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倩教授辨治肠易激综合征组方规律及用药特点※

2016-08-08王小天郭子敬张云凤才艳茹

河北中医 2016年6期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名医经验

杨 倩 杜 姚 王小天 郭子敬 张云凤 才艳茹

(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二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杨倩教授辨治肠易激综合征组方规律及用药特点※

杨倩杜姚王小天1郭子敬张云凤才艳茹2

(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二科,河北石家庄050011)

【摘要】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CMISS)对杨倩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临床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分析杨倩教授治疗IBS的临床辨证分析及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IBS提供数据基础。从而也证明TCMISS系统软件作为中医药研究辅助工具,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增加对众多中医药专家治疗IBS的有效医案进行总结分析,有利于提高中医药治疗IBS的水平。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中药疗法;名医经验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大便性状改变和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根据其临床特点分为便秘型IBS(IBS-C)、腹泻型IBS (IBS-D)、混合型IBS(IBS-M)及未定型IBS(IBS-U)[1]。潘国宗等[2]曾对北京地区成人IBS的患病率进行人群调查,其患病率为7.26%。IBS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缺乏典型的生化实验指标,中医药治疗在IBS中有很大前景及空间,作为中医治疗的特色优势病种之一,准确辨证是有效治疗的关键[3]。

杨倩,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河北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20余年,师从著名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专家姚希贤教授,中医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现将杨倩教授辨治IBS的组方规律及用药特点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选择2010-01—2015-01杨倩教授门诊治疗的IBS患者,将患者病历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对杨倩教授治疗IBS的组方规律及用药特点进行分析。药物功效分类参照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4]相关内容。

1.2纳入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订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5]中IBS的诊断及分型标准,选择临床分型为IBS-C及IBS-D型患者,且门诊病历资料完整,以患者就诊时的首次中药处方为准。

1.3排除标准不符合IBS-C及IBS-D诊断标准者;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患有恶性肿瘤及精神类疾病者。

1.4研究方法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CMISS)软件(V2.5)建立数据库,运用“临床采集系统”,录入IBS患者门诊病历资料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中医辨证分型以及处方用药等;运用“统计报表系统”对录入的数据对中药频次、性味归经以及疾病症状、中医证候分布进行分析;运用“数据分析系统”对录入的数据进行组方规律、聚类、关联等分析。

2结果

2.1筛选结果本研究共筛选收录110例IBS患者,其中男48例,女62例;IBS-C 43例,IBS-D 67例;辨证分型为脾胃湿热证34例,肝郁气滞证23例,肠道燥热证20例,肝郁脾虚证16例,脾肾阳虚证12例,脾虚湿阻证5例。共使用中药88味,依据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4]药品目录将药物功效分类,其中解表药4味,清热药17味,泻下药2味,化湿药6味,利水渗湿药4味,温里药3味,理气药11味,消食药5味,活血化瘀药5味,化痰药4味,安神药5味,补虚药22味(补气药7味、补阴药8味、补阳药3味、补血药4味)。2.2不同类型IBS患者症状及舌脉情况统计分析110例IBS患者中,IBS-C 43例,辨证主要为肝郁气滞证、肠道燥热证;症状表现以腹痛、腹胀、大便干结、口臭、口干嗳气等为主;舌象主要为舌红苔黄腻,脉象以弦滑(数)脉为多数。IBS-D 67例,辨证主要为脾虚湿阻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及脾胃湿热证;症状以腹痛、便溏、“腹痛即泻,泻后痛减”、腹部怕凉等为主;舌象主要为舌淡红苔薄白(腻),脉象以弦或弦细为主。见表1、2。

表1 43例IBS-C患者症状及舌脉情况统计分析

表2 67例IBS-D患者症状及舌脉情况统计分析

2.388味中药使用频次及常用药对分析对110例IBS患者的88味中药使用频次统计,并对其进行由高到低的排序,选取出现频次在50次以上的药物,其中以理气药、化湿药、清热药物居多(见表3)。通过对筛选出的数据库中方剂组方进行分析,支持度个数设为20,置信度为0.9,依据药物组合频次高低进行排序,进一步分析常用中药药对情况,选取出现频次在30次以上的药物,以健脾利湿、芳香化湿、疏肝理气、清利湿热等配伍药对居多(见表4)。

表3 110例IBS患者的88味中药使用频次统计(频次≥50)

表4 常用中药药对情况统计(频次≥30)

3讨论

IBS属于现代医学病名,传统中医学多数以症状作为疾病的命名,依据IBS的临床特征把其归为腹痛、泄泻、便秘、肠郁等范畴,主要与饮食不节、外感时邪、情志不畅、禀赋不足等因素相关,病位主要在,与肝、脾肠相关。IBS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订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5]中将IBS分为了6个辨证分型:脾虚湿阻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湿热证、肝郁气滞证以及肠道燥热证。本研究通过临床病例总结发现IBS以胃肠湿热证、肝郁气滞、胃肠燥热证居多,分析其可能与北方的气候及饮食特点有关,平原之地以面食为主,重油重盐,加之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海鲜类食品增多,以致湿热痰湿蕴结,阻滞中焦,气机不畅,运化失司而发病,久治不愈或失治误治,损伤脾胃,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痰湿内生,加重病情。

TCMISS软件系统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新药设计课题组为解决医生个体医案信息化管理,进而对医案数据进行挖掘及规律分析而开发的软件。TCMISS采用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实现“数据录入→数据管理→数据查询→数据分析→分析结果输出→网络可视化展示”等功能,该软件通过数据收敛法聚类出最优组合,与此同时分析出药物之间、药物与病证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某一疾病中药治疗的核心组合,和隐藏于方剂配伍之中没有被临床医家所重视的核心组合,通过复杂网络的形式将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并进一步分析关联,从而辅助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医生个体经验总结及新药处方的研发等[6-7]。通过TCMISS系统对杨倩教授治疗IBS的88味中药进行总结及分析,发现理气药、化湿药、清热药应用最多。理气药物中厚朴、陈皮、枳壳等较为多用。厚朴行气燥湿,降逆平喘;陈皮辛散通温,行气宽中;枳壳理气宽胸,行滞消胀。此外,白术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常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柴胡虽为解表药目录中,但临床多因其入肝经,有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功效,而常作为疏肝理气解郁的药物用于胃肠病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厚朴中含有多种酚类物质及生物碱,具有抗氧化、抗细菌、抗病毒、抗炎镇痛等功效[8];陈皮煎剂对家兔及小白鼠离体肠管平滑肌有兴奋作用,还具有抗胃溃疡、利胆、抗炎症、抑菌作用[9];枳壳对胃肠平滑肌具有双重调节作用,可促进胆囊收缩及胆汁的排泄,同时还具有抗血栓、抗肿瘤、降血脂等作用[10-11];柴胡含有三萜皂苷、挥发油、多糖、黄酮、木脂素、脂肪酸、香豆素、植物甾醇等多种成分,具有抗炎退热、利胆保肝、镇静、提高免疫力等作用[12-14]。

化湿药物中茯苓、砂仁、藿香、佩兰、薏苡仁等较为常用。茯苓利水渗湿,健脾;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藿香解郁行气,醒脾化湿,芳香辟秽,降逆止呕;佩兰芳香化湿,醒脾开胃;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茯苓具有免疫调节、抗炎症、保护泌尿系统等功效[15];砂仁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抗氧化、保肝、抗炎镇痛、利胆、缓解平滑肌痉挛、清除自由基、抗炎止泻等[16-17];藿香具有抗炎解热镇痛、抗病原微生物、调节胃肠动力、止吐等作用[18];佩兰具有抗炎、抑菌、抗肿瘤、调节免疫、调节胃肠动力等作用[19];薏苡仁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20-22]。

清热药以黄连、黄芩等最常用。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具有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及调节血脂、血糖、血压等作用[23-25];黄芩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保肝、解热镇痛、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等作用[26-27]。

综合分析,杨倩教授在治疗IBS中用药以辛、甘、温、平药性为主,辛味药物性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如对于肝郁气滞证型患者以柴胡疏肝散加减。甘味药物能补益,入脾、肾二脏,且甘味药性多能渗湿利水,如对于脾虚湿盛证型患者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对于久病患者,气滞血瘀,或痰湿内停日久化热伤阴,配以益气养血养阴药物,佐以活血通络药物以祛邪扶正。

本研究收集整理杨倩教授治疗IBS的医案,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挖掘医案中规律性的知识,更客观地总结分析专家经验,从而掌握专家对中医药治疗IBS的用药及组方规律。但由于本研究所收集医案数量较少,尚未与其他医家治疗IBS的经验用药进行对比分析,数据分析尚不完整。数据挖掘在医案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增加对众多中医药专家治疗IBS的有效医案进行总结分析,有利于提高中医药治疗IBS的水平。

(指导老师:李佃贵)

参考文献

[1]姚欣,杨云生,赵卡冰,等.罗马Ⅲ标准研究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特点及亚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5):563-566.

[2]潘国宗,鲁素彩,柯美云,等.北京地区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一个整群、分层、随机的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1(1):26-29.

[3]戴晓兰,徐进康.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4,36(6):940-942.

[4]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5]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62-1065.

[6]唐仕欢,陈建新,杨洪军,等.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的中药新药处方发现研究思路[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2):225-228.

[7]卢朋,李健,唐仕欢,等.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9):1-4.

[8]张淑洁,钟凌云.厚朴化学成分及其现代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3,36(5):838-843.

[9]李伟伟,张国伟.陈皮黄酮类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4):154-156.

[10]章斌,金剑,金芝贵,等.枳壳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进展[J].医药导报,2013,32(11):1462-1464.

[11]文莉,陈靓,舒成仁.几种中药煎液对大鼠胆汁排

出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2):114.

[12]吕晓慧,孙宗喜,苏瑞强,等.柴胡及其活性成分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12):105-107.

[13]李振宇,李振旭,韩华,等.北柴胡根及其地上部分抗炎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9,26(6):34-35.

[14]卓玉珍,刘俊红,李棣华,等.不同方法的柴胡提取液对大鼠的利胆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8):1883.

[15]刘惠知,吴胜莲,张德元,等.茯苓药物成分提取分离及其药用价值研究进展[J].中国食用菌,2015,34(6):1-6.

[16]徐开宇,邢学锋,许文学,等.砂仁的化学成分及相关药理作用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5):100-101.

[17]张明发,沈雅琴.砂仁临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抗感染药学,2013,10(1):8-13.

[18]任守忠,靳德军,张俊清,等.广藿香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06,8(8):27-29.

[19]吕文纲,王鹏程.佩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3):349-350.

[20]张明发,沈雅琴,朱自平,等.薏苡仁镇痛抗炎抗血栓形成作用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22(6):578-582.

[21]高岚,张仲一,张莉,等.薏苡仁汤镇痛消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5,24(1):17-20.

[22]胡少华,肖小年,易醒,等.薏苡仁的研究新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5):1059-1060.

[23]余园媛,王伯初,彭亮,等.黄连的药理研究进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2):107-111.

[24]姜庆城,王彦美,陈同刚,等.双黄连注射液在生物体内抗细菌内毒素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5):276-278.

[25]李运伦.黄连清降合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影响的实验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2,21(7):421-425.

[26]黎丹戎,张玮,唐东平,等.黄芩素对卵巢癌耐药细胞株A2780/ADM逆转作用实验研究[J].肿瘤,2004,24 (2):111-113.

[27]辛文妤,宋俊科,何国荣,等.黄芩素和黄芩苷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3,22(6):647-653,659.

(本文编辑:石康)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6.06.002

作者简介:杨倩(1966—),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脾胃病、肝胆病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

【中图分类号】R256.35;R28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6)06-0808-04

(收稿日期:2016-04-11)

※ 项目来源: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编号:10246141D)

1河北医科大学2011级本科生,河北石家庄050017

2河北医科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河北石家庄050017

猜你喜欢

肠易激综合征名医经验
舒肝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8例疗效观察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新修珍珠囊药性赋
不同性别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经验与思考
孙跃农健脾补肾化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肠道菌群失衡与肠易激综合征
高血压肾病诊治经验采撷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4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米安色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