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家学者畅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

2016-08-02师建霞

中国农村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清华大学小康社会改革

专家学者畅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

本刊讯(记者 师建霞) 2016年1月9日,“清华三农论坛2016”在清华大学举行。论坛由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主办,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为主题,探讨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村全面小康的新思路新对策。论坛包括主论坛和三场并行分论坛,议题分别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互联网 + 现代农业”和“‘十三五’农村改革与发展”。与会专家欢聚一堂,畅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发表了精彩言论:

邓卫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确立了“四个全面”战略路径,核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三农”问题既是重大实践问题,同时也需充足的科学理论作为支撑,需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开展创新性研究。

陈锡文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陈锡文:中国农业、农村当前面临三大问题:一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农业补贴收储制度,问题根源在于国内的生产和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人民币升值,全球能源价格下跌导致的海运价格暴跌。二是农民增收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主要是目前农产品价格大多在跌,农业增产、农民靠农业增收的难度大;同时建筑业和制造业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外出务工劳动力呈减少态势。需推动土地股份合作和土地托管,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电商等拉长农业产业链与农产品供应链。三是脱贫工作已到攻坚阶段,需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面脱贫。

杨小平

正大集团(卜蜂集团)副董事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杨小平: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实现农民增收,实现中国梦,出路在于提高农业的竞争力,提高竞争力一靠技术进步、二靠制度创新,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技术进步提升产业竞争力,最难的也在农业,短板也在农业。在农业发展到由温饱农业转向商业农业的时代,技术规模一定要有适度的组织规模来做保障。

刘士余

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士余:农业银行因农而生、因农而长。目前国内农村金融的政策性体系还有待完善,农业保险的广度和深度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农行将采取可行措施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农村土地改造、农村生产经营,农村金融租赁、农村普惠金融与互联网金融,服务于国家农村改革与发展战略。

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城市是引擎,资本、知识和人才的积累都发生在城市,仅仅靠农村内生力量的生产、积累与储蓄,很难建成现代化农村。解决“三农”问题需研究如何向城市借力,并提出三条途径。第一,要善用城市消费力,借助城市的购买力。第二,要善用城市的智力,积极吸收各类人才资源为农村服务。第三,要利用城市地力,分享由于发展城市带来的地租上涨收益。

猜你喜欢

清华大学小康社会改革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改革之路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改革备忘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改革创新(二)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