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百年来奥地利共产党的发展演变

2016-08-24彭琳琳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边缘化奥地利共产党

彭琳琳

(河北师范大学 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24)

近百年来奥地利共产党的发展演变

彭琳琳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

奥地利共产党虽然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但在国民议会选举中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1959年至今,得票率始终低于4%的门槛,这是其党内斗争、政治资源匮乏、错误的亲苏政策等现实因素和历史因素造成的。纵观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总的来说还是良好的。

奥地利共产党;边缘化;亲苏政策

奥地利共产党(简称“奥共”)成立于1918年11 月3日,前身是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左翼。奥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共产主义政党之一,它在奥地利人民抵抗纳粹的屠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该党目前在州议会拥有两个合法席位,是欧洲左翼党的成员。

一、奥共成立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协约国进行海上封锁,造成奥地利的供给短缺,导致了工人的抗议和罢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同时,奥地利左翼工人发起运动,建立了奥地利共产党。党的领导人试图建立一个议会共和制度的共和国,这也是导致其后来的发展不同于德国和苏联的原因。1918年11 月12日,红卫兵和人民抵抗军发动了政变,但由于没有专业的组织和前苏联政府的支持,仅数小时,政变就失败了。

第一共和国期间,奥共几乎没有影响力,也未能在议会获得席位。1927年由于奥共领导了维也纳工人起义,1933年被宣布为非法组织,组织活动转向地下。许多前苏联共产党的成员和支持者与其进行秘密合作。1934年奥共联合民兵组织和防御联盟发起了工人起义,最终惨遭失败,这也标志着其在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中拯救奥地利民主的最后尝试以失败而告终。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许多流放的奥共党员被前苏联驱逐出境并转交给纳粹,其中包括奥共的创始人Franz Koritschooner。苏德战争爆发后,前苏联又转而支持奥共反对奥地利之前的同盟国。1943年10月起,奥共认真履行莫斯科宣言中同盟国的要求。该宣言要求奥地利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法西斯主义中解救出来,将其作为国家复苏的前提条件,结果超过4 000多名共产党员被监禁或送往集中营,超过2 000多人在抵抗期间失去了生命,其中包括13名中央委员会成员。

战后,国民经济陷入一片废墟,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严厉的紧缩计划,包括大幅涨价和轻微增加工资。于是,1950年9月26日至10月6日为期10天的大规模罢工运动爆发了。这是战后奥地利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罢工。罢工第一天就达到了120 000人,然而因其合法化的问题而遭到中断。第二天转移到了苏联占领区,27日晚罢工失败。联合政府的主要政客们担心政变,便指责奥共在此次罢工中是以建立人民共和国为目的,以这些名义指控了奥共。一周后,第二系列罢工开始于维也纳和下奥地利州,涉及约19%的工业劳动力。罢工对铁路交通产生了恶劣影响。10月5日,由建筑和木材工人工会主席Franz Olah进行谈判,罢工解散。Franz Olah组织工人支持苏共与奥共发生冲突,造成了两党之间很大的摩擦。

1955年奥地利第二共和国成立,奥共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日益上升。奥地利第一个临时政府在Karl Renner的领导下,由共产党的7名成员以及10名社会主义者和9名基督教社会党人组成。奥共主席Johann Koplening为副总理,Franz Honner和ErnstFischer为部长,分别负责国内事务和教育。1945年总理Leopold Figl给奥共提供了一个部长的职位,随即奥共的Karl Altmann成为能源部长。后来冷战伊始,Karl Altmann辞去了官职,奥地利共产党成为反对党。

收稿日期:2016-06-03

作者简介:彭琳琳(1992-),女,河北沧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研究。

二、奥共呈现边缘化状态

衡量政党是否具有边缘化趋势主要看三个指标:(1)体现政党选举实力的得票率。在议会选举中,4%的得票率是欧洲一些国家比例代表制中议会的准入门槛;能进入议会,但是其对该国公共政策的影响薄弱。因此我们以4%位基准,认为得票率持续下降并低于4%的政党具有边缘化趋势。(2)政党在议会中的席位实力。在议会制国家,政党的议席数直接决定政党组阁或参与组阁的机会和能力;在总统制国家,政党在议会中的席次决定它对立法和公共政策的影响力。如果政党的议席持续下降并在议会中排名靠后,表明该党有边缘化的趋势;如果政党失去议席,成为议会外的组织,就已经完全边缘化。(3)政党政治动员实力——党员人数。如果政党的党员人数持续显著下降,该政党基本上失去民众的支持,频临边缘化。[1]

(一)选举得票率和议席数的变化

奥共曾向前苏联保证在1945年第一次全国委员会的选举中赢得30%的选票,但是,只赢取了5.4%的选票。1959年5月10日,由于选举的失败,失去了在全国委员会的代表资格,仅获得3.3%的选票。

由表1可以看出奥共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影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1956年的投票率均高于4%的门槛,进入国民议会,拥有合法席位。自1959年开始,议会得票率持续下降,均低于4%,在国民议会已无合法席位,尤其是1966年以来,得票率始终徘徊在0.7%左右。这说明奥共已经明显呈现出边缘化状态。

(二)党员人数的变化

1934年2月遭到压制后,由于联邦军队和右翼的起义,奥共从4 000人发展到16 000人。奥共与苏共经常发生分歧,认为斯大林标榜的民主是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社会法西斯主义”。在1935年第七届共产国际大会后,奥共以包容的姿态接纳了大量社会民主党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约有150 000人,20世纪60年代缩小至大约35 000人,到了70年代只有几千人了。由于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支持率持续下降,该党开始转向欧洲共产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这引起了党内核心支持者的抗议,他们认为这样和社会民主没什么区别,担心削弱共产主义事业,改革后,超过三分之一的成员退党。截止到2005年,只剩约3 500名党员。社会主义阵营垮台后,Sohn和Silbermayr尝试建立的左翼联盟在国民议会选举中失败了,该党在此又期间失去了约三分之一的成员。

表1  1920-2013年奥地利共产党国民议会选举情况

三、奥地利共产党处于边缘化状态的原因

奥共从成立之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自1959年之后开始呈现一蹶不振的状态。这种边缘化的现象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内在原因,包括党内派系斗争不断、意识形态混乱以及缺乏资金等因素。奥共走的是左的路线,但基于国内的状况及选民的态度,更倾向于温和的政策。

(一)党内斗争严重,意识形态混乱

在第一共和国时期,奥共就因党内派系斗争不断而削弱了党的实力。20世纪20年代早期,奥共重新按照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党的纪律,自行克服党内派系斗争。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由于该党转向欧洲共产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引起了党内核心支持者的抗议,导致了大批党员退党。随着东欧共产主义和前苏联的结合,奥共看到自身面临着关于哲学与未来的挑战。这个温和的欧洲共产主义模式不被核心者所接受,同样,也不能说服选民。1990年1月奥共的两位新领导人Walter Silbermayr和Susanne Sohn重新审视该党并揭露过去的错误。由于二人尝试建立的左翼联盟选举失败,导致党员退党,仅三个月,二位主席辞职,因为他们的改革不能被党内成员支持。

1994年的党内冲突主要围绕在以Walter Baier为主的领导层和内部反对组之间,主要集中在报纸《人民之声》与共产党工人情报局的网络平台,党内人士批评指责Walter Baier是修正主义,背叛了马克思主义,Walter Baier反过来指责他们是斯大林主义倾向。2004年奥共议会决定加入欧洲左翼党,导致其冲突进一步扩大。然而,候选人Leo Gabriel公然反对社会主义,说:“我想要一个团结的欧洲,而不是一个社会主义的欧洲。”继而引发了党内反对派强烈的批评。反对派进一步争论的重点是该党在进入欧洲左翼党期间,不得不放弃先前奥地利退出欧盟的要求。

关于第三十三次党代会召开的形式及党章的修改,党内也出现了分歧。第三十三届党代会的议程是拒绝欧盟宪法和欧盟服务指南以及如何庆祝2005年奥地利国庆。第三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根据党内法规,奥共最高委员会认为反对派违反法律规定,要求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仲裁委员会决定,在没有正式裁定违反法规之前,根据法令,党代会不能决定未来召开的形式。奥共在奥塔克灵分支的所有成员,试图召开党代会,证明他们的活动不符合党的法规。

2004年12月4日至5日奥共代表大会召开,76名代表在Ebelsberg参加会议。党内反对派和共产党在提洛尔、格拉茨、施第里尔区域的分支联合抵制党代会。Walter Baier以89.4%的选票再次当选,这时,党规也发生了变化。由于党内冲突,一些反对派成员被开除党籍,一些批评人士指责领导程序不民主,自动退出共产党。由于领导层尝试建立一个新的青年组织,导致与奥地利青年组织关系紧张。2006 年3月,Walter Baier由于个人和政治原因,辞去主席一职,被Mirko Messner取代。

(二)政治资源匮乏

1989年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崩溃后,法庭审理了多年涉及相当大数额净资产的诺蓝公司(Novum)。虽然该公司是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一个公司,但参照鲁道夫(Rudolfine Steinding)的深入介绍,它是奥共用来吸纳资金和金融的。过去该公司通过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对外贸易和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保护能够使大量的资金产生利润,几乎全部用于支持奥共。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继承者声称诺蓝公司的所有净资产是属于继承国的,这也是与奥共激烈争辩的原因。德国法院在2002年判决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SED公司属于国有资产,为统一后的德国资产,因此,奥共的这些净资产被没收。

由于法院判决诺蓝公司控股,奥共失去了超过2.5亿欧元的金融资产。奥共别无选择,解雇了所有员工,停止党报《人民之声》的制作发行。奥共继续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为共产主义奉献的志愿者和支持者的维持。

由于财务问题,奥共不得不卖掉其名下位于维也纳的建筑(被当地人称作Ermst-Kirchweger-Haus)。奥共的出售受到了奥地利内外左翼分子的严重批评,被谴责为资本主义。批评人士指责奥地共没有用尽所有的可能性去避免出售。

(三)亲苏政策的弊端

1945-1955年盟军占领期间,奥共依然与前苏联当局保持联系。1945年11月25日召开了选举会议,Friedrich Hexmann作为奥共在莫斯科的代表,必须向中央政治局提交一份报告,即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奥共与莫斯科紧密的关系让许多选民对该党及其目标抱有一种谨慎的态度。在以前的奥匈帝国领土上,由于多党民主制被隐蔽甚至是公开受到联邦支持的当地共产党的渗透和破坏,多党民主制发展缓慢,这种情况在捷克、匈牙利、波兰亦是如此。随着铁幕的消失,奥地利人民担心与之前有相同的命运。

奥共的领袖Johann Koplenig与斯大林进行了会晤,结果达成一个把奥地利划分为东西方的方案,类似于德国。自奥共在议会选举中不断失去选票以来,建立一个共产党领导的东奥地利将是巩固权力的一部分。但前苏联对分裂的各种原因不感兴趣,因为新成立的东奥地利会很小,现存的能力没有让前苏联援助的意义。先前,前苏联没收了所有的实体公司、工厂、货物和所有有经济价值的东西作为战争赔款的一部分。奥地利人民认为作为战败国,本身就是受害者,不应该承担向苏联的赔款。基于奥共的亲苏政策,人民也不会选择奥共。

在奥地利国家条约谈判中,奥共改变了策略,转而支持莫斯科的中立观点。在1955年5月25日进行了关于《奥地利国家公约》的投票,10月26日发布了中立的公告。

随着1955年占领的结束和经济的复苏,奥共失去了苏联当局的防护,动摇了内部危机。像许多其他世界各地的共产主义政党,奥共也曾经以斯大林式的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导向,并打上了深刻的烙印。现在,它已经按照前苏联共产党的路线紧密联系自身实际了。1968年前苏联军队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首次遭到奥共的谴责。然而,1971年奥共修订党的立场,又倒向了苏联战线。奥共的亲苏政策是导致其在国民议会中选举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奥共的发展前景

奥共虽然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在国民议会中没有席位,但在州议会拥有两个合法席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奥共被排除在主流政治之外,但其仍积极争取国民议会的选举。

奥共代表的是工人阶级,它的纲领主张保护社会底层人民,其支持民众的固定性和稳定性表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其作为反法西斯的主要力量,得到了许多反法西斯激进分子的支持。随着欧盟东扩的影响,奥共将面临移民的问题,充分利用国内对此产生的分歧将为奥共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奥共虽然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要成为主流政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其克服党内派系斗争,结合国内外发展状况,不断地调整纲领和主张,要确保其意识形态的稳定性。

[1]向文华.西欧国家共产党的边缘化:数据分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1,(1):75-94.

(责任编辑程铁标)

Toward Evolu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Austria in the Past Century

PENG Lin-lin
(School of Law,Politics&Public Management,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24,China)

As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world anti-fascist movement,the Communist Party of Austria has always been marginalized in the national assembly election.Since 1959,the vote is always less than 4%,which resulted from the inner-party struggle,insufficient political resources and wrong pro-Soviet policy and other historical factors.In general,the Communist Party of Austria has a promising prospect.

Communist Party of Austria;marginalization;pro-Soviet policy

1673-1972(2016)04-0061-04

K153

A

猜你喜欢

边缘化奥地利共产党
共产党为人民百年千年万年
共产党是好琴手
共产党颂
共产党到底是共产党
被边缘化的节能司?
我在奥地利留学时的点点滴滴
关于文学边缘化的不同看法
农民工陷于“双重边缘化”困境
消防员 ——克雷恩(奥地利)▲
萨娜的“边缘化”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