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肥料行业的道与术

2016-08-02周蓉

中国农村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农化农资肥料

本刊记者|周蓉

大数据时代,肥料行业的道与术

本刊记者|周蓉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爆发式发展,各类农业智能传感器逐渐普及,源源不断的土壤、气候、作物、农资、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信息产生。这些数量庞大、种类广泛、迅速产生和更新的大数据,蕴含着前所未有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分享有价值的数据,链接供需关系,或许为肥料行业注入新的发展擎动力。

借用《双城记》那段经典开场白: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用来描述2015年的肥料界或许最贴切不过:2015年的肥料行业,一面欣欣向荣,一面经历着生存考验。一方面,资本市场频频下注,农资电商闪若繁星,新型肥料势头正劲;另一方面,除了零增长的要求外,粮价下跌、增值税加收、优惠政策取消等限制,肥料产能过剩加剧,需求低迷不振。

这是一个唯变不破的大时代。这一年肥料行业加速洗牌,竞争对手变了、游戏规则变了、用肥习惯变了,曾经习以为常的一切突然间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大宗肥料正在加速下滑,新型肥料虽然成为新的增长点,却不得不面临着重建市场的巨大压力。可以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肥料行业像是被困的巨兽,想挣扎却又充满无力感,想改变却又害怕不确定,想突破却又找不到突破口……

“不管你现在做什么行业,你做的生意都是数据生意。”互联网教父、科技商业预言家凯文·凯利在畅谈他对未来20年重大科技商业潮流的见解时提出一个有意思的观点。

肥料行业的大数据并不遥远,以大数据测土配方为代表的应用已经开始实践。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所副所长王文生认为,肥料行业的“两减”不仅是用量的减少,更是效率的提升,而大数据测土配方施肥为其提供了工具。

肥料行业的下一站:大数据+

早在2014年初,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就在一次活动中表示,“人类正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IT时代是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为主,而DT时代,它是以服务大众、激发生产力为主的技术”。

《2015年中国大数据交易白皮书》显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这个市场去年规模的10倍,由2014年的767亿元扩大至8228.81亿元。

2015年8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这或许意味着,大数据在中国将逐渐步入正轨,进入到顶层设计时代,这无疑将加速经济发展引擎的进一步开发。

从肥料行业的角度来看呢?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文胜认为,大数据未来在农业有几方面的价值体现:一是整个农资产品的销售、服务,通过大数据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加省钱、高效、便利的农资产品;二是农化服务,采取物联网的现代农业技术,能够实时监控种植基地里面的温度、水分、养分等等,及时根据所设置的程序提醒种植者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甚至有些可以实现自动化。用大数据能够实时监控我们种植全过程,来及时提醒种植者采取一些措施,这使得肥料使用效率乃至种植效率最大化;三是整个农产品的销售,对农民来说农产品销售方面,因为还是存在很多信息不对称,所以导致了很多农产品销售效率比较低。信息不对称,关键在于供方和需方没有联系在一起。在这些方面,大数据将有很多可发挥的地方。

肥料行业的大数据并不遥远,以大数据测土配方为代表的应用已经开始实践。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所副所长王文生认为,肥料行业的“两减”不仅是用量的减少,更是效率的提升,而大数据测土配方施肥为其提供了工具。

肥料行业玩大数据的道与术

1月9日,“‘根力多’第二届中国肥料产业科技发展峰会”上,王文生表示,“肥料要实现精准施肥是必然的,从前像做菜一样,葱花少许、酱油少量的施肥方法已经不可持续,大数据将成为未来农业必由之路。”

究竟该怎么玩儿大数据呢?王文生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大数据就像我们要建水库一样,要处理的是水库和水的关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数据要有源头,不止于此,还有出处、应用。如果没有数据源和数据应用就谈大数据,只会沦为炒作的噱头。”

数据在哪里?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全新的商业时代——分享经济的时代,消费者正在放弃传统的、效率低下的企业,转而投入分享型企业的怀抱,来获取他们想要的产品和服务。Uber让座驾更好地分享,Airbnb让空闲的房屋更好地分享……现在看,一切可以分享的都是价值数据。

学者顾嘉指出,在分享经济的时代,真正分享的是有效的供需关系。因此,在分享经济中,更重要的其实是创建供需场景,建立供需联系。

农业大数据也是相同的道理。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爆发式发展,各类农业智能传感器逐渐普及,源源不断的土壤、气候、作物、农资、农产品信息产生。这些数量庞大、种类广泛、迅速产生和更新的大数据,蕴含着前所未有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数据怎么用?

肥料行业现在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卖肥难。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大,问题的症结在于供需信息不对称。

事实上,肥料行业现在面临着一个重要转变:从关注功能向关注种植用户体验转变,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农化服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光认为,“人们对农资行业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农用肥料不再是简单的产品提供,也不是炒概念、忽悠就可以控制市场,还需要提供更多相关的技术支持,如测土配方、栽培技术、植物营养知识培训、病虫害防治、生理病害救治等,服务内容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细致”。

这个转变带来了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和科技创新的转变,将驱动肥料行业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大数据时代。

农化专家丁文金表示,传统单一的农化服务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种植户的多层次需求,大数据+农化服务将从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及服务体系上更加贴近农业生产。他认为,“肥料行业未来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彼此竞争的企业也可以在业务上合作。”丁文金表示,比如全套作物解决方案,就需要不同农资产品企业之间进行横向协作、联合营销,以更新的观念开放合作。

“大数据+肥料”应用之一:滴灌施肥自动化系统,能够助力实现精准滴灌施肥。

时机是否已经来临?

2013年被称为中国大数据元年。但在过去的几年中,大数据的概念在产业界引发了无数的争议和讨论。原因非常简单,一项新技术多被谈及概念,虽然在媒体上屡屡曝光,而应用案例寥寥。因此,大数据更多地是被看作评论界的谈资,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产业。

那么肥料行业的大数据时代是否已经到来?在农业领域,有几个关键不确定因素在影响着农业大数据产业发展。

技术能力不足。作为后端的支撑手段,物联网等技术尚未普遍使用,肥料大数据面临的首要瓶颈是数据采集的问题。

数据“墙”大量存在。农业经营管理涉及到的数据繁多,很多数据分散在不同的系统中。正如王文生所指出的,有价值的大数据分散在不同部门之间,如何将这些数据有效整合是肥料大数据所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之一。

人才、技术、资金匮乏,基础设施落后。大数据代表着未来方向,而农业则天生技术、资金、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落后。这或许是考验农业迈进大数据时代最大的挑战。

或许这只是黎民前的黑暗。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对外公开,将大数据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紧随其后,农业部也通过了《关于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国家战略的需求、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第三产业的发展、民生的改善等问题的背景下,大数据驱动农业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已经来临。肥料行业准备好了吗?

猜你喜欢

农化农资肥料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农化人不谈九九六
2018年12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肥料是否正规 教你快速辨别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