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少数民族居民民族认同感与职业流动研究

2016-08-05林义超李欣文唐文坚韦道广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3期
关键词:认同感状况少数民族

林义超 李欣文 唐文坚 韦道广

广西少数民族居民民族认同感与职业流动研究

林义超李欣文唐文坚韦道广

本文基于广西少数民族居民民族认同感与职业流动调查问卷,在描述民族认同感和职业流动现状的基础上,对民族认同感状况和职业流动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调查对象在民族认同感中的三个维度与职业流动意向呈显著相关,民族认同感与工作满意度、换工作次数、求职信息来源、职业变动的范围无显著差异结论。

少数民族;民族认同感;职业流动

一、问题的提出

民族认同感主要包括个体对本民族或其他民族的信念、态度和行为卷入情况。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进入城市就业。本文以南宁两个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社区为例,分析了社区内少数民族居民在进入城市后职业流动过程、就业质量等因素,探究了其民族认同感与其职业流动情况之间的相关性——民族认同感如何影响少数民族人口非农职业流动,分析了这种影响机制对人口较少民族的生活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功能,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民族文化多元”与“国家政治统一”、和谐共存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民族认同感是族群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一个族群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需要加强本族群成员之间的团结和凝聚力。城市化和工业化背景下,民族认同感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变化,重新认识民族认同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社会学角度看,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地位、位置的变化,包括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中位置的变化和在地理空间位置的变化两方面,而职业流动是社会流动的一个重要标准。一个社会能创造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充满活力的象征,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符合人类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

目前,学术界对职业流动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关于职业流动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和人力资本视角、农民工视角、社会性别视角、社会转型视角,多为实证分析,从民族认同这方面入手的研究较少见。从社会和人力资本视角的职业流动研究比较关注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教育和技术等因素在职业流动中的作用,农民工视角下的职业流动研究更多关注农民工职业流动现状、特点和困境以及对策研究,性别视角下的职业流动则关注职业流动中的性别差异以及不平等现状。其次,既有的研究主要关注职业流动现状、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等内容,很少把民族认同感与职业流动结合起来研究。广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较为集中的地方,民族认同感在这一地区仍有重要影响。了解这一地区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状况,对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并且研究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二、研究设计

1.样本

本研究采用“滚雪球”抽样方式,主要调查南宁市中华社区和银海社区两个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社区。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205份,剔除缺答率过高的问卷,有效回收问卷157份,有效回收率为76.6%。调查样本民族构成如下壮族119人;侗族8人、瑶族7人、苗族6人、回族5人等其他少数民族共38人。

2.变量及操作化

(1)职业流动状况。本文主要关注广西少数民族居民的民族认同感状况和职业流动状况。其中,职业流动状况主要侧重从职业流动方向、频率、途径和满意度四方面进行测量,各指标化如下:

职业流动方向,是职业流动的空间上的变化,结合本研究需要,操作化为本民族地区内、本省其他县市、外省和国外四个指标。

职业流动频率,为换工作次数,换动作的次数越多表示流动越频繁。

职业流动途径,为找工作或换工作所需信息来源,包括8个取值,分别是街上广告、报纸上的招聘启事、职业介绍所、人才交流会、网络信息、朋友介绍、亲属介绍和其他。

职业满意度,采用量表测量,取值为赞同、一般和不赞同,并依次赋予3-1分,然后计算总分。

(2)民族认同感状况。民族认同感状况操作化为居民对本民族的认知程度、民族归属感、民族行为三个变量。变量的测量指标均采用量表的形式测量,取值为赞同、一般和不赞同,并依次赋予3-1分,然后总加各项计算平均分,平均值越高表示民族认同感越强。

3.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广西少数民族居民民族认同感与职业流动状况调查问卷”数据,利用SPSS.19统计分析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分析方法以描述性分析为主,并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对相关变量进行分析。

三、广西少数民族居民的民族认同感与职业流动状况

1.民族认同感状况

民族认同感量表中,民族认知程度平均分2.703±0.454、民族归属感平均分2.760±0.4154、民族行为平均分2.64± 0.4947;民族认同感总平均分2.709± 0.406。

2.职业流动状况

表1当前职业分布状况(N=157)

由表1可知,少数民族居民当前从事的职业以普通工人(26.1%)、公司一般职员(18.5%)和其他职业(12.7%)为主,军人、科教文体或新闻工作者占的比例较低。

表2求职信息来源(N=149)

由表2可知,少数民族居民求职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其他方式(20.8%)、网络信息(19.5%)、人才交流会(18.1%)、朋友介绍(17.4%),其他渠道占有一定比重。

表3换工作的次数

由表3可知,33.1%的调查对象有过两次变换工作经历,23.4%调查对象有过三次变换工作经历,22.4%的对象有过一次变换工作经历。95.2%调查对象有过变换工作经历。

表4换工作动机

14 13 7发挥能力与专长做符合本人兴趣的工作增加权力

由表4可知,调查对象换工作动机主要是提高收入、改善工作环境、改善子女受教育条机、改善住房条件、提高社会地位等。

表5职业变动期望的范围

由表5可知,少数民族职业变动期望范围以本民族区域内为主(71.8%),其次是本省、区内其他县市(19.5%)。

工作满意度量表平均分2.158± 0.521,超过一半调查对象选择“一般”,对目前工作不置可否,持中间态度。职业流动意向量表平均分2.214±0.542,其中62.3%调查对象在遇到待遇更好工作时表示会选择跳槽,29.9%调查对象表示自己可能在一年内跳槽。

3.相关分析

表6民族认同感与非农职业流动相关分析

表6数据显示,民族认同感中的三个维度与职业流动意向呈显著相关,民族认同感与工作满意度、换工作次数、求职信息来源、职业变动的范围无显著差异。

四、结论与讨论

调查对象民族认同感量表得分为2.709±0.406,工作满意度量表得分为2.158±0.521,职业流动意向量表得分为2.214±0.542。由于广西是壮族自治区,所调查的社区居民壮族居多(75.8%)。调查样本职业构成为,当前从事的职业以普通工人(26.1%)、公司一般职员(18.5%)和其他职业(12.7%),搜集的样本来自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从事的职业基本以工人和公司职员为主。

调查对象的求职信息来源以网络信息(19.5%)、人才交流会(18.1%)、朋友介绍(17.4%)为主,互联时代,通过网络求职应聘逐渐流行,但传统人才交流会、通过人脉关系求职应聘等传统方式仍具有相当影响力。

换工作次数以2次(33.1%)、3次(23.4%)和1次(22.4%)为主,调查对象换工作动机主要是提高收入、改善工作环境、改善子女受教育条机、改善住房条件、提高社会地位。可见收入是所调查居民求职应聘中首要关注因素。但随着物质条件的满足,人们对环境、教育、社会地位等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

数据分析显示,民族认同感中的三个维度:民族认知程度、民族归属感、民族行为与职业流动意向呈显著相关,即调查样本中少数民族居民的民族认知程度越强、民族归属感越强、民族行为参与度越高,其职业流动意向越活跃,如遇到条件更好的工作跳槽的可能性就越大。民族认同感高的居民对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和情感怀有好感,而城市生活有时并不符合他们本民族心理和行为需求,以致不能很好适应城市生活,职业流动率相对较高。

总的来说,城市化背景下,广西少数民族居民的民族认同感发生一些变化,职业流动情况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应引起政府部门重视,以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1]杨玉.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感与语言态度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201.

[2]杨素萍,刘宇贤.广西仫佬族民族认同调查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35-140.

[3]张广胜,韩雪.进城务工人口职业流动的实证性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4(5):45-55.

[4]郭虹.流动人口职业流动状况分析[D].太原:山西大学,2010:1-9.

[5]王帅.青岛沿海小城镇居民职业流动的实证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61.

[6]陈成文,许一波.当前中国职业流动问题研究综述[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3):8-10.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3.029

猜你喜欢

认同感状况少数民族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护士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