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划妊娠妇女月经不调的相关因素研究

2016-08-17王媛媛刘笃佳郭桐君彭左旗裴开颜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偏颇月经不调阳虚

王媛媛 刘笃佳,2 张 倩,2 郭桐君,2 张 亚 彭左旗 裴开颜 马 旭,2*

1.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2.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

·调查研究·

计划妊娠妇女月经不调的相关因素研究

王媛媛1刘笃佳1,2张 倩1,2郭桐君1,2张 亚1彭左旗1裴开颜1马 旭1,2*

1.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2.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

目的:了解计划妊娠妇女月经不调的影响因素,分析孕前中医体质与月经不调的相关性,为开展孕前保健服务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河南省10区县对月经不调的风险因素进行调查,最终纳入分析1030例,利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月经不调的总患病率为31.5%(325/1030),偏颇体质占40.9%(420/1030)。偏颇体质中阳虚体质(OR=1.60,95%CI=1.15~2.22)、曾经人工流产(OR=1.41,95%CI=1~1.99)、被动吸烟(OR=1.77,95%CI=1.14~2.74)、有工作/生活压力(OR=2.68,95%CI=1.24~5.81)等因素与计划妊娠妇女发生月经不调有关。结论:偏颇体质、人工流产、被动吸烟、心理压力是计划妊娠妇女月经不调的重要风险因素。

月经不调;孕前保健;中医体质;风险因素;育龄妇女

月经不调是妇科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本研究集中分析了5大类风险因素(包括营养因素、烟酒嗜好、孕产因素、心理因素及中医体质因素)对月经不调的影响,并将中医体质因素与月经不调的相关性及其关联强度进行统计学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按照整群抽样方案,分别在河南省焦作市和新乡市抽取了10个区县,以2015年12月~2016年1月在当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共有1201名妇女入选研究,剔除数据缺失171例,最终纳入分析1030例(85.8%)。

1.2 研究方法

采用现场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通过标准化问卷和中医体质量表等测评手段,对研究对象月经不调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全面调查。利用单因素分析,筛选风险因素,并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对风险因素的比值比( OR)进行估计。

1.2.1 问卷调查 采用项目专家组编制的《孕前人群预防保健服务调查表》,在签订知情同意书后,由经统一培训的医务人员在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计划妊娠妇女的募集和信息采集。调查内容包括:基础信息、婚育史、工作和生活环境暴露、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中医体质量表等。

1.2.2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由专业医务人员测量育龄妇女的身高、体重,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测定Hb含量。

1.2.3 变量处理与赋值 月经不调定义为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及过少[1-3]。BMI分类判定标准:BMI<18. 5kg/m2为偏瘦,18.5~23.9kg/m2为正常,24.0~27.9kg/m2为超重,≥28.0(kg/m2)为肥胖[4]。贫血判定标准为Hb浓度<120g/L[5]。利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6]将中医体质量表得分进行分类,将研究人群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类,除平和质外,其他8种体质统称为偏颇体质。心理压力指标涉及研究对象自我评价的经济压力、工作(生活压力)和关系压力,分为无压力、轻度压力,中重度压力3类。

1.3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粗比值比(cOR)估计,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校正比值比( aOR)估计。检测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纳入研究的1030名育龄妇女年龄 30.4±5.7(17~42)岁;汉族1018例(98.8%),少数民族12例(1.2%);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237例(23.0%),高中/中专247例(24.0%),大专及以上546例(53.0%);农业户口913例(88.6%),非农业户口117例(11.4%);月经不调325例(31.6%);平和质妇女609例(59.1%),偏颇体质421例(40.9%),其中阳虚质所占比例最高(24.3%)。

2.2 单因素分析

2.2.1 人口学特征因素 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人群月经不调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0~<25岁年龄组人群患病率最低(21.8%),30~<35岁人群月经不调患病率最高(36.7%);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月经不调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妇女月经不调患病率最高(38.3%);职业为农民的月经不调的患病率仅为19.8%,低于其他职业人群,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调查对象月经不调患病情况

2.2.2 其他相关因素 从营养因素、孕产因素、烟酒嗜好、中医体质和心理因素等对月经不调的患病率进行了分析。人工流产的妇女月经不调比例(42.3%)高于从未进行人工流产的妇女(28.8%);被动吸烟和饮酒的妇女发生月经不调的比例高于对照人群;8种偏颇体质的妇女月经不调比例显著高于平和质妇女,其中月经不调率最高的前3位体质分别为特禀质(60.0%)、阴虚质(41.7%)和气郁质(41.4%);中重度工作/生活压力和中重度关系压力的妇女患有月经不调的比例高,见表2。

表2 不同因素对调查对象月经不调患病率的影响

2.3 logistics回归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以农民为参照,其他职业妇女发生月经不调的风险升高(aOR=2.54,95%CI为1.75~3.70);阳虚体质 、曾经人工流产、被动吸烟,以及工作/生活压力大的妇女发生月经不调的风险明显升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高、饮酒、关系压力等因素在未校正其他因素影响的logistic回归中cOR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经过校正,aOR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调查对象月经不调的多因素logistics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计划妊娠人群月经不调的患病率(31.55%)接近以往研究结果[7-9]。在研究人群中,曾经接受过人工流产手术的妇女患月经不调的风险是对照人群的1.41倍,其他研究也曾经报道人工流产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就是月经不调[10-11]。既往研究发现,吸烟、饮酒的妇女发生月经不调的风险显著高于不吸烟、不饮酒的妇女[12-13],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接触二手烟及饮酒的妇女患月经不调的风险分别是一般人群的1.77倍和1.71倍。本研究还发现,有中重度生活(工作)压力的妇女发生月经不调的风险是无压力妇女的2.68倍,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长期精神压抑影响了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的内分泌功能,从而导致月经不调。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偏颇体质妇女月经不调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平和体质的妇女,其中阳虚质和阴虚质妇女发生月经不调的风险是平和质妇女的近2倍。但是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仅有阳虚体质妇女与平和质妇女发生月经不调的风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体质是人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的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具有与疾病相关联及可辨、可调的特点。月经不调是以女性月经周期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与妇女的体质状况关系密切。1999年金慧等[14]报道,偏颇体质的妇女由于机体自身的阴阳寒热盛衰偏颇,从而导致月经不调,如阴虚型、阳虚型、气滞型、痰湿型等体质都会增加月经不调的发生风险。其中,阳虚质在女性人群中最为常见,与女性月经不调联系也最为密切。中医认为,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肾主胞胎”,肾气健旺,冲任充盈,经血自然调和;若肾气不足,命门火衰,肾阳不能很好温煦胞胎,故出现月经后期及月经不定期等[15]。韩莹等[16]对158例阳虚体质女大学生的月经状况调查发现,阳虚质与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月经量、痛经程度等均存在显著关联性。在月经不调的治疗方面,因体质而论治月经不调,调节体质,由本治标,将辨体、辨病、辨证三者的结合,体现了中医学“治病求本”的治疗理念[17]。“一种平和,八种偏颇”,调节偏颇体质达到平和状态,提高免疫力,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也是中医“治未病”的意义所在[18]。

文献回顾发现,既往对于体质分类与月经不调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典籍回顾、理论分析和疗效评价等方面,缺乏统计数据的支撑。本研究通过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经统计学分析,对偏颇体质与月经不调的风险进行了探讨。由于样本量限制和研究人群中体质分布的不均衡,本研究只显示阳虚体质与月经不调发生风险的关联,其他体质对于月经不调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计划妊娠妇女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偏颇体质、人工流产、被动吸烟、心理压力均是月经不调的重要风险因素,为开展针对月经不调的孕前中医“治未病”服务提供了科学数据。

(感谢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河南省焦作市卫生计生委、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卫生计生委及现场工作人员对本研究的大力支持)

[1] 郝晶杰. 浅谈月经不调的诊断及治疗[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7(22):95-96.

[2] 李柳骥, 张聪, 侯中伟, 等. 月经不调类疾病病名及病因病机源流的述要[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1,33(5):21-24.

[3] 何雪萍, 田红霞, 潘展霞, 等. 中医体质调理在防治月经不调中的临床应用[J]. 河北中医, 2012,24(4):533-534.

[4] TWS. 成人体重判定标准[S].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3:2.

[5] TWS. 人群贫血筛查方法[S].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3:2.

[6]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别[M]. 北京: 中医中医药出版社, 2009:1-7.

[7] 李翠兰. 1046名女教师的体检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1,26(1):78-79.

[8] 高燕秋, 郭岩. 安徽贫困地区已婚妇女妇科病现患情况 经期保健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00,15(5):296-297.

[9] 陈秋媛, 郭超, 郑晓瑛. 已婚育龄妇女月经不调社会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5,33(11):1365-1368.

[10] 梁晓慧, 马常梅. 人工流产并发症的防治[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15(86):201-202.

[11] 王惠敏. 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症的原因及诊治措施[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7(6):32-33.

[12] 李晓, 周争立, 袁涛. 昆明市30~40岁妇女月经不调1200例调查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6,3(16):1260-1262.

[13] 李凤仙. 浅论导致月经不调的原因及治疗方案[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13(14):242-243.

[14] 金慧, 杨庄玲. 月经不调与体质关系浅探[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99,23(5):16.

[15] 黄琼瑶. 台湾地区女性月经不调的中医证候分析[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16] 韩莹, 侯丽辉. 158名女大学生阳虚体质与月经关系的调查报告[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9,30(5):88-90.

[17] 禹宏. 中医体质调理在防治月经不调中的应用[J]. 黑龙江医药, 2014,(3):663-665.

[18] 张成琼. 中医体质调理辨证治疗育龄女性月经不调近远期疗效研究[J]. 世界中医药, 2015,10(9):1355-1357.

[责任编辑:张 璐]

Study relevant factors on irregular menstruation of women with planning pregnancy

WANG Yuanyuan1, LIU Dujia1,2, ZHANG Qian1,2, GUO Tongjun1,2, ZHANG Ya1, PENG Zuoqi1, PEI Kaiyan1, MA Xu1,2*

1.NationalResearchInstituteforFamilyPlanning,Beijing, 100081; 2.GraduateSchoolofPekingUnionMedicalCollege

*Correspondingauthor:genetics88@126.com

Objective: To know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irregular menstruation of women prepared to get pregnant ,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onstitution and irregular menstruation ,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pre-pregnancy health care services. Method: Data of the study came from the epidemiology survey of women with childbearing age before pregnancy in 10 counties of Henan province. Chi square test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odds ratio of risk factor. Result: The proportion of irregular menstruation of women was 31.55% (325/1030). The proportion of abnormal constitution was 40.87% (420/1030). The risk factors for irregular menstruation were yang deficiency TCM constitution(OR=1.60,95%CI=1.15-2.22), ever experienced artificial abortion(OR=1.41,95%CI=1-1.99), second hand smoking absorbed (OR=1.77,95%CI=1.14-2.74), mental stress(OR=2.68,95%CI=1.24-5.81). Conclusion: Yang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experienced artificial abortion, second hand smoking absorbed, mental stress were important risk factors for irregular menstruation of women with childbearing age who prepare to get pregnant.

Irregular menstruation, Pre-pregnancy health care,TCM constitution,Risk factors,Women with childbearing age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资助(2012BAI41B08)

2016-05-13

2016-06-07

10.3969/j.issn.1004-8189. 2016.07

*通讯作者:genetics88@126.com

猜你喜欢

偏颇月经不调阳虚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阳虚质备孕女性针灸调体的古代文献研究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分析
“效力”盲区VS尺度偏颇——浅析多元情绪下舆情处置的能力困境
你以为的月经不调,其实是异常子宫出血
浅析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与“接地气”类节目的融合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苏联对华政策的偏颇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血淤型冠心病的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