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文化走出去的内涵与机制研究

2016-08-24柳敏和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河北机制文化

赵 冰,柳敏和

(石家庄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35)

河北文化走出去的内涵与机制研究

赵冰,柳敏和

(石家庄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5)

河北文化走出去以文化内容整合和创新为基础和灵魂,是增强区域文化美誉度、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河北文化走出去离不开区域文化企事业单位、文化中介与创意机构的内在拉动力和政府等行政机构的外在推力,需要市场机制、政府保障机制、企业合作机制、民众参与机制和治理机制等共同发挥作用。只有这样,河北文化才能有条理、有步骤、有效益地走出去。

走出去;内涵;机制

文化是一个区域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是区域发展对抗外部竞争的“软实力”。文化走出去逐渐成为了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搜索关键字“文化走出去”,有各类学术文献近150篇,相关研究著作10余部。其中大部分期刊文献(113篇)、学位论文(3篇)和著作(8部)出现在近三年。既有研究内容多集中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涵研究、理论基础研究以及实施途径研究。很多研究者将“文化输出”与“文化走出去”混用,多立于国家层面去思考问题,很少结合省市区域文化来思考,还有些研究肯定了文化走出去需要健全机制,但忽略了机制间的相互配合和共生。

近些年,河北省虽然经济总量增长迅速,但产业结构比较落后,文化输出能力不足。因此,河北文化走出去是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和助力“十三五”规划实施必不可少的软手段。河北文化走出去的内涵和机制研究是保证河北文化有计划、有针对性、有效率地走出去的首要任务。

一、“文化走出去”的内涵和动力

要想深入研究河北区域文化走出去的机制,首先就要深刻体会“文化走出去”的内涵。自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将对外开放由经济领域延伸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实施“走出去”战略;[2]456党的十八大更是强调加快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努力提升文化国际影响力。[3]骆玉安认为文化走出去战略包括对外文化宣传、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三大基本内涵;[4]齐勇锋、蒋多认为文化走出去是指通过发展以文化产品和服务为载体的文化贸易打开国际市场,使中华文化国际化;[5]陈少峰在《建立文化交流的贸易新机制》一文中提出文化走出去应建立多元文化共融交流的“文化共同体”。[6]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和金山词霸的释义,“输出”主要指从内部送到外部之意,英文表达为“export,output”;“走出去”表示由里向外,逐渐远去,译为“step out into”。相对于“文化输出”而言,本文认为文化“走出去”有三个深层次的含义:第一,出去的意愿是主动的;第二,走出去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逐步开展实施的;第三,走出去与引进来是相对应的,走出去不是单纯的出去,而是要有目的的把外部好的经验和方法、技术引进来,为我所用。综上所述,文化走出去就是指以文化内容建设和创新作为基础和灵魂,一方面着力于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现代化转化;另一方面着力于蕴含现代核心价值观产品和服务的赋值和设计,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有步骤地发展文化商贸,推动区域文化宣传,搞好文化项目和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最终增强区域文化的美誉度、影响力和竞争力。

收稿日期:2016-03-20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HBWY2015-Y-A002)

作者简介:赵冰(1979-),女,河北保定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文化战略研究。

二、河北文化走出去的动力

近年来,河北省文化商品和服务出口额不断增长,核心文化产品年出口额保持在1亿美元以上,处于平稳增长态势;文化服务出口也实现大踏步前进,河北省2011-2012年度13家文化企业被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单位。[7]结合河北省实际,河北文化走出去是在内在驱动力和外在推力共同作用下展开的。

(一)内生动力

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事业单位以及文化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文化中介组织、消费大众等都是河北区域文化的体验者、传承者、向外宣传者,这些内生主体通过个体发展或相互作用产生了推动河北文化走出去的内源性动力。第一,文化事业单位应着力推进和完善全省范围内的基本文化设施建设,以固定投入和流动、数字化文化设施相配合,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文化设施网络。第二,文化企业和创意机构做好产品创新和文化赋值。将无形的河北优秀文化转化为有形的可谋利的商品和服务,在换取经济价值的同时逐步提升文化企业和机构的自身实力和外在竞争力。[8]第三,高校和科研机构利用自有的师资优势、科研经验、基地优势和渠道网络,培养文化走出去所需要的管理、创意、营销等人才,加快河北区域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拓宽文化走出去的路径。第四,大众传媒和金融、咨询等中介机构的有效管理与服务也会推动河北文化走出去。如宣传“美丽河北”,开设“魅力河北”综合性互联网门户论坛,多渠道传播河北自有的优秀文化和文化品牌。第五,文化走出去既要注意对精英受众的影响,更要注重在普通大众中的影响力。河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民群众是文化走出去的“微观体”和“活动体”,他们逐年高涨的文化消费需求、激情和能力,无限的文化创造力、传播力和感染力也是推动河北文化走出去的内生动力。

(二)外在推力

各级政府和行政部门对于区域文化发展的重视和扶持是区域文化走出去的主要外源性动力。自2005年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动河北文化的建设和宣传。首先,河北省委、省政府结合河北本土文化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引导和规范性质的政策和专门性文件,规划了河北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方向和重点,以此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振兴、发展和大繁荣。据2014年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数据显示,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得到很大提升,位列全国第八位。其次,河北省政府运用“五式工作法”大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对全省所有文化事业单位、广播电视、出版发行、制片放映单位、文艺院团和新闻网站进行内部机制改革创新、合并和全面转企改制,建设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打造出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河北长城传媒有限公司等一批先进文化企事业单位。再次,加大投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惠民能力。河北省委、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推行全省博物馆、图书馆等展馆的免费开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购置文化专用设备、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流动舞台车工程和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等各类惠民工程,初步完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后,河北省委、省政府还积极通过设立专项财政、人才扶持和奖励资金、减免税收、人才培养和简化办事程序等政策措施,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精品,[9]如京剧《响九霄》、电影《天边》《唐山大地震》、动画电影《西柏坡》等。

三、河北文化走出去的机制体制

河北文化走出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市场机制、政府保障机制、企业合作机制、民众参与机制和治理机制共同发挥作用才是河北文化有条理、有步骤、有效益地走出去的背后推手和重要保障(如图1)。

图1 河北文化走出去的机制模型

(一)健全市场机制

河北地处内陆,文化走出去的起点和步伐比较慢。又由于行政干预,目前河北省文化走出去的态势呈现一定的计划性,走出去的途径多处于“文化交流”的层次,欠缺开拓文化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机制和手段等。[10]河北文化走出去必须遵从市场规律,以市场机制作为河北文化可持续走出去的主导机制。首先,遵循市场规律,引导文化要素对外交流共享,文化企业要积极做好自身的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延伸,提升河北各个文化主体之间的关联性,增加文化要素配置和利用的效益性。其次,文化企业和创意机构在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之前要做好外部文化市场和受众关于价值观、文化信仰、文化消费习惯以及文化内容、表达方式偏好等多方面、多角度的调研,明确外部市场的文化需求和竞争状况,要针对对方的文化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文化商品研发和改进,使走出去能有的放矢,避免出现“文化折扣”①由霍斯金斯和米卢斯在1988年率先提出,指因区域文化差异和认知度的不同,使得异质文化产品在市场交易或被其他区域受众认同中出现的其价值减低现象。问题。[11]最后,做好河北外部市场的培育工作。区域文化走出去的可持续性绝不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被动输出,应是通过市场宣传营造和培育,使外部市场在认同河北文化的基础上自发产生文化消费需求和市场。当然,单一的市场机制并不能确保河北文化顺利走出去,尤其是还没有整合和打造成精品的文化产品和项目。因此,构建河北文化走出去机制体系时,应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其他机制相补充,防止“市场失灵”现象出现。

(二)搞好政府保障机制

政策保障机制指的是围绕促进河北文化走出去这一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财税、金融、土地、人才、价格等方面的政策工具、手段的总称。[12]现有的政策保障在落地性和可操作性方面偏弱,存在政府“管文化”而非“办文化”的角色定位和意识形态转换不到位、文化体制改革不彻底等问题,因此政府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势在必行。区域政府在制定文化走出去的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时,应搞好调研,立足于河北文化要素的特点和外部文化市场的客观要求,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首先,配备和完善对外文化商贸政策扶持体系。涉及专项补贴、减免税收、财政奖励信贷保险、投融资、债务债券等方面。[13]33-40其次,在不违反法律和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简化企业项目的审批流程和环节,优化服务环境和态度。最后,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人员培训和外部市场探索等方面也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指导与协调。

(三)完善企业合作机制

合作机制是指在河北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各个文化主体遵循平等协商、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建立在资金设备、信息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的良好共存关系,实现彼此间优势资源的互补、共享或叠加。[14]河北文化走出去离不开政府帮扶,但更需要文化企事业单位和各个实体的自强自立、策马扬鞭。首先,政府、文化企事业单位和文化创意、文化中介机构等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相互之间合作共赢,壮大河北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通力合作形成河北文化走出去的强大内生动力。其次,河北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必须要精心实施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以企业为载体鼓励和支撑跨省域的文化项目合作和对接。再次,实施关系营销。加入和利用比较成熟的各类文化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推动河北文化与省外区域的合作和交流。最后,借助各类信息、人才等合作沟通平台,举办文化宣传、推广活动和人才交流培养,让更多省外民众熟悉河北文化和企业。

(四)建立和完善民众参与机制

随着河北省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口流动日益加快,河北人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借助民众的力量推动河北文化走出去不失为一劳永逸之举。这样既能消除不同行政区域意识形态的壁垒,又增进了河北优秀文化企业、文化精品在省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最终有助于河北省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一方面,要普及和实现河北大众对于河北文化的文化认知和文化自觉,[15]如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燕赵文化系列宣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推出“河北文化大讲堂”“河北文化你我他”“河北文化精品展演”等多项文化普及和宣传活动;另一方面,搭建多渠道民间文化交流平台,如通过“游学式的文化体验游”、民间文化艺术展演、文化大众交流会等活动形式,吸引更多的省外游客走进河北,促进跨区域的文化交流。也可以通过微信、短信等互联网传媒平台让民众广泛参与进来,推动民间文化的跨省域交流。

(五)强化治理机制

河北文化走出去是一个群策群力、常抓不懈的工程,离不开各个文化主体的积极努力。为了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并获得实效,有必要以共同目标为导向,以责任制为基础,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和考评方法,建立和完善一个稳定的内生秩序。首先,建立激励机制,支持和奖励在对外文化输出和交流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企事业单位、文化机构和公民,调动各个文化主体参与对外文化输出、传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其次,建立健全政府考核机制。在政策导向上从注重文化商品和服务输出的数量转变为输出的质量,要求文化商品和服务走出去换取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要追求社会效益和消费认同。再次,建立健全文化企业考核体系。在增加文化企业发展动力的同时搞好适当施压,比如要求得到资金资助和财政补贴的文化企业提交具有可行性的发展计划书并签订相应的责任协议书。根据调研搭建和完善文化企业走出去的绩效考核体系,要涉及输出数量、利润率、市场占有率等多个指标。[16]最后,做好过程管理和监督。监督和劝诫在河北文化走出去过程中的不良行为。

[1]王继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必须实行对外开放[J].贵州社会科学,1987,(2):1-5.

[2]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8.

[4]骆玉安.关于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思考[J].殷都学刊,2007,(2):153-156.

[5]齐勇锋,蒋多.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涵和模式探讨[J].东岳论丛,2010,31(10):165-169.

[6]陈少峰.建立文化交流的贸易新机制[N].人民日报,2015-08-18(14).

[7]河北省文化产品出口优势显著[N].国际商报,2013-07-18. [8]张曾芳,张龙平.产业链衍生:第五产业新说[J].江海学刊,2001,(1):30-35.

[9]盘点2014:河北出台多项金融扶持政策力挺文化产业[EB/OL]. (2014-12-24)[2016-01-12]http://www.ce.cn/culture/gd/ 201412/24/t20141224_4194564.shtm l.

[10]丁亚平.文化“走出去”要遵循市场规律[N].中国文化报,2014-05-17(2).

[11]HOSKINS C,MIRUS R.Reasons for the US Domin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elevision Programs[J].Media,Cultureand Society,1988,10(4):499-515.

[12]杨月如.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促进新闻出版产业大发展[J].中国出版,2012,(5):17-19.

[13]袁亚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4.

[14]赵冰.区域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的内涵、动力和机制[J].商业时代,2013,(8):135-136.

[15]李炳毅,王丽鸽.文化自觉与文化走出去[J].理论导刊,2012,(8):66-68.

[16]鞠宏磊.我国文化“走出去”动力机制研究[J].编辑之友,2011,(11):30-32.

(责任编辑程铁标)

The Spreading of Hebei Culture:Its Connotation and M echanism

ZHAO Bing,LIU Min-he
(School of History&Culture,Shijiazhuang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35,China)

The spreading of Hebei culture needs to be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cultural content,which are important strategic initiatives to enhance regional cultural reputation,influence and competitiveness.The spreading of Hebei culture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internal driving power of cultural enterprises,institutions as well as the external driven force of government.On the whole,it requires a coordination of market mechanism,guarantee mechanism,enterprise cooperation mechanisms,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and governance mechanism.

going out;connotation;mechanism

1673-1972(2016)04-0138-04

G124

A

猜你喜欢

河北机制文化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谁远谁近?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