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外护理在健康体检临界高血压人群中的应用价值

2016-08-06焦淑宇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健康体检

焦淑宇



院外护理在健康体检临界高血压人群中的应用价值

焦淑宇

【摘要】目的 探讨院外护理在健康体检临界高血压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在吉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筛查出的临界高血压人群2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院外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健康行为状况及干预前后血压。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不良生活方式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血压受情绪与过度紧张等影响、肥胖人易患高血压、减肥及有氧运动有助于控制血压、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需终身服药治疗、高血压可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等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调节情绪、定期监测血压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健康体检临界高血压人群实施院外随访等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其血压,有助于提高其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积极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等。

【关键词】院外护理;健康体检;临界高血压

临界高血压是指血压在正常值与确诊高血压值[收缩压140~149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90~94 mmHg]之间,是高血压疾病的一个发展阶段,虽然患者血压偏高,心脑肾等靶器官无器质性损伤,但研究发现其高血压病发病率和潜在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2~5倍[1]。早期对此类人群血压进行控制、积极预防高血压发生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就护理干预在健康体检临界高血压人群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筛查出的临界高血压人群260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关于临界高血压诊断标准[3],均有固定住址,能保持通讯联系,无精神疾病史及肿瘤史。其中男156例,女104例,年龄25~61岁,平均(43±13)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1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领取体检报告时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发放本研究小组自行编写的《临界高血压健康手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院外护理,具体如下。

1.2.1 成立干预小组 由责任心强、理论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1名医师和4名护理人员)组成干预小组,负责护理干预工作。

1.2.2 制订个性化护理干预计划 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生活习惯、评估其心理状况及高血压相关知识认知水平,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护理干预计划。

1.2.3 电话随访及家庭访视 电话随访:每1~2周1次,主要了解患者对护理干预计划的执行情况,对其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嘱其定期监测血压、门诊复诊等;家庭访视:每4周1次,强化高血压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使其正确认识疾病,既了解临界高血压的危险性,又懂得可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预防高血压,充分认识到健康行为的重要性。

1.2.4 聘请专家授课 每个月组织集中听课 1次,邀请专家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重点强调要正确面对临界高血压,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缓解生活和工作压力等能有效预防高血压,增加患者对护理干预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均填写“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表”和“健康行为调查问卷”,评价和比较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健康行为状况及干预前后血压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不良生活方式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血压受情绪与过度紧张等影响、肥胖人易患高血压、减肥及有氧运动有助于控制血压、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需终身服药治疗、高血压可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等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健康行为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调节情绪、定期监测血压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健康行为比较[例(%)]

2.3 血压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3 讨论

交感神经张力升高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是临界高血压发生和维持的主要机制,其中交感神经作用于血管α肾上腺素能受体,可引起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导致血压升高,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后可通过导致水钠潴留而使血压升高。另外,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还与个体生活方式密切相关[4]。临界高血压人群虽然血压偏高,但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器质性损伤,演变为高血压后,由于临界高血压早期无特异症状、体征及器质性损伤,且临界高血压人群对疾病认知程度较差,极易被患者忽视。传统护理模式仅将护理干预局限于医院内,是一种短暂的教育,而院外护理干预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形式可对临界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一对一”连续性健康教育,并可检查、监督健康计划的执行情况,能够更好地提高该人群对护理干预的依从性。本研究调查结果提示院外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临界高血压人群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表3  2组护理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mmHg±s)

表3  2组护理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mmHg±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收缩压  舒张压对照组 130 141±6  139±8   90±5 89±6观察组 130 142±7  129±5   92±4 81±5 t值   1.3517  8.4198   1.6827 3.6821 P值   0.4834  0.0027   0.2539 0.0062

国内学者对临界高血压人群实施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人群临界高血压患者的转归得以明显改善[1,4],毛俊等[5]对 108例社区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实施运动锻炼干预,运动3个月、6个月后患者血压均低于运动干预前。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调节情绪、定期监测血压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提高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改变不健康行为等措施能有效控制临界高血压患者进展为高血压的趋势。

综上所述,对健康体检临界高血压人群实施院外随访等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其血压,有助于提高其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积极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等。

参考文献

[1] 李雪云.有氧运动对青少年临界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35(6):56-58.

[2] 黄洁平,钟绮玉,唐申,等.护理干预对体检人群临界高血压患者转归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9):186-188.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编委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47.

[4] 王春娟,吴东波.健康干预对临界高血压患者发展为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2):36-38.

[5] 毛俊,李亚洁,钟华荪.运动锻炼对社区临界高血压老年人血压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1673-1674.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长春 130021

【中图分类号】R473.5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7.056

猜你喜欢

健康体检
健康体检联合末梢血糖检测在糖尿病中筛查的作用研究
不同作业环境与中心性肥胖的相关性分析
人性化护理工作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健康体检中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应用价值
人性化护理工作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围健康体检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