism Safety

LUO Jingfeng1,2

(1. School of Tourism,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21, China;2. Research Base for Tourism Safety of China Tourism Academy, Quanzhou 362021, China)

Rural tourism is a double-edged sword, which promotes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but brings about a series of safety issues at the same time and affec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places in rural area. Based on the review of safety accidents of rural tourism as well as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in combination of tourism safety theories,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 of rural tourism safety.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ourism safety is made from the aspects of subject, object and medium, and a “subject-object-medium” framework is set up, in which subject safety refers to the safety of tourists, object safety the safety of tourist resources and rural community, and medium safety the safety of tourist practitioners and transporta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basic thoughts, draws a framework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unsafe factors existing in rural tourism system, and lays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and forewarning of rural tourism safety.

rural tourism; tourism safety; influencing factors; identification

2016-05-04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FJ2015B217:《乡村旅游安全风险成因、评价模型与防控对策》);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50095:《乡村旅游安全风险评价与防控对策研究》)

罗景峰(1975-),男,辽宁阜新人,华侨大学旅游学院讲师,博士,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

F590

A

1009-2463 (2016)04-0030-05

猜你喜欢

旅游者因素旅游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解石三大因素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旅游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等一会儿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