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堂教师动机激发策略的实施效果研究

2016-08-04索微微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激发策略实施效果动机

索微微

【摘 要】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对这一领域的实证研究多集中于从教师的单维角度出发调查研究教师对动机激发策略的认识及运用情况。本研究试从师生双重视角出发结合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教师动机激发策略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动机 激发策略 实施效果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厅十二五教育规划项目(项目编号: SGH140894)。

1.研究背景

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学习动机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维持学习者的热情。外语学习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长期而艰难的过程,需要学习者付出极大的努力。外语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减弱原动力的因素,这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保持其积极乐观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课堂上的动机激发策略是调动学习者外语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并最终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成效(Guilloteaux & Dornyei,2008)。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在理论层面提出了各种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并关注激发策略的实施效果。

国内外学者对外语动机激发策略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且理论研究较多。对这一领域的实证研究也多集中于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调查研究教师对动机激发策略的认识及运用情况,对这些策略的实施效果研究较少。而学生作为激发策略的接受对象及动机学习策略的执行者,其感受和看法应得到更多的关切。本研究试从师生双重视角出发结合问卷调查法和师生访谈法研究教师动机激发策略的实施效果。

2.理论综述

英国二语动机研究者Dorneyi认为动机激发策略是指语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的若干促进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教学行为(Dorneyi,1994),并提出了动机激发策略框架。该框架将外语教师激发和维护学习者的动机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创设激发学习者动机的情景教学环境,包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和增强班级凝聚力;(2)激发学习者初始的学习动机,通过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生对成功期待来实现;(3)保持和维护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涵盖了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增强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自信心、促进自主学习等方面;(4)引导学习者进行积极的反思性评价和思考,树立正确的动机归因,提供及时肯定的反馈和适当的外部奖励。Dornyei的研究是迄今为止对动机策略最为全面的概括,为后继的研究者提供了科学的动机激发策略的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

在实证研究方面,Dornyei & Csizer(1998)对200名匈牙利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以研究教师对51项动机激发策略的使用频率和认识程度,并总结出10项有效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宏观策略。在此研究基础上 Cheng & Dornyei (2007)对台湾40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检验动机教学宏观策略的情景适用性。Guilloteaux & Dornyei 结合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用实证数据证明了教师动机策略和学习学习动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二语动机策略的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主要的实证研究有以下几项:赵娜和王俊菊(2010)研究了中学教师对动机策略重要性的认识和使用情况。方雪晴(2012)探究了适用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情景的教师课堂动机策略。徐智鑫(2014)证明了动机策略的运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其课堂行为。

3.研究方法

本研究根据动机研究AMTB测验量并结合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设计了问卷调查;先在小范围内进行预调查,调整修改了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调查项。

问卷调查:涉及40项教师常用动机激发策略,所有问题采用5级评分制的里克特量表;参与问卷调查的陕西三所普通高校的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本研究发放问卷280分,回收有效问卷262分。

访谈:随意抽取5名教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教师对动机激发策略的运用情况及主观感受;随意从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抽取15名进行结构式访谈,了解教师常用动机激发策略的实施效果。访谈内容基本相同,试图从师生双重角度了解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感受,既调查教师激发策略的运用情况,又考查实施效果。

4.结果与讨论

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显示,动机激发策略实施效果的总均值为4.009,说明实施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Dorneyi的二语动机策略框架,可将教师常用课堂动机激发策略分为四个阶段。以下按阶段分析这些策略的实施效果。

第一阶段:创设基本动机条件。这一阶段的总均值为4.367,说明教师在创设基本动机条件方面能熟练地运用各激发策略,效果良好,并得到学生认可。其中有五项的均值位居前茅,是教师运用得最好的激发策略,这表明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能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充分地准备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并在课堂上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建立并维持友好的师生关系。有关课堂气氛的分项均值也达到了4.1以上,表明教师基本能满含激情地上课,感染学生的情绪,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老师在课堂上善于观察学生的状况”一项的均值低于4.0,受访学生表示如果课堂上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第二阶段:激发初始动机。第二阶段均值为3.882。其中均值较高的两项说明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强调英语学习的相关价值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且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时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英语水平,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课堂所授知识符合学生的现有水平。但“最能激励我们学习英语的是考试分数”的均值较低,是实施效果较差的激发策略之一。访谈学生时,多数学生表示,成绩并不能从根本上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因为对很多学生来说通过考前突击复习的办法通过英语期末考试并非难事。而对此,受访教师认为分数是决定学生挂科与否的关键,很多教师会利用分数激励学生学习。此外,教师对强化语言学习方面的策略运用效果不尽人意。受访教师谈到由于每门课程指定的教材和教学量规定,在有限课时内教师的授课只能主要围绕规定教材展开;其次,由于大多非英语专业学生基础薄弱,在给学生补充由外国人编写的英语材料时,多数学生感觉理解起来很吃力,所以大多教师就放弃或很少使用该策略。

第三阶段:维持和保护动机。该阶段总体均值较低,但其中能获得师生共同认可的策略,有教师能以激励的方式进行任务说明;教师能够保护学习者自尊,提高其自信,但关于组织课外活动的策略分值并不高。被访教师认为组织课外活动应该是活跃课堂激发学习动机的良策,但由于目前学校管理制度和课程设置等原因,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基本没有课外语言实践的机会,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多数教师也不愿组织课外活动。在课堂上组织活动的策略实施效果也较差。受访的教师均反映,他们都曾尝试过在课堂上组织各种活动和分组学习,但由于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堂较大,人数较多,在课上开展的活动受到局限,且效果不理想。在组织小组学习和活动时,由于一个班级内分组较多,每小组人数也较多,所以不能保证每个小组、每个组员都能充分地参与到学习中。但受访学生则表示他们希望英语课堂的活动能更多样化一些。关于教师是否能设定具体的学习者目标也是教师运用较差的策略之一。由于教师授课班级多,承担的教学任务重,很难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到每位学生。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和参与程度的策略也不容乐观,说明教师在课堂上并没有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学英语课程仍然为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

第四阶段:鼓励积极的回顾和自我评价。教师为学生提供激励性的反馈高于问卷调查的总均值,但受访教师表示这一项的统计分值并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对该策略的运用还有待提高。鼓励学习者积极的自我评价策略,是教师语用较差的策略之一。受访教师表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我纠正或同学间纠正时,往往会花费很长的时间,由于受到课时和课程进度的限制,大多老师不愿这样做。提升学习者满意度策略,受访教师表示调查结果与他们的期望有差距。教师的评价策略,受访学生希望教师能有更多元的评价方式。

5.结语

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本研究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师动机激发策略的运用和实施效果进行了调查。主要的发现有:(1)对某些动机激发策略的认识和感受,教师和学生存在着差异,教师认为合理且有效性良好的策略,学生不认可;学生认为效果好的策略,老师不认同。(2)将课堂上教师交织使用的动机激发策略按二语动机策略框架分阶段分析,教师较为娴熟运用且效果良好的为创设基本动机条件的各策略,有待进一步加强的是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维持和保护动机,促进其能力长远发展。

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动机激发策略的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提高学生对课堂动机激发策略的参与度,增强双方的认同感。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反思并从新定位自身角色,加强学生的参与度,丰富课堂课外教学活动,寻求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Dornyei,Z., “Motivation and motivat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4, 78):p273-284.

[2]Guilloteaux, M. J. & Dornyei. Z. “Motivating Language Learners: a classroom - oriented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on student motivation” TESOL Quarterly (2008,1):p55-77.

[3]Dornyei. Z.& Csizer,K.,“Tencomm and menu form otivating language learners: Results of an empirical study”(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1998,2): p203-229.

[4]Cheng, H. F.&Z.; Dornyei. “The use of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in language instruction: The case of EFL teaching in Taiwan” Innova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2007, 1): p153-174.

[5]赵娜、王俊菊:《中学英语教师课堂动机策略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1期。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激发策略实施效果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现代学徒制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中实践应用与探索
基于模型的小麦栽培方案设计技术实施效果研究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激趣
谈物理教学中引发学生探究热情的策略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