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生焦虑与孤独感的关系: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2016-08-10韦晓天王茂宽

关键词:孤独感社会支持焦虑

韦晓天,刘 宇,潘 运*,蒲 杰,王茂宽

(1.贵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2.贵州省贞丰县教育局,贵州 贞丰 562200;3.贞丰县职业技术学校,贵州 贞丰 562200)



中职生焦虑与孤独感的关系: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韦晓天1,3,刘宇1,潘运1*,蒲杰2,王茂宽3

(1.贵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550001;2.贵州省贞丰县教育局,贵州 贞丰562200;3.贞丰县职业技术学校,贵州 贞丰562200)

摘要:采用UCLA孤独感量表、焦虑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469名中职学生进行测查,探讨中职生的焦虑、孤独感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发现:中职生具有轻度以上焦虑占33.9%,中度焦虑以上占8.5%,重度焦虑占1.7%;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因子与焦虑呈低度负相关,与孤独感呈中度负相关,焦虑与孤独感接近中度正相关;社会支持对的孤独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焦虑对孤独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与焦虑的交互作用对孤独感的预测作用显著。

关键词:中职生; 焦虑; 孤独感; 社会支持

1问题提出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我国中职生(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数量迅速增加,深入探讨该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者的重要任务。与同龄普高中生相比,中职生多为中考失利者,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相对缺乏,同时承受学习、就业双重压力,面对各种困惑容易产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1]。因此,怎样有效地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这是目前教育者及相关研究者应值得关注的问题。

焦虑是一种常见情绪,是一种对新异的环境和潜在的不期望结果的一种生理反应和痛苦状态[2]。郑希付[3]通过实验研究证实焦虑水平与积极词语的记忆有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焦虑消极影响着对积极信息的记忆,心理焦虑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Angold[4]认为,青少年自身是其精神状态最可靠的信息提供者,且与父母和教师相比能提供更多的情感症状。由此可见,研究中职生焦虑状况,对促进其行为发展、心理健康、学习适应和学业水平有重要作用。然而,仅仅研究焦虑水平所得到的信息是有限的,应该将其有关系变量纳入进行研究,探究其作用机制,会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孤独感是个体在实际情况不能满足其对社会网络的需要时所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心理体验[5]。而Peplau[6]则认为孤独感是个体将实际社交状况与理想人际关系进行比较时所产生一种苦闷、无助、不愉快的心理体验,良锋等[7]的研究表明,长期或严重的孤独将损害个体的健康水平。由此可以见,孤独感是在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降低孤独感。社会支持是指被支持者所觉察到的来自重要他人或其他群体的尊重、关爱和帮助[8]。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在增进个体心理健康方面有重要作用,能缓解个体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9],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的个体具有较高的积极情感和较低的消极情感[10],孤独感显著影响青少年抑郁,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显著调节孤独感对抑郁的影响。

由此可见,焦虑、孤独感及社会支持共同影响着心理健康。然而中职生焦虑、孤独感及社会支持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一作用机制?这是本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在贵州省某职业高中随机整班发放500份问卷,收回492份,回收率98%,最终获得469份有效问卷。其中,一年级学生285人,二年级学生76人,三年级108人;男生188人,女生248人,33人未报告性别;被试年龄15~21岁,平均年龄16.96岁,标准差1.356,35人未报告年龄;农村学生占91.6%,非独生子占92.2%。

2.2研究工具

2.2.1UCLA孤独感量表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效果的肝功能指标,ALT(丙氨酸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TBIL(总胆红素);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AS(焦虑自评表)SDS(抑郁自评表)。SDS、SAS表总分<50为正常,表示患者无抑郁或焦虑,50<总分> <60为轻度抑郁或轻度焦虑,61 <总分> <70为中度抑郁或中度焦虑,总分>70分以上为重度抑郁。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症状越严重[6]。总分总分

采用UCLA孤独感量表[11],共18个题项组成,其内部一致信度为0.9,分半信度为0.852。

2.2.2焦虑量表

由Zung编制,吴文源修订的焦虑自评量表(SAS)[12],共20个题项,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共分4级:没有或很少时间;小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正向评分题,依次评分为1、2、3、4,反向评分题则评分4、3、2、1。将20个项目和各个得分相加,即得总粗分,然后将粗分乘1.25取整数,就得到标准分数。重测信度为0.772。

2.2.3社会支持量表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13]。该量表共12个条目,由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他人支持3个分量表组成,每个分量表含4个条目,各项目采用7点计分法。社会支持总分由各量表的得分累计而成,分数越高,说明社会支持程度就越高。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2。

2.3数据处理

要求以匿名方式作答,采用 SPSS 20.0和AMOS 20.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录入,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进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焦虑自评量表(SAS)中国常模为:标准分数的分界值为50分,即50分以下为正常水平,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根据这样的标准,对职中学生焦虑得分进行统计如表1。

表1 中职生焦虑状况统计表

由表1可知,中职生具有轻度以上焦虑占33.9%,中度焦虑以上为8.5%。表明中职生焦虑得分较高。

3.2中职生焦虑、孤独感、社会支持及其各因素的人口学变量差异

以焦虑、孤独感、社会支持及社会支持的因子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他人支持为因变量,性别和年级为因子分别进行ANOVA方差分析。

表2 中职生焦虑、 孤独感、社会支持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注:***表示P在 0.001 水平上显著,**表示P在 0.01 水平上显著,*表示P在 0.05 水平上显著,下表同。

由表2可知,在社会支持总得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F=11.17,P<0.01),其因子他人支持女生也显著高于男生(F=15.70,P<0.01),但家庭支持、朋友支持、焦虑和孤独感在性别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年级方面,三年级的社会支持总分显著高于一年级(F=2.35,P<0.05),他人支持三年级也显著高于二年级(F=3.26,P<0.05),家庭支持、朋友支持、焦虑和孤独感在年级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采用多元方差分析考察各变量在性别和年级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结果性别和年级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都不显著。

3.3主要观测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表3 中职生的焦虑、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相关系数

由表3可知,中职生的焦虑、孤独感及社会支持之间相关性显著,即焦虑与孤独感存在显著正相关,焦虑与社会支持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负相关。表明中职生的焦虑、孤独感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密切。

3.4中职生焦虑与孤独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从表3可知,中职生的焦虑与社会支持较低程度的显著负相关。根据Fraxier等的观点[14],当预见变量和后果间的相关关系意外地低或不一致时,一般应当引入调节变量。因此,将社会支持作为调节变量,建立模型(如图1所示),探讨社会支持在中职生焦虑与孤独感之间是否具有调节效应。

图1 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标准化模型Fig.1 A standardized model for the regulation effect of social support

以孤独感为结果变量的模型分析,各拟合指数分别为χ2/df=2.803,NFI=0.942,RFI=0.893,IFI=0.962,TLI=0.928,CFI=0.961,RMSEA=0.062,模型的拟合指数良好。

图1结果表明,对于中职生,社会支持对其孤独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0.65,P<0.001) ,焦虑对孤独的直接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28,P<0.001)。此外,中职生社会支持与焦虑的交互作用对孤独感的预测作用达到显著水平(β=0.12,P<0.05)。这说明社会支持在中职生焦虑与孤独感之间同时起调节作用。

4讨论

4.1中职生焦虑、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在人口学变量上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农村学生占91.6%,非独生子占92.2%,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至于农村的多子弟家庭。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西部地区农村学生成长环境较差,导致很多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基础较差,初中毕业后没能进入普通高中,只能选择就读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此,近年来国家及教育相关部门加大了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扶持力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各地区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就中职生焦虑总体上看,具有轻度以上学生约占34%。这与已有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例如,丁树荣等[15]的研究发现,中学生有轻度焦虑占29%,刘贤臣等[16]对2 462青少年进行研究得到具有轻度焦虑人数占16%,席明静[17]对河北中学生进行研究得到具有轻度焦虑人数占28.85%,而王极盛等[18]对北京市河北省普通中学558名中学生进行研究却得到52.6%的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焦虑。这些结果显示,中职生的焦虑得分偏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其大部分家庭条件较差,缺少更好的成长环境,甚至是家庭教育缺失、缺少良好行为的榜样作用,社会支持欠缺等,使中职生学习基础较差,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所致。如陈姜,张德甫等[19]研究指出,不良的家教方式和紧张的家庭内人际关系是导致学生产生焦虑的原因之一。王极盛等[20]研究指出,抑郁和焦虑之间存在共同成份,在同一体身上二者往往相互伴随而发生。可见,改善焦虑状况是预防抑郁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及相关部门应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及各种团体活动等,以促进中职生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统一。

此外,调查结果还发现,中职女生社会支持及其因子他人支持均高于男生。表明女生觉察到的来自他人或其他群体的尊重、关爱和帮助高于男生,这与已的相往的研究结果有一致之处。如殷炜珍等[21]的研究表明,女高考生所领悟到的社会支持均高于男高考生的。在年级方面,三年级社会支持得分显著高子一年级,其因子他人支持三年级也显著高于二年级。其原因可能是中职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交际交往也得到发展,获得他人帮助的机会更多。

4.2职业中学生焦虑与孤独感、社会支持的相关及调节作用分析

相关分析显示,中职生社会支持总分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其焦虑水平就越低,这与高丙成等[22]的研究结论一致。中职生孤独感与焦虑呈显著性正相关,表明中职生越感受到孤独,焦虑越严重,这与已有相关研究结果有着一致之处。如张妍等[23]研究指出:小学生焦虑和孤独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中职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存在显著负相关,表明中职生得到尊重、关爱和帮助越多,其感受到苦闷、无助、不愉快的心理体验就越少。这与何安明等[24]的研究结果有着一致。进一步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焦虑对孤独的直接正向预测作用显著,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如何安明等[25]研究指出,感恩可以通过社会支持预测孤独感,李丹等[26]研究也指出,焦虑对孤独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中职生社会支持与焦虑的交互作用对孤独感的预测作用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社会支持在焦虑与孤独感之间起调节作用。即低社会支持时,焦虑与孤独感之间关系较强,而高社会支持时,这种关系减弱。沈彩霞等[27]研究指出,高神经质的儿童易焦虑,过于情绪化,常常在现实的社会交往中遇到困难。这可能是因为低社会支持的中职生常常在现实的社会交往中遇到困难,容易产生焦虑,使焦虑与孤独感的关系更加密切;而高社会支持时,很大程度上减少孤独感,焦虑的产生更多可能是人格因素引起,从而降低了焦虑与孤独感的相关性。

5结语

本研究仅考查了中职生的焦虑、孤独感及社会支持,应该从多个测量指标进行全方面的研究,另外,样本数量也很有限。笔者在中职学校工作期间发现,大部分中职生可能由于从小缺少和成人的有效的交往和沟通或形成病态的互动模式,亲子关系发展不良,没有及时得到成人的鼓励和支持,使他们缺少成就感的体验,他们更多表现出人际关系敏感、习得性无助、低自我效能感等问题。今后如将这些方面与普通高中生进行对比研究可能会得到更有效、更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王红瑞.中职生社会支持系统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理论与应用研究,2010 (3):16-17.

[2] BROOKS A W,SCHWEITZER M E.Can Nervous Nelly negotiate? How anxiety causes negotiators to make low first offers, exit early,and earn less profit[J].Organ Behavior Human Decision Process,2011,115(1):43-54.

[3] 郑希付.焦虑情绪与启动情绪两种状态下的记忆信息处理[J].心理科学,2005,28(2):351-355.

[4] ANGOLD A.Childhood and adolescent depression I.Epidemiological and etiological aspects[J].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1988(152):601-617.

[5] FITTS S D,SEBBY R A,ZLOKOVICH M S.Humor styles as mediators of the shyness-loneliness relationship[J].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9 (11):257-272.

[6] PEPLAU L A.Loneliness:A sourcebook of current theory, research,and therapy[M].USA:John Wiley and Sons Inc,1982:1-18.

[7] 良锋,张顺,孙业桓,等.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现况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639-640.

[8] PIERCE G R,SARASON R B,SARASON G I.Handbook of Social Support and the Family[M].New York:Plenum Press,1996:324-336.

[9] 王雁飞.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2(5):1175-1177.

[10]SULDO S M,FRIEDRICH A A,WHITE T,et al.Teacher support and adolesc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A mixed-methods investigation[J].School Psychology Review,2009,38(1):67-85.

[11]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修订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5.

[12]ZUNG W K. A Rating Instrument for Disorder[J].Psychosomatics,1971(12):371-379.

[1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31-133.

[14]FRAXIER P A,BARRON K E.Testing moderator and mediator effeets in eounseling Psychology researeh[J].Journal of Counsling Psychology,2004,51(1):115-134.

[15]丁树荣,王天奎,王本华,等.中学生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1996,7(9):419-420.

[16]刘贤臣,孙良民,唐茂芹,等.2462名青少年焦虑白评量表测查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2): 75-77.

[17]席明静.河北中学生焦虑现状调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1(4):115-119.

[18]王极盛,丁新华.中学生焦虑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164-166.

[19]陈姜,张德甫,吴敏,等.中学生焦虑情绪调查[J].中国校医,2000,14(4):257-258.

[20]王极盛,邱炳武,赫尔实.中学生抑郁与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动态,1998,6(3):62-64.

[21]殷炜珍,官永雄.高考生社会支持与焦虑的关系: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4): 621-623.

[22]高丙成,刘儒德,李航,等.初中生社会支持状况及与自我效能感焦虑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2):237-243.

[23]张妍,吕培瑶,刘志强,等.小学生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 955-956.

[24]何安明,惠秋平,刘华山.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感恩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1):150-153.

[25]何安明,惠秋平,刘华山.大学生的感恩、孤独感与社会支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10):782-785.

[26]李丹,史慧颖,张小培,等.高考生焦虑感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4):443-444.

[27]沈彩霞,刘儒德,王丹.儿童网络行为与孤独感的关系-人格的调节效应[J].心理科学,2013,36(5):140-145.

文章编号:1004—5570(2016)03-0111-05

收稿日期:2016-02-08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青年项目(CBA100115)

作者简介:韦晓天(1982-),男,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心理,E-mail:112013885@qq.com. *通讯作者:潘运(1980-),男,博士,研究方向:认知发展与教育,E-mail: panyun129@163.com.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and loneliness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 moderating effect of social suppor

WEI Xiaotian1,3,LIU Yu1,PAN Yun1*,PU Jie2,WANG Maokuan3

(1.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01,China;2.Zhenfeng County Bureau of Education Zhenfeng,Zhenfeng,Guizhou 562200,China;3.Zhenfeng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Zhenfeng,Zhenfeng,Guizhou 562200,China)

Abstract:The UCLA Loneliness Scale, anxiety scale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of 469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were surveyed,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nxiety, loneliness and social support and the relationship.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with mild anxiety accounted for 33.9%, moderate anxiety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8.5%, severe anxiety accounted for 1.7%; Social support scores of the factors of anxiety and a low negative correlation and loneliness sense a moderate negative correlation, anxiety and loneliness to moderate correlation;Social support of loneliness has significant negative prediction function, anxiety to positively predict loneliness directly;Anxiety and social support in the interaction of the loneliness of the pre measured a significant role.

Key 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anxiety;loneliness; social support

猜你喜欢

孤独感社会支持焦虑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研究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