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40例疗效观察

2016-07-31周振坤霍利红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症候腰痛腰部

周振坤 霍利红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40例疗效观察

周振坤 霍利红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疗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疗效确切。

穴位埋线;慢性腰肌劳损;疗效

慢性腰肌劳损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多为腰部筋膜、肌肉损伤后,未及时治疗和护理或治疗不彻底或由于多次扭伤,腰部组织撕裂出血、瘀肿,吸收不好产生轻微变性或斑痕组织,使筋膜肌肉发生粘连,压迫腰骼神经后支,产生腰痛。主要表现为腰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缠绵难愈,多因劳累或受凉后加重,休息、适当活动后减轻。近几年,腰肌劳损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且41~50岁的患病率更高[1],给人们的生活、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为了探讨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2014-05—12笔者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4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05—12来我院针灸科就诊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80例,按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穴位埋线组)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组)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26~65岁;病程1周~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腰肌劳损病变程度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肌劳损的诊断标准[2]。

1.3 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性别不限,年龄在18~65岁之间;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依从性好,能按计划疗程坚持治疗,且在进行本试验期间未采用其他治疗手段。

1.4 排除标准不符合诊断标准,年龄<18岁或>65岁,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合并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不能按计划疗程坚持治疗,且在进行本试验期间采用其他治疗手段者;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5 方法取穴:阿是穴,肾俞,大肠俞,委中。治疗组:患者俯卧位,选好穴位,酒精常规消毒,选用4-0的胶原蛋白线和7号一次性使用埋线针,将蛋白线装入埋线针内,迅速刺入穴位皮下,将针刺入适宜深度,待有轻微酸胀感后,边提针边推针芯,使线留于穴位内。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出血,针口用创口贴外贴。嘱咐患者48 h内不可洗澡,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每次取4~6个穴位。1次/周,2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对照组: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选用0.25 mm×40 mm的无菌针灸针,针刺入相应的穴位后,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起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1次/d,14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1.6 观测指标①疼痛改善评分,应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②下腰痛评分系统,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系统。

1.7 疗效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997版)[3]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1999年版)[4]的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定。临床治愈:腰痛基本消失,症候疗效指数≥90%;显效:腰痛明显改善,60%≤症候疗效指数<90%;有效:腰痛有所改善,30%≤症候疗效指数<60%;无效:腰痛无明显改善,症候疗效指数<30%。症候疗效指数=(治疗前总分数-治疗后总分数)/治疗前总分值×100%。

1.8 统计分析选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开展分析,治疗前后差异选用配对t检验,不同两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慢性腰肌劳损属祖国医学“腰痛”范畴,中医认为引起腰肌劳损的病因不外乎以下3条:感受外邪;长期腰部积损或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迁延失治;肝肾脾胃亏虚,气血运行失调。现代医学认为其是腰部肌肉处于长时间的紧张状态,导致局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损伤性炎症,多由躯干长期活动时腰部受力过大,肌肉产生代偿性肥大、增生,肌肉持续呈紧张状态,使小血管受压、供养不足,代谢产物累积,引起无菌性炎症,刺激局部而产生功能障碍[5]。

腰部是人体活动的中心,是身体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活动的枢纽,腰方肌、腰大肌、骶棘肌、胸腰筋膜的深层及横突间韧带等组织都附着于此,身体做任何方向的运动都会使腰部承受反复的牵拉,故致伤机会多。本研究选用的肾俞、大肠俞、委中均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肾俞穴可壮腰益肾,大肠俞通经止痛,委中穴散瘀活血,相互配合可起疏经通络,解痉止痛,调和气血,活血消肿之功效,达到“通则不痛”之效果。选取局部炎性组织粘连的部位阿是穴,可以松解粘连,解除痉挛,缓解疼痛。

[1]王粤湘,农秀明,李婕,等.广西部分地区腰肌劳损患病情况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4(22):64-6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2-391.

[4]吴少祯.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5]查和萍,谢健周,范志勇,等.埋线法配合超短波治疗腰肌劳损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7):819-821.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 on chronic lumbar strain.Methods 80 cases of chronic lumbar strain who met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were random 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applied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while the control group

ordinary acupuncture therapy.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1 treatment course of 2 weeks,then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assess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87.5%,while it was 77.5%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 to treat chronic lumbar strain has accurate curative effect.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Chronic lumbar strain;Curative effect

2015-06-04)

1005-619X(2016)01-0084-02

10.13517/j.cnki.ccm.2016.01.042

150036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猜你喜欢

症候腰痛腰部
更正说明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