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农业科技关键词盘点

2016-08-02编辑孙洁

中国农村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农资农村金融马铃薯

编辑|孙洁

2015年农业科技关键词盘点

编辑|孙洁

2 015年发生在农业农村科技圈的故事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却又异常精彩,岁末年初,本刊梳理了全年农业农村科技圈事件,总结出十二个关键词,以此希望呈现出2015年农业的发展足迹,看到农业现代化的崛起与生机,迎接更多可能的改变。

农业现代化

2015年,我国粮食年产量实现“十二连增”,与此同时,我国粮食进口量也增速迅猛。在粮食产量、进口量“双增”的同时,我国粮食库存总量近年来也达到历史高位,玉米等粮食品种积压严重,库存压力凸显。我国粮食呈现出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怪现象。有专家指出,从2012年起,国内粮食价格便开始逐渐高于国际市场,这是造成我国粮食呈现“三量齐增”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播种收机械化率、农业科技贡献率逐年上升,但由于我国农户众多且经营规模小,农业劳动生产率距离发达农业国仍有较大距离。有专家建议,中国农业要想做强,就必须走现代农业的道路,要通过制度创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提升规模效益和科技水平,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从而走出“三量齐增”的困局。

互联网+

2015年两会上,总理报告中的“互联网+”一亮相便引起热议,各个行业都在讨论互联网加了自己会怎么样。近年来,互联网与农业结合越来越紧密,从对农业的深度改造开始,到颠覆农业的传统营销模式,再到互联网公司跨界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一场轰轰烈烈的互联网农业盛宴正在上演。

实际上,早在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四化同步”被写入大会工作报告,即在确立城乡一体最终路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从原来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到“四化同步”,标志着对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关系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也表明信息化不再只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种技术工具,而是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融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价值链。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农业已经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

当然,互联网也不是可以在农业领域为所欲为,就像电商并不能改变商业的基本逻辑一样,互联网并不能改变农业的自然属性,农业一方面离互联网较远,另一方面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节点较长。但只要遵循经济的、生态的、社会的规律,“互联网+农业”还会带来更多改变,让人更加期待!

转基因

这几年有关转基因的争论并没让这个问题越辩越明,崔永元曾在复旦大学与相关专家激烈争执,正是近年来国内转基因问题讨论生态的真实反映。这样的状态,无益于民众真正认识转基因技术,只能让这个领域变得“一地鸡毛”。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首次将转基因科普与研发和安全管理并列。而且,与往年的一号文件相比,“分子育种”的委婉表述被“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替代。这表明了中央对转基因研发的鲜明态度,有助于转基因议题的脱敏,纠正当前舆论污名化转基因技术的倾向。

转基因领域“囚徒困境”的产生,可归结于多种因素,既包括媒体舆论、公共知识分子等掌握话语权的群体,由于缺乏专业背景而对民众产生误导,也与相关科普严重缺乏有关。作为生物技术中最顶尖的领域之一,普通人显然很难完全理解转基因,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需要更多专家,担起科普的工作,帮助民众正确认识转基因。

中国农业“走出去”的步伐曾经犹如在田间小路上负重缓行的拖拉机,“一带一路”倡议为农业“走出去”拓宽了道路,补给了能量,愿未来农业“走出去”的列车能装载沿线各国的共同愿望而快速飞驰。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可谓中国农业“走出去”的“东风”,但是要把“东风”化成良机,还需要在多方面抓住机遇。要立足当前农业合作基础,充分利用和挖掘合作潜力,强化“大农业”海外投资的力度,在重点领域和方向取得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一带一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农业有很强的互补性,可以说,“一带一路”为中国发展现代农业、品牌农业提供了重大机遇。“一带一路”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国内农产品产能过剩、农业项目重复建设带来的矛盾,还将促进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企业(尤其龙头企业)要随之进行产业调整和布局。

中国农业“走出去”的步伐曾经犹如在田间小路上负重缓行的拖拉机,“一带一路”倡议为农业“走出去”拓宽了道路,补给了能量,愿未来农业“走出去”的列车能装载沿线各国的共同愿望而快速飞驰。

马铃薯主粮化

2015年堪称“中国土豆主粮元年”,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让马铃薯成为水稻、小麦、玉米外的第四大主粮。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从南到北、从高海拔到低海拔的大部区域都能种植马铃薯,特别是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扩种马铃薯潜力很大。同时,依靠科技马铃薯提高单产的潜力很大。据专家分析,马铃薯理论亩产可达8吨,而目前中国平均只有1吨多一点。以当前的技术水平,集成推广高产高效、可持续的技术模式,完全可以把马铃薯亩产提高到2吨。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角度来看,马铃薯生长需水少,其最低蒸腾系数只有350,而小麦、水稻分别是450和500,这使它可能成为雨养农业的一种主推作物。

然而,从蔬菜变身主粮,马铃薯还有一段路要走。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周期漫长,育成1个新品种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由于缺乏长期稳定的支持、资源研究和改良滞后,我国马铃薯近缘资源中的有利基因挖掘和利用研究依旧处于起步阶段,育种缺乏优质亲本。让马铃薯成为主粮,不管是变成餐桌上的馒头、面条,还是变成国家粮库里的储备粮、战备粮,都需要先‘变身’成为全粉,并不是所有的马铃薯都能用于全粉加工,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几个品种生产出的马铃薯能够用于全粉加工,大部分还是国外品种一统天下。马铃薯全粉价格偏高,是其主粮化路上的一大瓶颈。

“尽管土豆成为主食产品的道路并不平坦,但土豆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正在有序推进,我相信只要各部门共同推动这项工程的实施,土豆主食化的春天一定会到来。”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这样说道。

农村电商

农村电商正火得一塌糊涂,特别是在政府和各行各业掀起的“互联网+”、农业O2O风潮下,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村万户电商开”。但如何做出合适的产品,真正服务好6亿农民的中国乡村,绝非易事。诚然,任谁都难以否认,农村电商的市场需求非常大。截止到2014年年底,国内的电商乡镇已经超过200个,涵盖网店7万多家。2014年,全国农村的网购市场总量达到2000亿元左右,2016年将达到4200亿元。在各种利好下,阿里、京东、苏宁众多电商大玩家加速挺进,而诸如一亩田、村村乐这样的垂直新兴玩家也开始切入。不过,在农村电商欣欣向荣的背后,也有很多难言之隐。

其一,虽然有众多的农民朋友们开始陆续触网,并接受了电商,但农村的整体网络、物流和城市相差巨大,他们看重的更多的是价格。特别是物流,因为物流对交通和仓储能力要求较高,而农村的交通环境十分复杂,对于农产品等电商,季节性强,不稳定性因素很大。这对农村电商是最大的挑战。其二,由于农村布局分散,PC互联网有效触达率不高,虽然移动互联网正在兴起,但网络资费太高,用户使用习惯存在着壁垒。其三,信任危机,特别是支付和金融环节,如何获取农民的足够信任存疑。银行卡在农村的普及率很低,更不用说网银、支付宝等现代化的支付工具,这对渠道下沉的纯电商们来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农村电商市场确实是一个充满想象,潜力也足够大的新兴市场,但是想真正吃下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目前,农村电商还仅停留在概念的火爆层面,在渠道下沉方面有些盲目与无奈,需要突破,真正搞些接地气、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举措才是根本。

我国的农村金融形势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农村扶贫力度继续加大、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民工返乡创业和互联网金融向农村渗透这四个趋势无疑成为未来影响农村金融格局的重要因素。

农资电商

目前,我国农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等)市场规模已超过1.5万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资产品的质量、价格和专业技术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以及对市场和需求的乐观判断,2015年开始,传统农资生产企业、传统流通企业、电商平台公司等纷纷布局农资电商。

农资属于生产资料,对于电商来说,要跟农资结合也并不容易。农资本质上是产品和服务的结合体,产品规范化的使用和现场管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使用效果,要高度重视线下服务体系的完善,重视本地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同时,农资电商要达到让利于农的目标,就必须去中介化,由此会面临与传统渠道的冲突,如何实现这两者的融合和互补,考验着行业智慧;农资作为季节性集中使用的大宗商品,如何满足短期内高强度配送,在成本和时间上都是挑战。

2015年,阿里巴巴推出淘宝农资频道,农民可以“一站式”在农资频道购买农药、肥料、种子、饲料等,并获得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京东集团与农资电商平台“农商1号”签约,在平台建设和经营、服务中心建设、物流体系整合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农资快速进村入户。

电商之间的竞争已逐渐从价格战转向服务战,拼的是综合竞争力,包括产品质量、价格、金融、物流配送等。其实,不论是什么样的经营模式,最终落脚点都是真正有科技内涵的好产品和有竞争力的好服务,这才是农资电商的努力方向。

农村金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薄弱环节是农业现代化。”在“四化同步”发展中,农业现代化是短板;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农村金融又是短板。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化。据央行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涉农贷款余额23.6万亿元,占贷款总比重的28.1%,同比增长13%,其中农户贷款余额5.4万亿元,同比增长19%,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6.7%。应该看到,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已经有了明显改善。

农民贷款难,企业融资贵,既有旧的体制约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主要存在四大约束:一是农村普遍缺少可供担保的有效财产。农民可支配财产价值低、变现能力差,金融机构往往不愿意接受;二是农村金融产品服务与农民实际需求差距较大。农村贷款额度小,与农业规模化种养的资金需求相距甚远;三是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发生新的变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带来农村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同步推动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发生巨大变化;四是国家支农金融政策存在跑冒滴漏和权力寻租现象,让政策执行效果打了折扣。

当前,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国家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支农的力度受到制约,必须发展农村金融弥补投资缺口;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要从“黄箱”向“绿箱”转变,必须发展农村金融间接支农;传统农业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金密集型现代农业转变,从分散经营向新型规模化经营转化,必须发挥农村金融支撑作用。因此,应紧紧围绕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新要求和新任务,着眼根本性问题,启动系统性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我国的农村金融形势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农村扶贫力度继续加大、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民工返乡创业和互联网金融向农村渗透这四个趋势无疑成为未来影响农村金融格局的重要因素。

土地流转

对中国而言,土地制度迎来了一轮新的变革。2015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提出,“开展农户承包地有偿退出试点,引导有稳定非农就业收入、长期在城镇居住生活的农户自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这意味着“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探索转让了。

从2007年的《物权法》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到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农办、国务院法制办、农业部、中国银监会等部门,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并在经批准的地区进行试点。再到2015年国办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步步深化,而今年,无疑迈出了是极为关键的一步。以承包权(准土地所有权)保证农民即有利益,以放开经营权使农地适度集中经营成为可能,另外为经营权的抵押担保融资提供了政策基础。可以预料,未来农地流转将加速,农村土地市场将空前活跃,资本下乡速度将加快并导致农地规模经营及农业现代化大提速。

冷链物流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曾在2013年指出,我国已经初步形成涉农政府信息网、农产品电子交易网等多层次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体系。2015年上半年发布的《2014-2015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农产品产量达到19.46亿吨,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大国。2014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得到飞跃发展,我国有各类涉农电商3.1万家,其中涉农交易类电商有近4000家,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尽管生鲜电商有诸多有利因素,但是由于物流、损耗等成本难以控制,整个市场还处于探索阶段。随着冷链需求规模、商业模式和物流技术的不断创新,生鲜电商目前的困境有望在近年内得到解决。有报告推测,至2020年,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3200亿(常温商品+冷链商品),其中冷链部分占比约为30%,规模超过1000亿。生鲜前景广阔,模式多样,市场竞争已从百米赛跑升级为马拉松竞备。

众筹

“众筹”是这几年才在国内兴起的,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分支,大家并不陌生。借助网络手段调动大众力量推动投资、创业、农业、公益等,已成趋势和时尚。不过2014年,众筹才在农业领域出现,并试图重新重构传统农业产业链环节。

农业众筹主要分为农产品众筹、农业技术众筹、农场众筹和公益众筹。目前主要还是以农产品众筹为主,而它的本质对用户来说就是“团购+预购”。 这种先销售再生产的模式解决了一些农户资金不足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将销售风险掌握在可控范围之内,而其中既作为投资者又作为消费者的用户一方,也可通过事前对项目的了解进行考量和选择。

目前的农业众筹还主要集中在地方特产、绿色食品以及小众精加工的产品这几类上,一方面用户对这类农产品并没有形成刚需,用户黏度不高,但另一方面这类农产品目前的市场份额和空间都还很大,整体来说还是一个蓝海市场。

农业供给侧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高度重视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以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以及拉长农业现代化短腿和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求继续补农业短腿补农村短板,这意味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能力保护提高仍然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同时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产城一体推进,将会拓宽农业农村发展空间。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探索农业结构调整新途径和发展方式转变新突破,相应的农业补贴政策也会显著地调整并进一步完善,其中在全国范围内归集粮食直补、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且归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可能性比较大,同时让适度规模经营新型农业主体能够成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的一部分收益主体。国家在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同时也会十分注重农民能够共享发展红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力度不但不减,而且还会出台政策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发展,这与其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明显区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提出,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源头乃至整个产业链进行重塑。首先从育种环节,应该实行多样化战略,不能再单纯地把增产多少列为育种的目标。而应该让那些追求优质的品种能够得到推广应用。其次,从产业链来看,应该进行简化重组,实行一体化的生产。他还表示,这次会议还提出要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其实某种程度上这种现象也与品质脱不了关系。未来我国的农业应该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思路,通过多种方式,使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品质得到大幅度改善提升。

猜你喜欢

农资农村金融马铃薯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定边马铃薯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