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匹伐他汀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作用及其安全性

2016-08-05吴木富容凯文梁雪英余泽洪陈林祥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3期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高脂血症

吴木富 容凯文 梁雪英 余泽洪 陈林祥

(江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江门 529020)



匹伐他汀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作用及其安全性

吴木富容凯文梁雪英余泽洪陈林祥

(江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江门529020)

〔摘要〕目的比较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重点观察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影响。方法41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匹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疗程为8 w,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4 w、8 w后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8 w后匹伐他汀组HDL-C水平有显著升高(P<0.05),而阿托伐他汀组HDL-C水平无明显升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伐他汀降脂疗效确切,能够有效升高HDL-C,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匹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高脂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脂血症引起的多种严重疾病已经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重要致死和致残原因,因此积极降脂治疗对减少冠心病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匹伐他汀为新型他汀类降脂药,除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效应外,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降低甘油三酯(TG)的能力强于其他的他汀类药物,且认为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其他他汀类降脂药对升高HDL-C水平疗效一般〔1,2〕。本研究观察匹伐他汀对降低LDL-C与TG水平外,重点观察它对升高HDL-C水平的疗效。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心血管内科门诊、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确诊为高脂血症患者共418例,男222例, 女196例, 年龄33~71岁, 中位年龄53.7岁。随机分为观察组210例,对照组20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并发疾病等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s)

1.3终止原则①受试者在入选后发现不符合入选条件或具备排除标准的任何一项,退出试验。②对在治疗观察过程中出现排除标准的任何一项者,应当做详细记录,并以保护病人的安全为前提,考虑是否中止其继续参与本研究,对所发现或发生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检查与处理。如果根据研究者的判断,一旦停用试验药会给受试者造成显著伤害,则继续进行观察。

1.4给药方法匹伐他汀钙片(力清之)由日本兴和株式会社生产,规格:2 mg/片。观察组给予匹伐他汀钙2 mg,1次/d,晚饭后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 mg/片。阿托伐他汀钙10 mg,1次/d,晚饭后口服。合并用药禁忌:禁止与环孢(菌)素、贝特类药物合用。其他合并用药应作详细记录,避免病人服用其他有调节血脂作用的药物。

1.5疗效评价及用药安全性观察记录两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史、心率、血压,心脏病史及诊断。化验检查:TC、TG、LDL-C、HDL-C、血糖、心电图(ECG)、肌酸激酶(CK)、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治疗期第4周、第8周末检验上述指标,评估有无不良反应,将有关及很可能有关均判定为药物不良反应。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行t及χ2检验。

2结果

2.1疗效分析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匹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4 w、8 w后的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匹伐他汀治疗后HDL-C水平有显著升高(P<0.05),而阿托伐他汀治疗后HDL-C水平无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4 w,观察组和对照组TG分别降低11.89%,18.34%,HDL-C分别升高33.33%,14.08%,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8 w,观察组和对照组TG分别降低15.67%,22.70%,HDL-C分别升高39.46%,16.19%,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2)P<0.05

2.2安全性观察研究期间两组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无受试者因不良事件提前终止试验。两组治疗8 w末评估用药安全,生化指标ALT、AST、CK轻度升高,两组发生率皆很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症状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其他有头晕、头痛、皮肤反应诸如皮疹、瘙痒、红斑、荨麻疹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8 w末安全性比较〔n(%)〕

3讨论

高脂血症是因机体脂肪代谢紊乱或脂肪摄入过度所致造成,是冠心病和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3〕,与临床脂肪肝、 动脉硬化、 糖尿病及肾脏疾病等疾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有较大威胁,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2009 年 8 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最大剂量为 4 mg 的匹伐他汀钙用于伴有血胆固醇水平升高或异常的患者以改善症状〔4〕。同其他他汀类药物一样,匹伐他汀钙适用于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均无法降低其胆固醇水平的患者,但可降低用药量〔5~8〕。

本研究结果显示,匹伐他汀治疗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有效改善患者高血脂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匹伐他汀是第三代他汀类药物,是一种强效、合成的、竞争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在不同动物模型的药理学研究中〔9〕证实了它强效持续的LDL-C、TC和TG降低的效果,同时升高HDL-C。与阿托伐他汀相比,匹伐他汀选择性地分布于肝脏,具有较好的脂质转变作用,以高生物利用度和较少被细胞色素P450代谢为特点(匹伐他汀被CYP2C9微弱代谢),从而与其他药物发生不利的相互作用可能性极小〔10,11〕。本研究表明,匹伐他汀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较高的安全性,与阿托伐他汀相似。

为了减少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针对HDL-C水平偏低的患者,在临床上不仅要降低冠心病的其他血脂异常危险因素,而且还要升高其HDL-C水平,从而达到更有效降低冠心病的目的〔12,13〕。鉴于匹伐他汀良好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征,作为全合成的温和性、强效的他汀类药物,匹伐他汀为一个理想的治疗选择。

4参考文献

1Barrios V,Escobar C,Zamorano JL.Searching the place of pitavastatin in the current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yslipidemia〔J〕.Exp Rev Cardiovasc Ther,2013;11(12):1597-612.

2Yoshida H,Shoda T,Yanai H,etal.Effects of pitavastatin and atorvastatin on lipoprotein oxidation bio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dyslipidemia〔J〕.Atherosclerosis,2013;226(1):161-4.

3王妍,张梅,柳秋实,等.他汀类药物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9):1989-92.

4马培奇.美FDA批准匹伐他汀钙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血脂紊乱〔J〕.上海医药,2009;30(11):501.

5Saku K,Zhang B,Noda K.Randomized head-to-head comparison of pitavastatin atorvastatin and rosuvastatin for safety and efficacy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LDL)-the PATROL trial〔J〕.Circ J,2011;75(6):1493-505.

6毛勇,余金明,战义强,等.匹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14):968-73.

7Kurogi K,Sugiyama S,Sakamoto K,etal.Comparison of pitavastatin with atorvastatin in increasing HDL-cholesterol and adiponectin in patients with dyslipidemia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the COMPACT-CAD study〔J〕.J Cardiol,2013;62(2):87-94.

8Kurata T,Miyazaki K,Morimoto N,etal.Atorvastatin and pitavastatin reduce oxidative stress and improve IR/LDL-R signals in Alzheimer's disease〔J〕.Neurol Res,2013;35(2):193-205.

9陆人杰,唐风雷,王燕龙,等.匹伐他汀多效性作用及临床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6):487-90.

10Duggan ST.Pitavastatin:a review of its use in the management of hypercholesterolaemia or mixed dyslipidaemia〔J〕.Drugs,2012;72 (4):565-84.

11Teramoto T.The clinical impact of pitavastatin:comparative studies with other statins on LDL-C and HDL-C〔J〕.Exp Opin Pharmacother,2012;13(6):859-65.

12胡大一.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10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23-31.

13李英姿.老年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4):750-2.

〔2014-12-03修回〕

(编辑安冉冉/曹梦园)

基金项目:2010年度江门市第二批科技计划项目(江科〔2010〕74号37编号)

〔中图分类号〕R5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13-3165-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3.032

第一作者:吴木富(1988-),男,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研究。

猜你喜欢

阿托伐他汀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降脂颗粒用于高脂血症治疗的效果研究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6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治高脂血症
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