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春OR寒冬?肥料零增长背景下的氮肥产业

2016-08-02苏建英中国氮肥工业协会

中国农村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农化总量氮肥

文|苏建英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

新春OR寒冬?肥料零增长背景下的氮肥产业

文|苏建英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

“十三五”是氮肥行业的关键时期,不仅大部分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更有部分企业要接受生死存亡的考验。

“十三五”是我国氮肥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行业发展已经不能依靠规模和数量,而是以改善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提升行业竞争力为核心。行业出现的新常态化趋势要求行业必须发展高效新肥料。

在过去十年中,我国氮肥行业发展非常迅速,氮肥总量基本上保持在年均4.5%~5%的增速,2014年之后,我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氮肥生产大国,总量达到4553万吨。从产品的结构来看,主要还是以尿素、氯化铵、硫酸铵单脂肥料等传统肥料为主,复合型肥料占的总量很小。

过去五年,各种肥料的增长非常明显。尿素年均增速达到了5.2%,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的总量基本保持在6%以上的增长速度。按氮肥总量来说,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国。从企业的产业规模来看,在过去的五年中,企业的规模扩大非常快速,单靠装置在30万吨以上的企业已经有91家,占到总量的60%,达到过去所谓大氮肥的水平。从装置水平来说,过去两三年当中,我们的装置水平明显提高,先进的煤气化技术生产的一些装置有了非常大的突破。到2014年底,先进煤气化技术合成氨的产能达到1700万吨,占到了总量的24%,这就比“十二五”初(2010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传统氮肥行业的生死存亡

作为我国的第一批化肥企业,四川川化对我国粮食增产和提高粮食效益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2015年,由于行业竞争力不强,川化正式退出化肥行业。“十三五”期间,如果氮肥企业不及时调整结构,也许将会和四川川化一样,退出氮肥行业。

十二五”时期肥料行业迅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从2013年开始,这些问题逐渐显露。在整个化肥行业里,氮肥行业问题最为严重。

传统氮肥产品产能严重过剩。

产能过剩主要因为“十二五”期间产能增长速度过快,经粗略统计,“十二五”期间,尿素新增产能为年均5.1%,五年期间新增约3000万吨产能。但是落后产能没有及时退出,整个五年期间只有1300万吨左右的产能退出行业。因此尿素有约1000万吨的过剩产能。氯化铵、硝酸铵的过剩量也非常大,整体行业的开工率在逐年下降,目前来看行业开工率维持在70%左右,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所以说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非常严峻。

传统氮肥品种效益低。据大概统计,从2011年到2015年,不光是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也在逐年下降,各个肥料行业的产品利用率都在下降。尤其是氮肥,2014年整个行业亏了56.6亿元,2015年1~10月份,行业亏损较往年略有好转,仍亏损20多亿元。行业面临所有问题都集中体现到行业利用水平。企业如果不加大转型找到出路,在“十三五”的新一轮竞争中,将会难以生存。因此氮肥行业迫切需要发展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来改变这种传统的产品的低效益状态。

氮肥行业成本上涨压力大。氮肥行业成本上涨压力非常大,化肥行业市场化进程速度加快,各项优惠政策逐渐取消。到2015年底,整个化肥行业的优惠政策基本所剩无几。到2016年4月电价优惠政策取消后,化肥行业优惠政策就全部取消了。

例如电价,尤其化肥企业耗费大户,大概低0.2元左右的水平,但是去年4月20日之后,调整电价涨了一次,2016年4月20日,电价还将向上调整一次,因此从2016 年4月份之后,行业不再享受任何的优惠。2015年开始化肥免增值税已经取消,正式开始征增值税,每吨尿素成本上涨50~100元。还有铁路运费方面,从2015年初,化肥跟其他的工业化工产品运费基本也接轨了。政策取消,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成本压力。与十年前对比,电价、天然气的价格都有很大幅度的上涨,采用2015年11月的尿素价格,比十年前的价格还要低100多元。

不能满足农业需求新变化,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目前整个氮肥企业的产品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农业需求新的变化,尤其是传统产品较多,但新型肥料和专用肥料发展滞后,不能满足目前农业新的要求。目前我国氮肥当季利用率在33%左右,但发达国家能达到60%的水平。此外,氮肥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技术创新意识,经调研,目前企业里设有技术研发中心的非常少。如此以来,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很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氮肥企业还是三废排放的大户,在环保这方面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这几年废气、废液、粉尘排放标准是非常严格的,每年都有几千万的投入。

氮肥行业“十三五”

“十三五”氮肥发展战略

“十三五”还是以推动整个氮肥行业的转型升级为主,着力在创新驱动、优化结构和绿色发展上来下工夫。我们结合国家的整体发展思路提出了“十三五”发展时期的五大战略——化解产能过剩;提升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促进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构建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化服务;借助国家的“一带一路”的战略加强企业与国外的交流让产能走出去。

“十三五”期间,氮肥行业要继续搞好传统肥料的生产,但是传统肥料遵循的原则主要是总量控制,在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按照“十三五”规划总量应该保持目前不变的水平,重点发展差异化的新型肥料产品。

去产能措施。一是严格控制新增产能。采用减量置换原则,严格市场准入,按照《合成氨行业准入条件》和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方案的要求,强化行业监管,原则上不再新建以天然气和无烟块煤为原料的合成氨装置。二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构建有效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建立落后产能退出长效机制,严格把好环保关、能耗关,凡达不到污染物排放及能耗限额国家标准的落后产能,坚决依法依规淘汰;对生产经营存在困难较多、产能利用率和销售利润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逐步引导主动退出;

发展措施。目前氮肥行业,开工率在20%以下的合成氨产能650万吨,占总量的8%~9%;尿素产能600万吨左右,占总量的7%。发展措施主要是鼓励引导企业兼并重组;积极引导企业发展新型肥料品种,延伸和拓展碳—化工产业链,培育一批“转方式、调结构”的示范企业;鼓励优化存量产能。以等量置换原则,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对具备条件的企业进行原料结构调整和节能环保及退城入园改造,优化存量。

“十三五”传统氮肥产品发展

“十三五”新型肥料发展

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

“十三五”是我国氮肥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行业发展已经不能依靠规模和数量,而是以改善发展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提升行业竞争力为核心。行业出现的新常态化趋势要求行业必须发展高效新肥料。

如果传统产品在未来五年总量不增加,企业就必须依靠产品质量的提升来发展高附加值的产品来盈利。已经有企业在新型肥料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像增效肥料、水溶性肥料和硝基类企业,已有生产。增效肥料利用率远远超过了传统肥料,企业已经尝到了新型肥料带来的利润和甜头。增值肥料和尿素硝酸铵溶液是未来氮肥企业重点发展的两个最基础的肥料,因为这两种肥料不像别的新型肥料,它可以大规模生产,也可以大规模推广。

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在“十三五”期间,技术创新方向是加强先进煤气化技术、净化技术的推广和大型合成装置的开发,优化固定层间歇煤气化生产工艺,较大幅度提高行业技术创新水平。建设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合成氨生产企业。所有氮肥企业均达到达标排放,能耗水平达到指标要求。

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一是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制约行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关键技术与装备;二是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三是培育一批创新型示范企业(示范企业符合的标准:进行大型先进装备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率先形成“坚持化肥、走出化肥”的特色产品结构、产品成本和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具有显著的市场竞争优势和长足的发展后劲)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一是严格节能减排标准,全面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要把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和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发力点,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改进科学施肥方式,大力发展新型肥料);二是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变,减少单位产品物质消耗;三是开发推广节能减排先进技术。

经营模式发展目标

要从生产型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变。把为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持作为目标,构建以氮肥生产企业为核心,商贸物流、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农化服务体系,提升企业营销水平。

提高对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形势的认识。氮肥企业必须加快转变经营理念,主动适应农业深化改革和集约发展的新变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推进专业化农化服务体系建设。整合企业农化服务专职队伍,提高服务科技含量,构建农化服务网络体系;

创新农化服务模式。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根据作物种类、种植方式、耕种群体的变化,分别建立不同的商业服务模式。

加强农化服务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运输、信息设备等农化服务硬件设施的投入,建立电子商务平台。

“十三五”对氮肥行业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但我们农业整个发展新形势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新的发展条件。希望能得到肥料行业的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帮助氮肥行业实现“十三五”期间的较好转型升级,实现新发展。

(本文为作者在“第二届中国肥料产业科技发展峰会”上的讲话。)

2020年氮肥原料结构调整目标

猜你喜欢

农化总量氮肥
预计今年氮肥消费或将增加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
农化人不谈九九六
江淮小氮肥 耕耘六十年——纪念安徽小氮肥诞生六十周年
抓住机遇 主动作为 努力推进我国氮肥市场稳步前行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为何化肥淡储总量再度增加
总量控制原则下排污权有效配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