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力的尝试

2016-08-03杨春艳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意识情感过程

杨春艳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既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通过习惯培养强化自主意识,课堂自主激发学习动力,情感教育给予发展空间,为自主学习铺路搭桥,帮助学生获得自主意识和能力。

一、习惯培养强化自主意识

1.教育是培养人良好习惯的过程。这种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过程,它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仅有课堂教育就可以进行的。必须从生活实践着手,在发挥学校主体作用的同时,努力挖掘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拓宽教育领域,为养成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实践性的学习是学生独立运用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亲身体验并在体验中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是自主学习的较高层次,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天地、更充足的时间,对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自我调整、自我监控、自我反馈,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生活、工作的能力,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准备。

3.现代教育下的学生应是“挖掘机”,要主动地去开采,要有自我探索的精神。 作为教师,只有教会学生自主探究,使其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才能收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二、课堂自主激发学习动力

1. 主动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教师应当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教给学生探索或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真正意义上的自学,应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利用工具书,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新知,从中初步获取知识,达到“心中有数”。如在课前预习时就进行自主学习的培养,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进行,起先可设置基本的要求:第一步“一标二读三查四注”。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读通全文,查出不会读的字词并给生字注音、注释生词。第二步再读课文结合课后题谈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学生的自学方法越来越多,有的学生能从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中受到启发,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从自己的课外书籍中了解相关知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长期以来,受“传道、授业、解惑”这六个字影响、指导,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把教师当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都由教师唱主角,课堂成了教师表演的地方,这种“填鸭式”的课堂显然束缚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翅膀。我们倡导任务引领法,即在原有的“预学——交流——拓展”的模式中进行任务引领:在低段教学中,我们将预学检查部分改为“我会认、我会读、我会写”的教学环节;将预学题设置成“我会想、我能思考”等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教学语言。在中高段的第二课时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独立、积极的情感体验正是在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活动课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情感教育给予发展空间

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当代教育学家沙塔诺夫指出: “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气氛是每个教师的首要责任。”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课堂不能有教师遗忘的角落,教师必须真诚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在教学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让他们无拘无束,才能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就会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总结,才能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精神。自主性学习是语文新课标理念的重要体现,它强调和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体验、内心感受。

作者单位 陕西省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

编辑 聂蕾

猜你喜欢

意识情感过程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情感
台上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