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力服务“三农三牧”用行动镌刻责任与担当
——记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

2016-08-02王敏孙德欣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村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赤峰市赤峰农牧民

文|王敏 孙德欣 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

倾力服务“三农三牧”用行动镌刻责任与担当
——记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

文|王敏 孙德欣 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

2015年9月,李志明院长(左一)与科研人员在试验地查看作物生长情况。

“赤峰市农牧业生产需要什么样的科研和技术?赤峰市农牧民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服务?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能为赤峰市农牧业做些什么?”自从担任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院长后,这三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李志明的脑中。

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位于赤峰市松山区,成立于2009年8月,由原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与赤峰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是赤峰市唯一一个以农作物、牧草育种、畜禽良种培育以及农牧业集成技术研究、应用、推广为主的地区级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

“按照国家对地区级科研单位‘科研的末端、转化的首端’的定位”,李志明表示,“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以更好服务‘三农三牧’为宗旨,以科技创新为根本,以做大做强成果转化平台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人才资源、成果资源、技术资源优势,紧紧围绕赤峰农业生产需要为切入点,走科研兴院、转化强院之路。”

全院现有谷子、高粱、向日葵等14个专业研究所,拥有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春谷遗传育种研究室1个,国家高粱、荞麦、牧草、谷子糜子、玉米、大豆、向日葵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7个。多年来,依托院属的5个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在赤峰市及相邻省市地区派遣了科技服务队伍,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科技入户等形式,把科技送到农牧民最需要的地方,为促进赤峰地区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下乡结硕果

在赤峰农牧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播蒙龙良种,养双信鸡猪,喂双信饲料,听专家劝告。”而这些良种、专家服务正是来自于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

博士工作站 倾情为农

2011年,王燕春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到赤峰农牧研究院参加工作。同年,在赤峰市农牧业局及院领导班子的倡导支持下,赤峰市植物病虫害诊断防控“博士工作站”成立。工作伊始,王燕春便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进了农业科研事业和“博士工作站”的建设当中。

2013年4月,正值玫瑰花盛开之际,松山区初头朗池营子种植的玫瑰却发生病变。玫瑰叶部发生褐色斑点,枝条枯死,花朵凋零。病害已经发生两年,并且逐年扩展,每年的4月份左右发生。花农尝试了各种用药,但是都没有得到控制。眼看着20%左右的玫瑰就要凋零枯萎,王燕春比花农更急。她带领工作站人员经过多番环境、显微诊断,最后确定为玫瑰锈病,彻底遏制了病害在该地区的蔓延。

作为一个4岁孩子的母亲,她几乎没有接送过儿子上下学,也舍弃了所有周末与家人团聚的时光。截至目前,她下乡诊病累计达220余次,诊病1237户次,诊病面积达3700亩,辐射面积10万亩,受到了当地农户的一致好评。

目前,“博士工作站”在赤峰市松山区穆家营镇、宁城县大城子、松山区城子乡、喀喇沁旗牛营子镇建立了3个“设施蔬菜博士工作站”和1个“药用植物博士工作站”,有了更多的“王燕春”踏遍乡野,只为三农。

花卉所为农户提供现场技术指导。

“品质赤峰”助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共派遣农业科技服务人员39人,他们长期深入到农民家中和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每月下乡不少于15天,年平均服务农民不少于5000户。具体工作为农忙时采取分片负责、跟踪到户的方式,自春耕到秋收长期深入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进行全程服务。农闲时,深入到基层开展面对面的集中授课和咨询服务,帮老百姓分析问题,并加以解决,同时加强各方面的培训。

同时,也着力于产业转型发展,指导龙头企业、农牧民合作社提档升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瞄准当地优质农畜产品,尤其是山旱地生产的绿色无污染的杂粮杂豆及其他高品质的农产品的种植业、加工业及农村牧区服务业,支持和帮助龙头企业及农牧民合作社建设优质、特色、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搭建的“品质赤峰”平台对这些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过程进行监督、宣传及检测,使这些特色农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使广大农牧民分享产业链、价值链延伸带来的增值收益,使农牧业龙头企业、农牧民合作社加快转型升级。

“三区”人才援助农村科技创新创业

2015年度赤峰市“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选派科技人员共计

271人,其中,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占36人。服务对象包括:牧草种植管理,玉米、杂粮杂豆、设施蔬菜等栽培、育种,肉鸭养殖、孕驴调控激素研究等10余家企业、农牧民合作社及技术推广站。这些优秀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为农牧民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参与农牧民合作社、企业的技术革新,解决具体技术难题,培养本土科技人才,推进受援地农村科技创新创业。

畜牧所科技人员为“品质赤峰”天边牧场佩戴羊耳标。

新起点再发力十大技术服务平台

过去,科技服务多采用传统方式,技术滞后,效率较低、覆盖面窄。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未来赤峰市农科院将在原先科技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的创新、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人才队伍、科研基础设施等优势,通过对区域空间与产业的合理规划,建成十个技术服务平台。

设施农业病虫害远程诊断平台

设施农业病虫害远程诊断平台采用互联网+的手段,把权威专家的技术放在农民的田间地头。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将建立植物疫病远程诊断中控室,在全市设施农业主产区建立10处植物疫病远程诊断网点;每个网点培训1~2名技术农民,可操作手持网络电话摄像机,实时传送设施田间发病情况影像到中控室,并可进行采样、染色、解剖和使用数码显微镜等简单的操作;通过远程诊断系统,遥控网点技术,农民进行田间和室内辅助诊治操作,为菜农开展远程病虫害诊治。

动物疫病远程诊断平台

在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建立了动物疫病远程诊断中控室,中控室动物疫病诊治专家通过远程诊断系统,遥控网点技术农民操作进行临床症状诊断、病例剖检和显微镜观察等实时诊断,及时提出防治建议。

胚胎技术应用平台

赤峰市肉羊存栏1735万只,以乌珠穆沁羊和昭乌达肉羊为主,但是胚胎移植技术在这两个品种的应用上几乎为零。从2011年开始,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推广胚胎移植和同期发情技术,并引进杜泊种公羊对本地肉羊进行纯繁和杂交改良。

胚胎移植技术应用平台,不但解决了品种改良,而且还加速了良种扩繁。同时针对在放牧、半放牧地区没有肉羊的补饲标准与规程的情况,根据当地草场类型和草场量制定肉羊补饲标准和规程,老百姓对照规程能自己进行操作,使老百姓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DNA指纹鉴定技术应用平台

种子市场中的品种雷同、同种异名、同名异种、假冒套牌等现象屡屡发生,给农民生产带来严重损失,以玉米、向日葵种子尤为严重。利用DNA指纹鉴定技术,开展玉米、向日葵等作物品种的真实性、纯度、一致性、特异性鉴定,为农民维权和作物育种提供服务和保障。

农畜产品第三方可追溯平台

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建立的“品质赤峰”平台,实施公益性的第三方追溯。可对杂粮、放牧羊和鸡蛋进行质量可追溯,解决目前企业自己做追溯可信度低的问题。

阿鲁科尔沁旗沙地苜蓿产业技术服务平台

阿鲁科尔沁旗沙地种植苜蓿是世界上的首例,在生产上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苜蓿越冬、轮作、倒茬等问题。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在阿旗建立了牧草科研基地500亩,并搭建了阿旗沙地苜蓿产业技术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先后引进国内外顶级专家、学者20多人,立足实际问题进行攻关,解决影响牧草种植的关键技术问题。

杂粮示范平台

赤峰市不同地区海拔、光照、积温、无霜期、土壤类型、种植习惯差异很大,新品种的推广在各个生态区都需要有大面积的示范基地。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建立杂粮示范平台是集成创新示范、新技术示范、职业农民观摩和政府参考决策的需要。

该平台将先后在赤峰市东部、西南部、中部、南部的敖汉旗、松山区、翁牛特旗、宁城县建立杂粮示范基地,每个示范基地规模300亩,规划示范期10年,已经开展了适合不同生态类型杂粮新品种、集成新技术示范种植,培训观摩,面向农牧民、企业、合作社等全程开放。

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技术成果集成推广平台

该平台将全面推广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技术成果,以玉米“一增四改”技术(科学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品种、改粗放施肥为配方施肥、改均匀垄种植为大小行种植、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种植)核心,大力开展玉米大小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膜下滴灌技术、全膜覆盖技术推广,面向农牧民、企业、合作社等全程开放。未来将在赤峰市玉米产粮大县松山区、翁牛特旗建立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技术成果集成推广基地2个,每个基地300亩,规划示范期10年。

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平台

目前,在节水灌溉区和设施农业区,土壤和水体污染严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建立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平台,主要针对赤峰玉米产粮大县和设施农业主产区,开展土壤指标和水质指标监测,为赤峰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指引。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平台

未来农民是职业农民,不仅需要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还需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留守农业人群将以从事农业作为固定乃至终身职业,是真正的农业继承人。这些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现在对他们的培训有些只是流于形式,有些理论性太强。所以,急需调整培训方向,加大培训力度,使他们成为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

紧紧围绕“赤峰市农牧业生产需要什么样的科研和技术、赤峰市农牧民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服务、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能为赤峰市农牧业做些什么”,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用行动镌刻了责任与担当。

草原所科技人员到阿旗开展试验研究。

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科技人员到敖汉旗黄羊洼草业有限公司开展检验技术培训。

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植物保护实验室。

猜你喜欢

赤峰市赤峰农牧民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赤峰市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
赤峰市敖汉旗韩家窝铺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行摄赤峰 解读红山文化 探寻玉龙渊源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
萦环回绕 气韵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