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分析

2016-08-09林筠玉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广州510400

北方药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痉挛偏瘫康复训练

林筠玉(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 广州 510400)

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分析

林筠玉(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广州510400)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偏瘫痉挛状态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康复训练,研究组在西医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结果:研究组获得高达93.33%的临床总有效率,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仅为75.56%(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Fugl-Meyer量表评分均显著提高,研究组各量表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偏瘫痉挛状态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偏瘫痉挛状态 中医综合康复治疗 应用效果

研究表明,脑血管病是导致偏瘫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是保障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本文为提高偏瘫痉挛状态治疗临床疗效,2015年1~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临床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0例偏瘫痉挛状态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31例,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64.52±1.98)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2.31±0.24)个月。按照就诊序号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单)、对照组(双)(n=45),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纳入与排除标准: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偏瘫痉挛状态诊断标准;②因脑血管病变所致偏瘫痉挛状态;③无明显的认知障碍;④排除机体重要器官及系统严重病变者,如高血压、冠心病、重度感染等;⑤依从性良好,可顺利完成本次治疗,无中途退出情况;⑥排除精神疾病患者;⑦排除哺乳、妊娠、产褥等特殊时期女性人群;⑧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

1.2.2治疗方法: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康复训练,研究组在西医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记录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变化情况,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

1.2.2.1西医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联带运动抑制训练(上肢、下肢)、下肢内收外展训练、上肢分离运动诱发训练、下肢负重训练(患侧)、上肢近端控制训练、异化下肢分离运动训练。需注意训练时采取一对一形式,初期应以被动训练为主,之后可过渡至主动训练,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增加训练量并延长训练时间,以每次30min、每周3次、连续训练4周为宜。

1.2.2.2中医综合康复治疗:①口服:方剂选用痉挛缓解方,每剂内含水蛭10g、虻虫10g、炙甘草10g、白芍15g、丹参15g、木瓜15g、川芎15g、海风藤30g,每日1剂,以水煎后分2次口服;②针刺:上肢取穴手三里、合谷、手五里、曲池、外关,下肢取穴足三里、血海、照海、阴陵泉、中封、三阴交、太溪,痉挛非优势侧穴位以毫针深刺并给予提插捻转,留针10~15min,每日治疗1次;③熏洗+推拿:方剂组成包括片姜黄30g、红花30g、伸筋草30g、汉防己30g、苏木30g、杜仲30g、白芍60g、炙川乌30g、冰片3g、鸡血藤60g、桂枝30g,煎煮前将上述药材浸泡30min,将其以武火煮沸并经文火慢煮30min,药液去渣后倒入熏洗盆,患肢放于盆上(以其自觉耐受温度为宜)熏蒸(盆口经浴巾覆盖减少蒸汽散发),待15~20min后(此时药液温度降至42℃左右)利用盆中药液浸泡患肢(或经浴巾蘸洗),浸泡过程中可对患肢给予按、弹、拨、推、捏等推拿操作,力度应控制在患者实际耐受范围内。上述中医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均每周治疗7d,连续治疗4周为宜。

1.2.3效果判断标准:(一)治疗效果:根据偏瘫痉挛状态患者治疗前后Ashworth肌张力评定等级变化情况判断疗效:①显效:肌张力评定等级下降2级及以上;②有效:肌张力评定等级下降1级;③无效:肌张力评定等级未下降甚至上升;(二)肢体运动功能:利用Fugl-Meyer量表(改良式肢体运动功能量表)评价偏瘫痉挛状态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其中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总分66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定总分34分,该量表得分范围0~100分,分数与其肢体运动能力呈正相关;(三)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经Barthel(巴氏指数)评价偏瘫痉挛状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该量表总得分范围、分数与生活能力相关性同Fugl-Meyer量表。

1.3统计学方法:经相关软件包(SPSS.19)对所得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经n(%)表示、X2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两组治疗后研究组获得高达93.33%的临床总有效率,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仅为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表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预后效果:两组治疗前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质量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Fugl-Meyer量表评分均显著提高,研究组各量表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Barthel、Fugl-Meyer量表评分变化情况分析(±s;分)

表2两组Barthel、Fugl-Meyer量表评分变化情况分析(±s;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与治疗前对比P<0.05。

组别 Barthel Fugl-Meyer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45) 31.26±5.27 77.35±7.90*★ 44.56±4.61 74.74±6.18★对照组(n=45) 31.65±4.99 61.78±6.83★ 45.02±4.53 73.27±7.98★

3讨论

康复训练是以往临床常用的偏瘫痉挛状态治疗方式,可通过各项针对性的肢体动作训练达到缓解痉挛的目的。但有研究显示,由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间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单纯使用康复训练无法获得满意疗效,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经西医康复训练总有效率仅为75.56%,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较差,与上述研究结论一致。

随着临床医学水平不断提高,中医理论已广泛应用于偏瘫痉挛状态治疗并取得显著效果。研究表明[1],痉挛缓解方中诸药联用可达舒筋活络、破血逐瘀、养血通经之效;针刺相应穴位可获得调整脏腑、疏通经络、降低肌张力及抑制痉挛的目的;中药熏洗后有利于机体活血行气、祛风散寒、温经通阳、消肿止痛、伸筋舒络,加之推拿可缓解血管紧张状态,使局部组织温度上升改善血液循环,提示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因患者间存在个体差异所致疗效不理想情况,使偏瘫痉挛状态患者获得更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本文中研究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3.33%,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质量均较之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相符[2]。

综上所述,对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1]蔡英丽.中医综合康复法治疗偏瘫痉挛状态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4,30(4):287-289.

[2]黎健.整体疗法在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的体会[J].广西医学,2015,21(4):65.

R277.7

B

1672-8351(2016)08-0196-02

猜你喜欢

痉挛偏瘫康复训练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