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推动浅析

2016-08-01孔若东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党建环境高校

孔若东

摘 要:文章首先对于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具体环境展开深入分析,而后进一步在此基础之上,对于如何切实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力度,推动党建体系完善做出讨论。

关键词:高校;党建;环境

全球化背景之下,无论是经济还是思想,都呈现出融合的总体趋势。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文化边缘化等特征,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层出不穷。而高校作为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其虽然会受到来源于经济的较小影响,但是在文化等相关思想领域中的影响,却比社会更为深刻。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只有加强党建工作力度,才能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才能保证其总体方向不偏离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

一、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环境分析

高等教育,一直都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重点环节。而党建工作在高校环境中的展开,对于保证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优化师生素质等方面,都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价值。从发展的角度看,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在实际环境的基础之上,遵循自身的规律予以展开。近年来,在党中央和教育部的领导之下,我国高校党建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成为了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综合当前的整体形势看,仍然有一些特征需要引起重视,这些因素必然会成为影响当前高校环境内思想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必然成为改变高校党建工作侧重点的影响因素。

首先,经济全球化导致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一元化”指导思想的地位受到冲击。经济全球化虽然对于高校这种半开放状态的环境来说,并没有产生太大的直接影响,但是随着商品的全球化,生产与消费等方面都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相应的价值观也必然呈现出更为旺盛的交流特征。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历史传统等方面相关的思想形态,都会发生碰撞,而高校环境中的学生群体本身在思想上保持了相对开放的态度,如果没有必要的党建工作来对其思想行为进行修正,很容易被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甚至于历史文化所影响。

其次,文化领域的渗透同样是导致高校少数党员和部分师生价值标准偏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与经济的全球化不同,这种文化面向高校环境的渗透,更多是基于我国自身社会发展而形成的文化的进化,或者说是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变化。这种变化虽然离不开社会环境中经济的影响,毕竟当前我国的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侧重于经济的发展,但是这种变化更多是源于我国自身意识形态进步而产生的,而非外来的西方思想影响。物质本身的丰富,给了人民以更大的选择权,与之对应的必然会出现对于物质的膜拜,极端个人主义也容易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产生。而这些思想本身根植于我国社会,因此可以通过多个方面涌入到高校环境中。如果单纯从学生的角度看,对于外来意识形态的接受可能会来源于同学或者网络环境,或者部分教师,而对于本土意识演变形态,则有可能来源于学生的家庭以及更为广阔的社会。

二、切实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力度

考虑到党建工作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重要保证价值,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进一步给予更多关注,并且在深入分析和了解当前所面对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之上,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具体而言,当前高校环境下,可以当做党建工作重点的几个方面任务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加强理论创新

以科学发展观看待高校党建工作,保持与时俱进是党建工作的必然。对于理论的研究必须要先于实际环境的需求,而后进一步将理论代入到实际环境中加以验证,实现理论对于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并且在必要的环境下对理论进行纠正。对于理论的研究与创新,必须要在深刻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展开,必须要在深刻认识到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整体环境的基础上展开,必须要在充分了解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只有这样的理论研究,才最有可能坚持了正确的路线,才不会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入歧途,才能推动成就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高校环境。

(二)从发展党员转向持续教育

一直以来,在高校环境中的党建工作,都相对比较倾向于对于党员队伍的发展。即从学生群体中进行选拔,吸收进入党组织环境之中。但是对这种状况进行反思,就会发现党建工作的本质,在于保证党员群体的充实性,保证党员思想的先进性,并且从这个群体形成自内而外的影响力,从而带动周围环境的进步。如果仅仅注重发展党员,那么就会偏离基层党组织先进性的建设,对于先进性价值的发挥也有所忽视。基于此种考虑,应当将工作的重点转向面对党员群体的持续教育,切实通过这一渠道保证党员群体在思想层面的先进性。唯有如此才能切实发挥基层党员的价值,从而推动整个高校环境达到优化目标。

(三)面向党员群体内部实现细分

基层党建工作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要以基层党员群体的素质作为衡量的。因此如何选择有效的渠道展开宣传,面向确定的党员群体人群进行有效教育,成为当前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而进一步具体到高校环境中,就需要深入考虑学校环境下,学生和教师同样作为党建工作的主要目标,必须加以区分。实际工作中应当充分认识到不同群体在思想认识形态以及信息获取渠道等方面的差异,才能有的放矢,选择合理的方式展开信息的传输,也才能选择合理的思想内容进行传输,更为重要的是,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基层党员群体中不同细分对于进步的切实需求。

三、结论

高校党建工作中,必须围绕推动高校发展这个中心,以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指导,紧贴高校实际,积极鼓励基层党的组织大胆实践,及时收集基层智慧的结晶,由点到面,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落实与创新相统一。

参考文献:

[1]庞晶.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思考[J].中国教育与经济活动,2004(5).

[2]卜以江.经济全球化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3).

[3]周生贵.论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1).

猜你喜欢

党建环境高校
环境清洁工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