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合作探究学习初探

2016-08-03郝夜星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实效性现象实验

郝夜星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广大化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不断更新,教学行为得到了很大改善,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不断巩固和提高。绝大多数教师是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主体性的。

一、 初中化学教学中合作探究学习的现状

有一次,听一堂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课。实验前,教师问:“C0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溶液会变浑浊吗?”我认为这个问题授课教师不应该在实验前提出,于是课堂上就发生了以下一些不和谐现象。

现象1:甲组两人在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其余两人在说笑。笔者问说笑的两位同学为什么不与另外两位同学进行讨论时,他们很自信地告诉我:“我们这组一定是最好的,因为他们是我们班化学成绩最好的学生。”

现象2:乙组由组长一个人在按书本实验进行操作。期间,其他同学想帮助他连接仪器都不让动,笔者走过去问组长为什么不跟其他同学合作,他回答说:“以前我也跟他们一起做的,可他们只会帮倒忙,害得我们组最后才完成。”

现象3:丙组4位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在书本上边找有关内容边划线,一副很认真的样子。可是直到教师宣布合作学习结束,这组同学谁也没去动一下前面的仪器。笔者问他们为什么不做实验时,他们不好意思地说:“我们不会。”

事实上,在很多“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上,以上现象时常出现。由此可归纳出在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学习”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缺乏合作探究学习的兴趣。很多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实验前,就告诉学生实验结果。这样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对合作探究活动没有兴趣,只是教师规定下的一种验证性学习。

2.缺乏实质性合作。很多学生对合作学习的目的,认识不清,认为只要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就可以了。自己一个人完成会更快、更省时,与人合作会浪费时间,所以不愿意与他人合作。

3.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由于教师只关注小组整体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组内个人的学习情况,就使优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机会较多,在合作探究实验中起主导角色,其他学生则成了观众、旁观者,往往没有机会参与合作,共同完成探究实验。

二、 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实效性不强的原因

1.教师问题:对合作探究实验不进行精心设计。很多教师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并未真正建立,也就对合作探究实验不进行精心设计。只是对课本实验的验证,激发不起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

2.学生问题:缺乏合作探究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分组时不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任意地将学生分成几个组;不给学生明确的任务;教学中不关注学生,不能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表扬,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合作学习,最终只是表面热闹,实则华而不实。

三、 提高合作探究学习实效性的策略

1.设计巧妙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兴趣。疑问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是催生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那么怎样才能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高质量的质疑艺术呢?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其次是疑问的隐藏性和梯度。不能与结论太直接,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在解疑时有一定的切入点,顺藤摸瓜,才能顺理成章地解决疑问。

2.合作探究学习的问题设计应贯穿于整个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如在NaOH加入FeCl2的实验中,实验分析结论与实验现象不同,学生就认为独立学习不能完成或不能较好完成,于是积极地进行分析,精心设计实验,认真观察,积极合作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适时评价,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动力。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在小组中表现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激励,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力提倡的一种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重要学习方式。至于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中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效性,需要每一位化学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合理、更有效。

作者单位 陕西省府谷县教研室

编辑 聂蕾

猜你喜欢

实效性现象实验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最酷的太空实验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